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饥荒的康乾盛世

遍地饥荒的康乾盛世

在清朝的历史上出现了康乾盛世,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该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可是学术界对这段时期有争议,因为盛世之下暗藏着各种各样的危机,比如吏治腐败,闭关锁国等等。其次这个盛世并不是大部分人的盛世,而是少数人的盛世,在接下来的段落里会提到。今天我们从乾隆这个朝代去看一看,康乾盛世真的存在吗?

遍地饥荒的康乾盛世

乾隆皇帝是清朝第六位皇帝,二十五岁登基,在位六十多年。而也就是在乾隆皇帝时期,清朝达到了盛世的最高峰。首先在疆域上占领了新疆地区,将西藏纳入版图。乾隆在位期间,内部人口大幅增长,说盛世不算太过。但在同一时代,英国完成了自己的工业革命、美国爆发了独立战争,就在中国按照自己两千年以来的惯有方式和标准度过又一个盛世的时候,世界的标准变了。

遍地饥荒的康乾盛世

十八世纪末,经历过工业革命的英国人认为他们有充分的底气来与东方巨人中国握握手了,于是,他们派了外交家马戛尔尼勋爵为团长多达七百人的使团,浩浩荡荡来到中国进行访问。英国使团受到了乾隆皇帝最慷慨的礼遇,比如使团刚到大沽口,就有很多人跑过去给英国人端茶倒水、扫地做饭。并且送出了一份很厚重的见面礼,什么玉器瓷器,绸缎布匹。

遍地饥荒的康乾盛世

但是在迎接使团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个细节,之前的那个见面礼还有一些什么家禽是由普通百姓一路赶过来的,等到送到英国人船上的时候,好多已经死掉了。因为英国人不吃不新鲜的,所以就把那些什么猪羊从船上丢到海里,一个意想不到的场面出现了,岸上的中国人争先恐后跳下海,去捞英国人的弃物。

遍地饥荒的康乾盛世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状况呢?查阅史书清史稿就可以发现,乾隆五十年春。宜城、光化大饥,人食树皮。安丘、诸城大饥,父子相食。当时的国内已经遍地饥荒,到了人相食的地步。而十八世纪世纪末的英国,普通农场的一个雇工早餐是牛奶面包咸猪肉,午饭有奶酪腌猪肉,晚饭是面包和奶酪,星期天还可以吃上鲜猪肉。普通农民家庭的还要加上脱脂牛奶和奶酪,还有脱淡啤酒、黄油和茶。

遍地饥荒的康乾盛世

展现在英国人面前的,除了朝廷迎接大的场面。更多的是繁华表象下的贫穷。英国人完全没有预料到,这个东方大国已经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使团成员约翰说:在京城一带每年就有近万名弃婴,垃圾堆里随时都有可能露出一只苍白的小手,游民肆虐,遍地都是要饭的叫花子。

遍地饥荒的康乾盛世

与底层的普遍贫困强烈对照的,则是上层社会生活的奢华。副使斯当东说,他在中国所见到的房子,只有两种,一种是大富之家,一种是贫寒人家,大多数房子都是土墙草顶的茅屋,但是也有极少数修得跟皇帝的御花园一样。贫富差距之大,简直闻所未闻。而且当时的中国人缺乏自尊心,是因为朝廷从来没有把百姓当成人来看待,而是当成了奴隶。在这样的氛围里,人人都是奴隶,都要为上一级的一点头而挨板子,还要被迫亲吻打他的板子。比物质上的贫穷更可怕的是尊严感无处可寻,尊严的概念巧妙地消灭于无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