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爲醫草 此時艾灸,祛毒邪、補元陽,爲「三伏灸」打基礎

明日端午。自先秦時期起,端午就是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安康的日子。因此,民間習俗流行在門前插艾條、燻艾煙、洗艾澡,以達到除邪辟穢的目的。那麼,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來看,端午時節應該如何養生呢?

為何農曆五月被稱為“毒月”?

艾為醫草 此時艾灸,祛毒邪、補元陽,為“三伏灸”打基礎

古人以天干地支紀時,農曆五月又稱為“午月”。午是十二地支中火性最旺的一個,“熱之極為火,火之極為毒”,因而農曆五月是一年中溼熱毒邪最盛的時候,加上天氣炎熱,百毒齊出,故而古人將五月稱為“毒月”。

“毒五月”以“九毒日”為最,也就是農曆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此九天為“天地交泰九毒日”,是一年中最毒的時候。

艾為醫家之草

艾為醫草 此時艾灸,祛毒邪、補元陽,為“三伏灸”打基礎

《荊楚歲時記》雲:“五月五日,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端午時節,艾草花未開,葉正茂,藥效最高。新艾氣味芳香,能解毒去穢,淨化空氣,起到消毒作用。現代研究發現,艾葉含有大量的植物殺菌素,對很多病毒和細菌都有抑制、殺傷作用,還能把一些對人體有害的致病物消滅。如果在屋內點燃艾葉,用艾煙燻蒸,消毒效果更好。

新艾如此,那麼陳艾呢?陳艾是一味中藥,全草入藥,有溫經、去溼、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其功甚多。從文字學考證,艾與“乂”通,“乂”的本義是治理,故而艾有撥亂反正之意,使患病之人恢復健康。

冬病夏治,始於端午

艾為醫草 此時艾灸,祛毒邪、補元陽,為“三伏灸”打基礎

冬病主要指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風溼等病,多因正氣虛弱、感受風寒而誘發。由於冬季寒冷,所以病情一般較重,且易反覆發作,難以緩解。而從端午開始,陽氣逐漸達到頂點,此時艾灸完全符合“天人相應”的原理。加上艾灸最適合虛寒之證,特別適合外感風寒溼邪、素體陽虛等因素導致的冬病。所以,端午時節艾灸,可以起到“緩治其本”、“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目的,能為“三伏灸”的灸治效果打底,讓冬病夏治的效果更好。

端午時節,人體易:毒盛、內虛!

艾為醫草 此時艾灸,祛毒邪、補元陽,為“三伏灸”打基礎

毒盛

端午是黃道中代表太陽的節日,從端午開始,陽光熾熱,陽氣上升,百毒齊出,人體毒素達到頂點。同時,伴隨天氣炎熱,人體新陳代謝加速,臟腑組織排出的毒素隨之增多。毒素髮在身體表面,就會形成疙瘩、疹子、痘痘,成人容易生腳氣,小孩容易生痱子。

不過,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毒素既然能發出來,就說明容易清理。尤其端午“九毒日”處在毒邪的頂點,同時也是祛除毒邪的最佳時期,藉助這種極端火熱的天力,排出體內毒素,可以事半功倍,對整個夏季疾病的預防也起著決定性意義!所以,想徹底排毒,千萬不要錯過端午“九毒日”!

內虛

太醫竇材在《扁鵲心書》中雲:“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氣壯則人強,真氣弱則人病,真氣脫則人亡。”真元就是元氣、陽氣,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本、長壽之本。

中醫認為,五月陽氣最旺,而“九毒日”更是陰陽相爭、死生分判之時。對人體而言,就會“陰陽爭,血氣散”——陽氣外散,引起內虛。

所以說,“九毒日”是傷身損氣耗精元的日子,一要節慾保精,否則易導致腰腿痠痛、四肢無力、頭昏眼花等腎虛症狀,秋冬則惡寒怕風,手足發冷,春夏則喉疼目紅,腹痛閉痧;二要補充精元,不給邪氣侵襲的機會。

綜上所述,端午時節,尤其是端午“九毒日”,養生應當圍繞兩點進行:祛毒邪、補元陽。

艾灸:兩大問題,一次解決!

艾為醫草 此時艾灸,祛毒邪、補元陽,為“三伏灸”打基礎

祛毒邪

艾本身就是純陽之物,加上艾灸以火為用,火為陽,因此艾灸為陽中之至陽。至陽之性活躍、發散、走而不守,與毒聚集之性相反,故能解毒。端午“九毒日”大自然的陽氣最旺,再結合艾灸的純陽之氣,將雙重陽氣注入體內,可起到祛除毒邪的作用。

祛毒邪以艾灸膀胱經為主。因為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它負責排出人體70%的代謝廢物和毒素,身體中各臟器的毒素,幾乎都要經由它排出。也就是說,膀胱經好比城市的排汙管道,匯聚各處汙水,統一排出!

此外,針對不同的毒邪,可加灸不同的穴位:

寒毒:加灸大椎穴、命門穴、至陽穴;

水毒、溼毒、痰毒:加灸陰陵泉穴、豐隆穴、三陰交穴、復溜穴;

血毒、瘀毒:加灸血海穴、委中穴。

補元陽

陽氣是人的重要精微物質,陽衰則陰盛,而艾為“地之陽”,自古以來,艾灸就有“天下扶陽第一方”的美譽,此時艾灸能夠祛除陰寒,振奮陽氣,充沛精元,特別適合身體虛弱、陽氣衰微的人群。

補元陽以艾灸督脈為主。因為督脈為“陽脈之海”,總督一身之陽。而且,督脈絡腎,與腎氣相通,督脈陽氣充盛,腎氣才能充沛;同時,督脈循行於脊、入絡於腦,五臟六腑通過膀胱經背部的腧穴受督脈經氣的支配,因此臟腑功能與督脈息息相關。給督脈補足陽氣,可促進全身氣血循環,讓五臟六腑得到濡養,保證身體陰陽平衡。

此外,為了增強效果,還建議加灸以下穴位:

腎俞穴:補腎益精、強健腰背、溫陽散寒;

神闕穴:溫補元氣,健運脾胃,固脫復甦;

關元穴:元陰元陽之氣閉藏之門戶,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處,統攝元氣之所,艾灸此穴主諸虛百損;

足三里穴:健脾胃、助運化、調氣血、扶正氣、壯元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