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贈我金錯刀,先秦貨幣知多少!

三晉地區,包括東周和衛國,那兒的人十分尚利和好利,出外經商任士的人很多。先做生意起家而後步入政壇的人,最出名的莫過於陽翟來的大商人呂不韋啦,他到趙國邯鄲去做生意的時候,遇上秦昭王庶出的孫子,在趙國當人質的子楚,然後“奇貨可居”這個成語就誕生了。呂不韋把這位落魄的王孫,看成了手中的未上市的新股,他打算用自己的財富來幫這位王孫造勢,通過光大子楚的門庭來光大自己的門庭,換言之,就是他打算幫子楚包裝上市(幫他成為秦國太子的嫡嗣)。然後,在呂不韋成功地運作下,子楚成為太子的嫡嗣,日後又順利當了秦王。呂不韋也跟著徹底光大了自己的門庭。

這三晉區域(包含洛陽),成功商人除了呂不韋外,還有很多。這裡的人好做買賣也是民俗之一啊。遙想當年還沒有成為著名合縱家的蘇秦,遊說列國不成功,灰溜溜地回到家裡。他的嫂子就疏漏他說:“我們這裡的人習俗就是置辦產業、大力發展手工業和商業,以追求20%的利潤為目的。你看遊說列國都不成功,一毛錢沒賺回來,還讓家裡倒貼了這麼多路費。”之後,蘇秦發奮圖強,頭懸梁錐刺股,每天努力學習,後來他不僅賺回損失的錢,還揚名天下。最後,他和商鞅一樣被車裂了。但他發跡的過程還是很勵志的。來三晉區域,您不防也勵志一把,嘗試一下商人的生活。只是要做一個兩千多年前的商人,您一定要搞清那會兒的貨幣和換算比率,這可非常讓人頭的問題。

21世紀的您一定習慣了孔方兄的使用。因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他統一幣制,從我們使用貨幣的一直都孔方兄(圓錢)。直到西漢末年,王莽新政的時候,他又讓人鑄造了一種圓形的刀幣,造型有些像現在人用的鑰匙。新朝時期,這種孔方兄的替代品也被人稱謂“金錯刀”。東漢張衡那首《四愁詩》上說““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這裡美人送給他的“金錯刀”,不是兵刃,而是錢啊。

錢不是很重要,但是沒錢也不行的,穿越到先秦後,您可能會遇上很多贈您“金錯刀”的人。因為在齊國、燕國和趙國,刀幣可以說是主要貨幣。而三國的刀幣也不一樣。從齊國的刀幣開始說吧,齊國的刀幣通高約17釐米,重約40~55克,和其他諸侯國的刀幣相比,齊國人的刀幣形體最大的,所以他們的刀幣也被人稱“齊大刀”。不過,“齊大刀”也未必都是大的,也有些體形比較小的。刀身正面有“齊法化”、“齊之法化”、“安陽之法化”、“節墨之法化”、“齊俆邦長法化”之類的錢文。其中“法化”是那會兒標準貨幣的意思,有人把它理解“大刀”的代名詞。而“節墨”、“安陽”、“齊”等這些均為地名。齊國刀幣背面上部一般有3道橫線, 線下一般都有一字或兩字,常見者有“上”、“工”、“甘”、“大”、“安邦”等,有人猜測這是鑄工所作的記號。

相對“齊大刀”,燕國的刀幣含銅量比齊國人的刀幣要低一些,體形也比齊國的刀幣要小一點。燕國的刀幣特點是他們喜歡在刀幣上多鑄一個“明”,所以燕國的刀幣也稱“明刀”。注意啦,帶“明”的刀幣,齊國也有鑄造。不過因為齊國和燕國的關係一度很緊張,所以齊國人用“明刀”的時間很短。趙國的刀幣,因為刀身比較平直,所以它的外號是“直刀”。此外,趙國由於和燕齊接壤,為了商業交往的需要,趙國當時也鑄過“明刀”。

趙國呢,除了流行刀幣外,還很流行布幣,尤其是在三晉地區。因為早期布幣形狀像鏟,所以人們也稱它叫“鏟幣。”然後,在楚國呢,流行著“蟻鼻錢”,這種錢幣仿製貝的形態,體形比較小些,大的“蟻鼻錢”長約1.8釐米、重4克左右;小的“蟻鼻錢”長不足1釐米,重1到2克。之所以叫它“蟻鼻錢”,是這種錢的錢面上陰文多見為“紊”字,而這個字面的樣子,看上去就像一螞蟻歇於鼻尖,所以大家就稱它叫“蟻鼻錢”。

先秦除了刀幣,布幣和蟻鼻錢,對後世影響最深的,當然是秦國的孔方兄啦。先秦時期,圓錢也很流行的。除了秦國外,其他諸侯國在戰國後期也有鑄造,只不過最有名的是“秦半兩”。話說“秦半兩”,可是很重的。按著《史記 平準書 索隱》引《古今注》:秦錢半兩,徑一寸二分,重十二銖。從發掘出的秦半兩,錢的直徑一般3.2-3.4釐米,重8克左右。

先秦時代,除了銅錢以外,金也很常見的貨幣。實在地說,沒有事情每天揹著好幾十串銅錢,可能要十幾斤或者二十幾斤,揹著上真心很重的。所以先秦也折算金子的。先秦時期,那種貨幣的兌換是一件特別糾結的事情。因為每個諸侯國貨幣形制有很多種,含銅量也不一樣。相對銅錢,金更為硬通貨啊,在春秋時期,楚國是唯一鑄行金幣的諸候國。楚國的金鑄幣有兩種,一是金版,二是金餅。金版的樣子,就是一個不規則的方形或圓形扁平金塊,上有印模打出的文字和框格,最常見的文字是“郢爰”,它的含金量大多在96%以上。楚國的金版和金餅在當時算是極佳的硬通貨,比現在的美金要實在啊,真正的真金子啊。

楚人發行這種金幣的,單位一般用“鎰”或者“斤”,根據出土楚國的金餅計算,1鎰等於250-251克。在沒統一前,每個諸侯國衡器是不一樣的,雖然單位名稱沒有大區別,但是它們的實際重量是不一樣的。比如趙國的1斤等於224-250克;魏國與韓國的1鎰等於315克,1斤等於250克;秦國的1斤(鎰)等於253克。不得不秦的大一統,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便利啊。

穿越到先秦在貨幣的問題上,您一定要留神。至於說一金可以兌換多少銅錢,這個一直有很多爭議。關鍵是看您拿著是什麼錢啦,如果是秦半兩,秦國人說一金,其實是一鎰,秦人是以為一金的, 漢代是以一斤為一金。具體的匯率呢,一說法是1比6250,也就是6250秦半兩換一金。(這也還就是一個推測,也有其他說法,比如1比5000的說法。)

反正穿越先秦,如果您的數學不是很好,可以考慮帶上計算機,總是用得上。匯率啥的,簡直神煩。關鍵先秦出了折算各國的黃金和銅錢外,還得折算黃金、銅錢和糧食的比率。因為糧食也是一種結算方式,一般人收入也可以按著多少石的糧食來結算。但是每個諸侯國的衡器不一樣,所以一石等於多少現在的多少斤,這個也是說法風雲。您穿越後,估計就能確切地知道真相了。就算是您真相了,我還是覺得您作為一個商人,在先秦賠血本無歸的可能性要比發家致富的可能性大很多。先秦每個諸侯國的賦稅情況也不一樣,最生意也是要交稅的,比如關市稅(也叫關市之賦、市租)就是針對您們這些商人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