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殺熟」中,你真正的憤怒是什麼?

大數據能做什麼呢?

——在2018年的3月提出這個問題看起來有點愚蠢。

大數據能使平臺更懂你的喜好,在你購買了A的時候能夠幫助你搭配上B,讓你花錢花得心滿意足不說,還省下了許多思考的力氣。大數據能夠知道你每天上班下班的動線,在長安街交通管制,你邁出單位大門的時候,提醒你繞一繞六號線可以更快讓你回家。……大數據看起來讓你變得更加便利,但是也變得更加“愚蠢”——是的,沒錯,就是你理解的哪個意思。因為大數據就像是你的一個大腦“外掛”,你把一些思考的權力丟給了大數據,同時也賦予了它操控你的權力。

但是大數據也會欺騙你。因為這個“外掛”的大腦畢竟不屬於你,它服務於它所在的商業平臺的營利目的和動機。最近從滴滴打車開始,被大數據寵壞了的人們突然發現,大數據正在利用對自己的熟悉而欺騙自己,讓自己付出更多的金錢和代價。網絡上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憤怒。

“大數據殺熟”中,你真正的憤怒是什麼?

乍一看,扒老師對這些憤怒是不太理解的,因為對於我來說,“大數據殺熟”其實不是什麼新鮮事。大概二十年前,扒老師有個親戚曾經在一家汽車外企工作。這個親戚學的是經濟專業,但是數學特別好。這個親戚在這家外企做到不錯的位置,後來還到了這家跨國企業派駐其他國家的辦事處工作。這個親戚在這家公司做的工作就是“大數據殺熟”的早期雛形。他會收集不同國家的GDP、居民消費總額等經濟數據指標,然後根據一個分析模型來確定和判斷該車企在各個國家的定價策略。

對於一家正常的企業來說,在面對價格越高、銷量越少這個最基本規律的時候,它所要做的就還是尋求價格和銷量的最佳平衡點,實現企業利潤的最大化。對於跨國公司來說,不同國家不同價格是再正常不過的,想象今天晚上就要發佈新品的蘋果公司,你就會非常明白了。即便是在同一市場區域,批發和零售的價格都是不同,這也是一種價格歧視。但是你會為此憤怒嗎?顯然不會!你還有可能樂於去鑽這種空子,比如去香港買iPhone,或者通過團購拿到批發價,賣家也很樂意這種銷售策略來幫助自己賺得更多利潤。

“大數據殺熟”中,你真正的憤怒是什麼?

那麼“大數據殺熟”憤怒的點是大數據本身嗎?我覺得大數據是很冤枉的。因為就像我的那位親戚早年從事的工作一樣,收集經濟指標和收集大數據信息有什麼不同嗎,無非就是精度更高而已。只要平臺和商家通過合乎隱私協議的方式得到大數據並且加以利用,其實也沒有什麼問題,就像你在購物網站中看到推薦欄一樣,你並不會憤怒。

“大數據殺熟”中,你真正的憤怒是什麼?

那麼高價格本身有問題嗎?扒老師認為也是沒有問題的。就像這次涉事的某出行APP經常做的一樣,當某一區域打車人過多時,價格會自動上浮,並且給出相應的上浮標準,很多急於用車的人也接受了這種漲價策略,而沒有產生憤怒。

那麼和“殺熟”有關係嗎?朋友身邊現在最津津樂道的是某排名第二的通信運營商,為了扳回業績,給新客戶無限量套餐以超低的價格,而且只能是新客戶才能夠辦理,老客戶只能乾瞪眼。這個事情大家並不會憤怒,反而被許多人當作一個笑談。因為大不了我們可以換一家通信運營商,或者註銷掉舊卡,以新客戶的身份再重新申辦。

所以,這一次所謂的“大數據殺熟”事件,其實和“大數據”應用、和價格上漲、和“殺熟”沒有太多關係,我們不能因為大數據這個新詞就看不清事情的本質。所謂的“大數據殺熟”其實就是一種信息不對稱的欺騙!大家這種憤怒就像突然發現自己無比依賴、忠貞不二的戀人其實一種都在轉移家產、養了一個小白臉一樣,充滿著驚恐、慌張、不安和深深地被欺騙感。所謂的真小人敵不過偽君子啊,濃眉大眼的你居然也背叛了革命!

商家利用了大數據這個“外掛”大腦對我們自己思維的麻痺,在我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欺騙了我們,我們不是無法選擇,而是根本連選擇的權力都沒有,這是對我們大腦本身、對我們自由意志極大的不尊重。這才是“大數據殺熟”真正可怕的地方。

“大數據殺熟”中,你真正的憤怒是什麼?

扒老師的忠告:

永遠記得“大數據”只是一個工具,不要讓它取代了你的思考和判斷,這樣你的錢包會更鼓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