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63歲之前命運坎坷,遇到唐太宗之後仕途一路開掛

他,63歲之前命運坎坷,遇到唐太宗之後仕途一路開掛

《春夜》

唐·虞世南

春苑月裴回,竹堂侵夜開。

驚鳥排林度,風花隔水來。

他,63歲之前命運坎坷,遇到唐太宗之後仕途一路開掛

靜謐,夜。

春天的宅院裡,月亮在天邊靜靜的徘徊,在竹林掩映下的廳堂的門,在夜色中突然打開了。屋裡聚會的喧鬧聲,瞬間驚起了林間歸巢棲息的鳥兒,它們掠過林子分飛而去,此時,遠處的花香隔著春水遠遠地飄了過來,沁人心脾。

短短二十個字,涵蓋視覺、聽覺、嗅覺多個維度,整首詩好像加入一層VR特效,讓人馬上身臨其境,好像自己就坐在那靜謐的宅院當中。

然而,也許是充滿未來感的詩句過於前衛,在上萬首的全唐詩當中,這首VR級的《春夜》並沒有得到太多的關注度,不過,它的作者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卻留下了濃重的一筆,他的名字叫虞世南。

他,63歲之前命運坎坷,遇到唐太宗之後仕途一路開掛

生不逢時、命途多舛,短短八個字,概括了虞世南整個人生前六十二年的命運軌跡。

虞世南生於南北朝,少年時,同兄長虞世基受業於名儒顧野王名下。隨後,虞世南拜入王羲之後人智永禪師門下,得其真傳,並有所創新,成為當時有名的書法家。

陳朝滅亡後,虞世南、虞世基兄弟從建康到了長安。隋煬帝大業年間,虞世南被任命為秘書郎,後轉起居舍人,也就是如今一個縣處級的小幹部。煬帝雖然愛重虞世南的才學,但由於他為人正直,不善於逢迎,所以不肯重用,十年之久仍然是個七品官,再加上虞世南素來勤儉清廉,日子過得相當清貧。隋末,哥哥虞世基隨同隋煬帝被宇文化及所殺,虞世南則隨宇文化及到聊城,之後,他被農民起義的竇建德擒獲,任用為黃門侍郎。

原本以為人生就這樣了,平靜的心不會再有浪潮,然而,兩年後,他碰到了改變命運的伯樂——李世民,那一年,還是秦王的李世民23歲,滅掉了竇建德,虞世南63歲再次淪為階下囚。然而,低調沉穩,滿腹才學的虞世南很快引起李世民的注意,相差40歲的兩人很快成為忘年交,隨後,已年過花甲的虞世南在唐朝仕途一路開掛。

公元621年10月,李世民被封為天策上將,併成立了自己的文學館,虞世南被授為弘文館學士,與房玄齡共掌詔告文翰,成為著名的“十八學士之一”。

他,63歲之前命運坎坷,遇到唐太宗之後仕途一路開掛

貞觀元年,李世民即位,虞世南被晉升為著作郎,兼弘文館學士。

貞觀七年,虞世基轉任秘書監,賜爵永興縣子。

貞觀八年,虞世南進封永興縣公。

貞觀十二年,虞世南上表請求辭官歸居,太宗優詔允許,仍授銀青光祿大夫、弘文館學士。

唐太宗對虞世南的人品才華,向來器重佩服有加,時常讚譽他有“五絕”: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學,四曰文詞,五曰書翰。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李世民對虞世南如此稱讚呢?從幾件小事上就可以看出虞世南的與眾不同。

相傳有一天,唐太宗的寢宮新換了一套屏風,下召讓善於書法的虞世南在上面書寫一通《列女傳》。可是,一時又沒能找到底本。虞世南根據自己所背誦的默寫出來,隨後對照原作,竟沒有一字錯漏,皇帝驚讚不已。

還有一次,太宗一次出行,有一個官員請示要將書籍、公文的副本裝到車上帶著。太宗說:“有虞世南在,就是此行的秘書。”可見,虞世南強大的記憶力,簡直就是一臺人肉電腦。

除了能力出眾,虞世南剛烈敢於諫言的精神,也相當得李世民敬重。一次,太宗曾作宮體詩,讓虞世南唱和,虞世南說:“聖作固然工整,但內容卻並非文雅端正。陛下喜歡的,下面的臣子百姓必然趨之若鶩甚至過猶不及,臣怕這首詩一旦流傳出去,天下的人都會追隨效仿。因此不敢聽從您的命令。”太宗一聽,確實很有道理,於是趕忙改口說:“朕不過是在試探你罷了!”馬上又賜他五十匹布帛。

貞觀九年(公元635年),太上皇李淵駕崩。李世民下詔為父親建造陵墓,以視漢高祖劉邦墓——長陵為模式,極其隆厚,勞民傷財。虞世南兩次上疏諫阻,認為立國不久應當節用安民,主張“薄葬”。公卿百官又奏請遵照唐高祖遺詔辦事,務從節儉。在虞世南和群臣的勸諫下,陵墓的規模大有減省。唐太宗愛好打獵,虞世南多次嚴正勸阻太宗不要恣於遊獵而疏於政事,這些都對當時的“貞觀之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公元638年五月二十五日,一代儒臣虞世南在長安逝世,走完了他81歲的人生。太宗聞訊後為他在別第舉哀,痛哭悲傷,太宗還曾為他做詩一篇,追述往古興亡之道,接著感嘆說:“鍾子期死,伯牙不再鼓琴。朕的這篇詩,將拿給誰看呢?”便命起居郎褚遂良拿詩到虞世南的靈帳邊讀完後焚燒,希望他的神靈能感知。隨後,唐太宗賜東園秘器,陪葬昭陵,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懿。

如今,虞世南傳世的除了幾十首唐詩作品之外,書法作品尤為珍貴,書跡刻石楷書有《孔子廟堂碑》、《破邪論》、行書有《汝南公主墓誌銘》、《摹蘭亭序》等。

他,63歲之前命運坎坷,遇到唐太宗之後仕途一路開掛

他,63歲之前命運坎坷,遇到唐太宗之後仕途一路開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