新能源积分交易暂供大于求

管理平台上线,“双积分”交易正式启动。不过,新能源积分较为充裕,暂时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预计交易价格不会太高。

新能源积分交易暂供大于求

7月2日,工信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2018年第34号公告, 公布了《2017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核算报告》(简称《核算报告》)。同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发布通知,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管理平台上线。企业可通过该平台开展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转/受让、新能源汽车积分交易、提交平均燃料消耗量负积分抵偿报告等工作。简言之,乘用车企业“双积分”交易正式启动了。

新能源积分交易暂供大于求

据悉,新能源积分集中交易将在今年第三季度完成。按照“双积分”政策规定,6月30日前,工信部将发布“双积分”核算报告。乘用车企业有平均燃料消耗量负积分、新能源汽车负积分的,应当在《核算报告》发布后60日内,向工信部提交其平均燃料消耗量负积分和新能源汽车负积分抵偿报告,并在《核算报告》发布后90日内完成负积分抵偿归零。换言之,企业负积分抵偿清零工作必须在9月30日前全部完成。

新能源积分交易暂供大于求

整体看,新能源正积分充裕,市场供大于求。《核算报告》显示,2017年度,中国境内130家乘用车企业共生产/进口乘用车2469.29万辆(含新能源乘用车,不含出口乘用车),行业平均整车整备质量为1438公斤,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6.05升/100公里,燃料消耗量正积分为1238.14万分,燃料消耗量负积分为168.90万分,新能源汽车正积分为179.32万分。可见,新能源正积分较为充裕。根据“双积分”政策规定,多余的新能源积分不能结转至下一年,所以实际交易价格或许不会太高。

新能源积分交易暂供大于求

从企业层面看,参与积分交易的企业数量或许不会太多。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2017年,多数企业都努力生产新能源车,实现油耗的综合平衡,所以新能源积分的交易需求很小。”中国汽车技术中心数据资源中心副总工程师赵冬昶表示:“从整个行业格局来看,积分交易的面很小,就是20家企业之间的事情,交易的活跃程度或许不会太高。”

新能源积分交易暂供大于求

对于交易价格来讲,国家不会出台限价措施,积分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赵冬昶表示:“有些企业非常希望政府给出交易指导价,这不太可能。大家应该打消这个念头,主动去谈,争取把自己的分数卖一个好价格。汽车技术中心前期发布的积分价格区间是1000~1500元/分,但是实际可能会低于这个价格。”

有中国品牌负责人告知《选车网》:“2016~2017年新能源积分供大于求,因而价值不大,预计价格在800~1000元/分。在行政处罚层面,也许不会出现因没有完成负积分抵偿清零工作,被停掉新车公告的企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