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濰坊高密市雙羊鄭公後店村—鄭公祠的來歷與傳說故事

山東濰坊高密市雙羊鄭公後店村—鄭公祠的來歷與傳說故事

鄭公祠在高密市雙羊鄉鄭公後店村。這是為紀念漢代經學大師鄭玄而建造的一座古老的祠堂,建於何年已 無確定考證。鄭玄在世時,就已負盛名。北海孔融十分 敬慕他學問淵博,親自令高密縣官將鄭玄出生的鄉改為鄭公鄉,並在鄭公鄉廣開門衢,以彰其才學;其中 門,額題“通德門”,可容高車駿馬出入。

山東濰坊高密市雙羊鄭公後店村—鄭公祠的來歷與傳說故事

到東漢末年, 又在其家鄉建起“鄭公祠”,以崇其顯。是 鄭公祠為磚石結構,共三間,全長9.3米,寬4.5 米,高8.1米,三面有圍牆,東開一門,就是“通德 門”。祠堂在鄭玄墓前15米,而鄭公墓高六米 鄭公祠經過唐朝、清朝、民國三次整修,才得以保 存下來。祠前有一古柏,老幹盤曲,狀若虯龍,傳為鄭玄親植。

山東濰坊高密市雙羊鄭公後店村—鄭公祠的來歷與傳說故事

後人有詩讚此樹曰:“露滴濤聲韻,龍盤雲色 蒼,樹存人已遠,憑弔坐清涼。”歷代不少文人墨客, 懷著對鄭公的無限崇敬,來此瞻仰憑弔,留下許多詠物 抒懷的詩篇。這些詩篇被刻成碑文,樹立在古柏附近, 碑文以篆、楷等書體鐫刻,各具風采。

山東濰坊高密市雙羊鄭公後店村—鄭公祠的來歷與傳說故事

其中一首詩是這 樣描寫的:“一畝荒祠傍翠微,千秋經席此依歸。煙環 礪阜寨林碧,雁背濰沙落照飛。兵火未磨唐代碣,風雲 常護漢臣衣。飄零書帶求遺草,通德門前跡已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