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祛除湿寒气,保你冬天不再“冷”

今年(2018年)夏至后第一个庚日是6月27日(庚辰),第二个庚日是7月7日(庚寅),第三个庚日是7月17日(庚子),所以2018年从7月17日开始入伏,初伏从7月17日~7月26日共10天,中伏为7月27日~8月15日共20天,末伏8月16日~8月25日共10天。今年三伏历时40天。俗语有云:“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三伏天养生小知识

长夏天气炎热,而人体的脾脏恰是一个喜燥恶湿的脏器,因而其运化功能最易受到伤害。

此时水果品种繁多,注意一定要吃当季水果,但不宜过食西瓜等寒凉水果,否则会令脾胃受伤,助长“内湿”。

老年人要注意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中,不要在潮湿的凳子、草地上坐卧,以免受到“外湿”侵袭。

一招祛除湿寒气,保你冬天不再“冷”

长夏养生重在防“湿”,平时饮食中可以多加些赤小豆、薏米、莲子,有助于健脾祛湿。

由于三伏天脾胃运化功能下降,饮食应以清淡为宜,尽量减少膏粱厚味。适度的运动,让身体出汗有利于内湿的排出,如慢走、瑜珈、太极等。

三伏天喝蜂蜜姜枣茶驱寒

蜂蜜姜枣茶的做法

取带皮生姜4片、红枣(去核、切碎)6颗、枸杞一小把,加适量水煮成淡红色,加积安堂枣花蜂蜜2勺,当茶饮用即可。

一招祛除湿寒气,保你冬天不再“冷”

以上原料为两杯的量,也可按比例多加原料,煮成浓汤,冷却后放入冰箱冷藏,需要时取适量用开水冲泡即可。

蜂蜜姜枣茶功效

生姜辛散温通,在表可发散表寒,在里又能温暖中焦,以温散里寒,名医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记载其“主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久服去臭气,通神明。”以生姜煮水,不仅可以通过其发散之性宣通阳气,帮助阳气升发,还能用其温中和胃的效用,缓解夏季湿困、腹部胀满、恶心呕逆等不适。

一招祛除湿寒气,保你冬天不再“冷”

大枣甘温,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神农本草经》载其“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本草汇言》称其“甘润膏凝,善补阴阳、气血、津液、脉络、筋俞、骨髓,一切虚损,无不宜之。”以其健脾养胃之性,缓解夏季脾胃不适,亦以其养血安神之效,缓解因气温过高引起的心烦失眠等症状。

枸杞具有延缓衰老、调节血脂和血糖等作用。《本草纲目》说它“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

一招祛除湿寒气,保你冬天不再“冷”

在中医认为,蜂蜜味道微甜,性平,同时也可以滋阴润燥、补虚润肺的功效,通常也可以用于体虚、肠燥便秘、口疮以及水火烫伤等。蜂蜜同时也被认为天然营养品,蜂蜜中也含有人体血清浓度无机盐,还有维生素和有机酸。因此蜂蜜也被称为血清之王。

蜂蜜中还有一些花粉粒,经常喝积安堂洋槐花蜂蜜可以有效改善花粉过敏的症状,蜂蜜中同时含有微量的毒性液体。每日喝一勺蜂蜜也可以远离哮喘、瘙痒等。

一招祛除湿寒气,保你冬天不再“冷”

蜂蜜姜枣茶药性温热,体质平和的人喝到三伏天前即可,体质偏寒、女性宫寒、有慢性腹泻的人、长期待在空调房里的人可长期饮用。体寒怕冷的人,还可以加几粒花椒,煮成花椒姜枣茶,祛寒湿的效果更好。阴虚内热及实热证者慎用,或佐以适量绿茶、冰糖以缓其热性。大枣味甘,容易滋腻脾胃,生姜辛辣刺激,因此,脾胃虚弱、敏感的人要谨慎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