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贾母先去世还是林黛玉先去世,为什么这样安排?

润杨阆苑


《红楼梦》八十回后不见踪影,留下多少遗憾和无奈。通行本八十回后贾母王熙凤掉包记让贾宝玉娶了薛宝钗,孤苦无依的林黛玉惨死潇湘馆,那么林黛玉真的死在贾母之前么?这事还真不好说。



首先,林黛玉的身体不好的迹象更明显。

林黛玉的身体并没有贾母好。林黛玉在三十二回和四十五回都明确说自己病已成和身体好不了了。更是和宝玉说眼泪渐渐少了。种种迹象表明林黛玉似乎八十回后很快就会香消玉殒。

而贾母的身体却一直没问题。虽然头疼脑热是有的,却还算硬朗。怎么看林黛玉都像挺不过贾母的样子。原文五十八回明显暗示林黛玉先死,贾宝玉才娶了薛宝钗,这样看来,似乎林黛玉应该死在贾母前面,毕竟贾母没有死意,林黛玉却提前不好了。

其次,林黛玉因何而死?

林黛玉怎么死的我之前有过很多次推论。我认为林黛玉之所以死,主要是因为贾家想将林黛玉牺牲掉。按照“玉带林中挂”的说法,不排除会有一个腰围玉带的势力想求娶林黛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林黛玉也并不是只能嫁给贾宝玉。


能够腰围玉带的人必然是王爷一类的人物。《红楼梦》全书,腰围玉带的人只有北静王一人。当然,无论是北静王也好,忠顺王也好,他们都代表了一个势力,是江河日下的贾家急需的助力!子女为家族做出牺牲很正常,但牺牲林黛玉是否就有“人参养荣丸”的意思?贾母若要在的话,会不会同意,这事也是两说。

最后,紫娟的话会否一语成谶?

五十八回,紫娟对林黛玉说:若是姑娘这样的人,有老太太一日还好一日,若没了老太太,也只是凭人去欺负了。

这一段是最明显的暗示贾母极可能先林黛玉而逝去的描写。就看紫娟会否一语成谶了。如果紫娟像鸳鸯一样说的准确,那贾母死后,林黛玉彻底孤苦无依,能替她做主的就成了贾政王夫人,那时候自然只能听从摆布了。


贾母和林黛玉谁先去世,在前八十回中很难查找。即便只言片语,也无法佐证,只能通过这些线索推测。但推测就是推测,当不得真,博君一笑而已。

宝黛爱情在贾母“掰谎记”之后已经彻底没有出路。如果说宝黛姻缘还有一点希望就是林黛玉的身体。林黛玉只要恢复健康,我相信贾母会在最后替林黛玉争取下。可事实证明这是个伪命题。贾母在迎春的婚事上放手就表明贾母彻底灰心丧志,自己的儿女自己做主吧。这一刻开始,贾母彻底失去了对贾宝玉婚事的左右!

无论贾母在也好,不在也好,当有一天贾家需要牺牲一切来自救的时候,林黛玉都有可能被牺牲!既然不可能嫁给贾宝玉,林黛玉也需要一个好的归宿。真有好人家,贾母不会拒绝。但这不是林黛玉要的,舍贾宝玉,其他人都是“臭男人,我不要”!林黛玉死,也当是这样,掉包记设定太弱了!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欢迎收藏转发。非常感谢 !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作为一个仅存前八十回的残本,谜团甚多,而黛玉之死又是历代红学家和爱好者争论不休又莫衷一是的热点话题。黛玉到底是怎么死的?是否有元妃赐婚因素起作用?或者贾母病逝黛玉失去最有力的保护、金玉良缘已成定局绝望而终呢?屏山观点:这些在黛玉生前都没有发生,黛玉死于贾母之前,属病致不治(泪尽),尘缘己尽,魂归离恨天,木石姻缘化成泡影,在这种情况下,宝玉和宝钗大婚,既没有所谓的调包计,也没有实施什么阴谋。贾母年高之人,黛玉夭亡,宝玉不能遂心如愿,老人家几次白发人送黑发人,多年心血付之东流,痛病交加打击之下,不能支撑,一病不起,寿终正寝。

屏山阐释红楼观点,一是以脂本文本为第一标准,二是尊重脂批,三是以证据为要。黛玉结局及宝黛钗三人姻缘纠葛究竟如何,《红楼梦》文本透露了一些,但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到底是黛先亡、还是钗先嫁?宝玉娶宝钗是自愿还是被迫、是知情还是被瞒过?黛玉之死是自然而逝还是有人为的因素在起作用?种种迷团,首先我们不考虑程高续本的“调包计”“贾母和王熙凤成为扼杀木石姻缘的元凶”“焚稿断痴情”“黛死钗嫁”桥段,尽管这些地方写的冲突高潮迭出,也是相当精彩,但这些桥段不符合曹雪芹对人物的整体设置,所以不可取信。

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黛玉的死就是无头公案,曹雪芹原意的黛玉之死的真面目就真的湮没而不可考了呢?也不是!在曹雪芹还在世时,比如脂砚斋、畸笏叟、富察明义等人是看过完整版《红楼梦》的,富察明义看后还题写了《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共二十首诗,就收录在他的《绿窗锁烟集》里,其中有四首是写的八十回后的内容,其中有一首就是咏黛玉之死,如下:

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

翻译一下这首诗的意思就是:颦儿自已恐怕也没有想到,当年作的《葬花词》一语成谶,就是她自己的命运写照啊!要是能有返魂香(起死回生)该有多好,这样就能治好你沉重的疾病以续你与宝玉的姻缘了!

富察明义的题诗表达了对黛玉之死的痛惜,也很明确的交待黛玉的死因——沉痼(泪尽),病情日趋沉重至不治,关键是写了如果可以治得好卿的沉痼还可以续红丝的,这说明什么?黛玉之死没有斗争、没有阴谋的因素,红丝断了是因为黛玉亡故了,并没有别的因素。因此,黛玉的死应该就是她尘缘己尽,泪尽而逝,弥留时或许有对宝玉的不舍和遗憾,但不会像程高续本所写“苦絳珠”带着绝望、悲愤、不甘的极度苦痛之心境离开尘世。这说明了黛玉先于贾母离世,贾母保护黛玉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如果是贾母先逝,黛玉就算“沉痼”治愈恐怕也得靠边站,何谈还能“续红丝”呢?

富察明义的诗真实性有多少?靠得住吗?屏山个人认为是可信的,首先曹雪芹的一个姑姑,也是《红楼梦》元春的原型就是嫁到富察家里做了福晋,曹雪芹和富察明义、明仁、明琳兄弟几个是表亲,来往密切关系又非常好,所以富察家几个兄弟的诗词、手札是第一手资料,可信程度是比较高的。富察明义二十首诗里还有一首是描写宝玉和宝钗婚姻生活的,如下:

锦衣公子茁兰芽,红粉佳人未破瓜。少小不妨同室榻,梦魂多个帐儿纱。

这证明二宝也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只是仅有婚姻之名,没有婚姻之实,也对照了“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的判词。

后来贾府获罪抄家,贾宝玉在人生重大的落差里,看到了各种人性善恶百态的表演,他了却尘缘,弃妻子宝钗、婢女麝月,落发为僧,重回青梗去了,富察明义也有一首诗咏宝玉遁入空门:

莫问金缘与玉缘,聚如春梦散如烟。石归山下无灵气,纵使能言亦枉然。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关注,为您探究红楼一梦。)


屏山语红楼


其实关于黛玉和贾母到底谁先去世的问题我也一直在考虑,但总没有一个头绪,既然没有头绪,那就从头找一个头绪出来。

我要找的头绪就是黛玉到人世间的目的,这个大家都知道,也没有任何异意。有了这个头绪,就顺着这个线索来缕下去,来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也可能找不到答案,也可能找到一个大家认为胡说八道的答案,管他呢,先缕一下再说。

黛玉来到人世间的目的就是还泪,要将一生的眼泪都还给宝玉,当然了看过篇文章说黛玉找错人了,应该还给甄宝玉,那我们就不管了,反正是还泪,而且是一生全部的眼泪。有了这个头绪就好说了。

既然是还一生的眼泪,那就是当黛玉泪干的时候,也就是黛玉眼泪还完的时候,那也就到了黛玉该回去的时候了,也就是说黛玉该仙逝了。这个也基本上是大家公认的。

前八十回中黛玉曾经说过,感觉眼泪少了些,说明黛玉泪干是完全有可能的,是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的,好了,任务有了,还泪,目标有了,还到泪干,任务是可以完成的。就是说内部条件都达到了,就等着外部条件去刺激她流泪了。

通过前八十回我们可以看到,黛玉的眼泪大部分都是因为宝玉而流的。因为宝玉跟宝钗走的近伤心流泪,因为宝玉说话唐突伤心流泪,因为宝玉性命不保而流泪,因为宝玉被打而流泪。

什么时候流的眼泪最多呢?我看了下,应该是宝玉挨打的时候,那个时候眼睛都肿了。这个时候是宝玉看到的。我却觉得宝玉性命不保的时候黛玉流的眼泪一点都不比宝玉挨打的时候流的少,只是没人看到而已。

但是,又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自从黛玉跟宝钗和解后,黛玉哭的次数明显减少了,如果长此以往下去,黛玉可能就会很长寿了,所以必须要让她流泪,而且还要多流泪,不然完不成任务怎么办呢?为了让黛玉完成任务,我下面编个故事吧。

要让黛玉流泪,还是要从宝玉身上下文章,让宝玉干什么事,才能让黛玉流泪呢?还好脂砚斋说过狱神庙。好吧,为了让黛玉流泪,只好让宝玉进监狱了,因为只有监狱里才有狱神庙。怎么让宝玉进狱神庙呢?那就是贾家犯事了,贾家被抄家了。

好了,故事出来了,贾府因为贾赦勾结外臣,贾琏因为国孝家孝期间娶亲,王熙凤因为弄权至人死。贾珍因为生活糜烂。贾政因为纵奴行凶等等原因,贾府被抄,贾家的主要人犯及主子们被关进监狱,而且在审讯期间不让探视,黛玉应该就是这个时候天天哭啼,最终泪尽而亡。

我觉得贾母去世应该在贾家被抄之前死的。因为我感觉作者不忍让贾母看到这么悲惨的事情发生。

所以我觉得,贾母应该在黛玉之前去世。


老匪读红楼


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黛玉先死了,场面凄惨。

第九十八回:

探春来看林黛玉,“紫鹃见了,忙悄悄的说道:‘三姑娘,瞧瞧我们林姑娘罢。’说着,泪如雨下。探春过来,摸了摸黛玉的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探春紫鹃正哭着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李纨赶忙进来了。三个人才见了,不及说话。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紫鹃等急忙扶住,那汗愈出,身子便渐渐的冷了。
探春李纨叫人乱着拢头穿衣,只见黛玉两眼一翻,呼呼,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贾母得知消息后的反应却和前八十回的态度完全不同。

贾母眼泪交流说道:“是我弄坏了他了。但只是这个丫头也忒傻气!”说着,便要到园里去哭他一场,又惦记着宝玉,两头难顾。王夫人等含悲共劝贾母不必过去,“老太太身子要紧。”贾母无奈,只得叫王夫人自去。又说:“你替我告诉他的阴灵,‘并不是我忍心不来送你,只为有个亲疏。你是我的外孙女儿,是亲的了,若与宝玉比起来,可是宝玉比你更亲些。倘宝玉有些不好,我怎么见他父亲呢。’说着,又哭起来。”

个人认为这是续写最大的败笔。贾母最疼爱的两个“玉儿”一个先她而去,竟然会说出这样无情的话?哪里还有之前黛玉外祖母的影子?非人性,非本性。

我认为原著是贾母先死了。

元春薨逝,这是贾府最大的靠山。山崩了,对贾府打击很大。接着贾府被抄家。贾母气急攻心,老人极有可能病倒了,甚至是一命呜呼。

从此,黛玉更加孤苦无依,任人摆布。

在前文中贾母说过——

“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着这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不咽这口气。”

我们再看看紫鹃说过的话——

“倒不是白嚼蛆,我倒是一片真心为姑娘。替你愁了这几年了,无父母无兄弟,谁是知疼着热的人?趁早儿 老太太 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了大事要紧。俗语说‘老健春寒秋后热’,倘或老太太一时有个好歹,那时虽也完事,只怕耽误了时光,还不得趁心如意呢。

自尊心极强的黛玉是绝不可能会去和贾母说的。贾母是过来人,又那么爱两个“玉儿”,怎么会不懂他们的心思呢?

由此可见,如果不是贾母先黛玉而去应该会对“木石姻缘”有所安排,或者提出建议。【可惜目前还没有找到原著全文】


清心一栈


我认为是贾母先死,贾母可是个见过世面懂生活懂人情事故有情趣有艺术欣赏水平等等的大家出生之人,后面续的改变她的样子,筒直是 侮辱人了贾母,她可不是那样尖酸刻薄之人,她是人老了,以她的人生经验知道贾府将来的处境,也在无能为力,在一帮不成气的儿孙里,,难为他们在 力挽狂澜。她从年轻时就知道儿孙是一代不如一代,所以她在时,黛玉没什么事,她一担先死,黛玉那个玲珑剔透的人儿什么都看得透,人情冷暖一出来,她在活着也没意思了,,宝玉应该没在家那段时间。或是己闻身死,所以在两个能依靠之人都走了的情况下,黛玉才心死身死,了却世间七情六欲。

我突然有了一种想法,应该是宝玉送亲一去没回,宫里的娘娘遭害死,老太太还坚持得住只大病,这时 薛宝钗家也被抄了,薛姨妈托人带话让王夫人救宝杈,所以王夫人悄悄的安排让宝钗为宝玉冲喜连姻,宝钗这时也自身难保,同意以冲喜的方式让贾家搭救,她们应该觉得宝玉会回来的,所以瞒着老太太,而正当结婚当天,听闻宝玉死迅,老太太又听王夫人作主才一气之下死了,而黛玉是在老太太死时也知道了,王夫人自作主取宝杈冲喜连姻,和宝玉的死迅,明白了贾府己使她无地容身了,,应绝食而死。


晧月睛空


书中交代 是黛玉先去世的,也就是高续写的后四十回中,黛玉在惊闻宝玉娶宝钗的噩耗后赏心含恨泪尽而终,贾母是在贾府抄家之前,贾元春之死过度悲伤,本就体弱多病,伤心过度而亡。

以本人拙见,贾母应该是死在黛玉之前更合乎情理,曹公在前八十回多处手笔言明,贾母是真心疼爱黛玉,不惜与王夫人明争暗斗,是木石前盟的始作俑者,曾为宝黛培养感情创造了条件,即使因为黛玉的病,总不见起色而改变初衷,也不可能同意宝钗来做孙媳妇,贾母对宝钗有成见,书中也以已有交代,就不多说,本人大胆揣摩曹公本意,贾母本就担忧贾家的生活困境,年老多病,在听闻元春死亡的噩耗,伤心过度悲伤,突然死亡,在贾母死后,王夫人主持宝玉 宝钗大婚,为保住贾家,听从贾雨村蛊惑,要把黛玉许给北静王为妃,黛玉听闻后,心神俱损,上吊自杀了。这纯属本人杜撰,大家见笑了。


用户名267470962


《红楼梦》中林黛玉先仙逝,林黛玉用一生的泪,还滴水之恩,泪干而亡的寓意,应了曹翁笔下的神英侍者的灌溉之恩的虚写。然而曹翁笔下的林黛玉实写是胜似西子(西施)的病态美,在实写时的林黛玉的泪是因父母的早亡,寄人篱下,郁郁寡欢,和对贾宝玉的爱情忐忑不安担忧,久而久之造成肝的疏泄功能导常,则导致气机失调,脾胃升降失常,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失常,及情志异常等方面的病理表现。肝调节人体各部分血量的分配,特别是对外周血量的调节起着主要作用。

肝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功能和肝主疏泄功能。然而林黛玉是,由于常时间抑郁的心境,而造成肝藏血功能失常,肝血不足、心血亏损、魂不守舍。肝在窍为目、在液为泪的病理表现就表现,肝血枯萎,目干,泪少甚至无泪现象。曹翁用实写笔墨,写出了林黛玉早逝的真正死亡原因。

曹翁通过写贾母死在林黛玉之后,来突出贾母用一生参与和见证,曹府(荣宁二府)由兴旺到衰落的悲剧,白发送黑发的悲凉,人生如浮云,梦境归尘的一切皆空。


馥郁75716347


说起红楼梦,我总是有一点想不通,就是对贾母的称呼——史老太君。正常的应该是这么称呼:贾老太君史氏或史氏贾老太君。

史老太君,听上去像不像死老太君?这么写是不是作者故意的?那作者心里对贾母该有多怨恨哪?这怨恨应该是抱怨她为了某种利益牺牲了林黛玉,从而导致林黛玉英年早逝吧?这个思路如果正确,那应该是林黛玉先于贾母死去,毕竟谁也不会无端怪罪死人不能保护活人的。


长虹贯月307


黛玉比贾母死得早。

对黛玉“严相逼”的人不只是王夫人和薛家一邦,还包括史老太君。否则,若有贾母的真心呵护,贾家没人敢对黛玉严相逼;若贾母真心成全二玉的木石前盟,贾家没人能阻止得住。

黛玉对贾母这位姥姥一次次失望,也是她流泪的原因之一。有依靠而靠不住才会伤心怨恨泪干;依靠先死伤心暂时,怨恨没有,坚强许有,用不着天天哭而泪干。黛玉的母亲早死,黛玉也没为此天天哭,更何况喜丧的姥姥。


仁禁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