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李志民:“肥羊克城堡”的传奇往事

李志民,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和高级将领,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李志民将军善打政治仗,他曾用肥羊攻克城堡,与东北军激战,竟是白天“打仗”,夜晚联欢,“激战”数日,双方竟无一伤亡。他投身军事教育,重视教员的选拔培养和教材的编写,他要求各教研部门自己动手编教材,不要照搬国外的东西。他是人民解放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他创建的革命功绩,将永垂青史!

开国上将李志民:“肥羊克城堡”的传奇往事

“肥羊克城堡”,化敌为友不费一枪一弹

1936年8月,第81师接到西进宁夏及李旺堡的命令。李旺堡位于清水河西岸,城墙比较高,驻守在城内的是国民党马鸿宾部第35师一个骑兵团。红军要攻城就必须通过几百米的河滩开阔地,才能涉水接近城垣。在作战会议上,李志民分析:“马鸿宾虽然听命于蒋介石,但大多数回族官兵倾向抗日,不愿当亡国奴;敌人城坚兵力足,地形有利,而我军缺少攻坚武器。因而只能智取,不宜强攻,只要我们遵照中央关于开展敌军工作的指示,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做好统一战线工作,是可以化敌为友,争取和平解放李旺堡的。”

随后,李志民将几个团的政委及师部有关科长召集到一起,要求回去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开展对敌政治攻势。一时间全师上下齐动手,有的做纸话筒、雕弓箭;有的写标语、印传单;有的扎风筝、糊“孔明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孔明灯”是把传单捆在风筝尾巴上,然后点上香火。当风筝顺风飞到城堡上空时,香火按预计时间烧断了捆传单的细绳子,五颜六色的传单便“天女散花”似地飘落到城内。李志民根据风向、地形的不同,亲自指导各连队改进操作,“政治炮弹”几乎百发百中。“孔明灯”本是诸葛亮发明的宣传武器,这次红军竟派上用场,引得国民党官兵仰头观赏,也就能拣到飘落下来的传单了。

李志民通过师宣传队带动各连队宣传组,白天深入周围村庄宣传抗日,夜晚则抵近李旺堡城外的清水河滩,对城内守军喊话:“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枪口对外,联合抗日!”又不停地唱抗日歌曲。李志民亲自执笔写了一封致敌骑兵团马团长和全团官兵的公开信,李志民交代破坏科长袁林派人将信送出去,再带上几头肥羊作为礼物。不多时,守军就涉水过河牵走了那几只羊,带回了“公开信”。第二天,马团长便派了代表谈判,同意撤离李旺堡。国民党骑兵团撤走的那日早晨,李志民将全师司号员集中起来,临时组成一支鼓号队,一时间鼓乐齐鸣,口号震天:“再见,到抗日前线再见!”骑兵团的官兵见红军真诚相待,很受感动,走出很远还伫马回头向红军频频挥手告别。此次攻城,不费一枪一弹,创造了以政治攻势克敌制胜的成功战例,也赢得了“肥羊克城堡”的军中佳话。

开国上将李志民:“肥羊克城堡”的传奇往事

奇特的阻击战:白天“打仗”夜晚联欢

1936年12月初,东北军王以哲部129师奉蒋介石之命进攻红军西路军。红81师担负阻击任务。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争取东北军到抗日战线上来”的指示,李志民发动指战员在东北军必经的路上写上标语或贴上《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的传单,造成一种动员、团结东北军共同抗日的气氛。12月6日,东北军第129师先头部队开始接近我军阵地。双方都很谨慎,东北军打了一阵枪后,才慢慢向我军阵地靠拢;而我军一般不打枪,待东北军靠近阵地时,才对空鸣几枪,并大声喊话:“东北军弟兄们,不要替蒋介石打内战!打回老家去,收复东北失地!”

12月13日清晨,我军前沿阵地发现东北军第129师已经全部撤离,并在阵地上留下“红军兄弟,抗日前线再见”的字条。一场漂亮的“政治仗”就这样结束了。回忆起这段经历,李志民说:“我们师同东北军一二九师白天‘打仗’,夜晚联欢,‘激战’五六天,双方无一伤亡,真是一场奇特的阻击战。”

开国上将李志民:“肥羊克城堡”的传奇往事

请“和平老人”说服宁夏军阀起义

1949年8月,宁夏解放前,李志民根据中央要求,四处打听与宁夏军阀有

联系的进步人士做劝和工作,尽力使美丽的“塞上江南”免遭炮火。兰州著名的中医大夫郭南浦与宁夏军阀马鸿逵、马鸿宾等知名人士颇有交情,曾为声援“西安事变”,为营救西路红军出过力。19兵团的政委李志民和司令员杨得志多次上门看望,感谢他此前为人民所做的有益工作。在得到他的信任后,李志民向他介绍西北战场的形势,并请他出马游说宁夏守军和平起义。

郭南浦虽然已年逾古稀,但考虑到劝和这种大事必须当面亲自劝说,主动提出前往宁夏向当地军阀马鸿逵、马鸿宾通报信息,“我与他们虽不同姓,却系同族同教。我愿将大军对回族之情谊和为国为民的宗旨转告他们。”

9月6日,以郭南浦为团长的赴宁夏和平代表团从兰州起程,经过长途跋涉于9月14日夜到达银川。郭南浦先找到马鸿逵父子,不料遭到断然拒绝,于是转而劝说马鸿宾。

马鸿宾虽然是马鸿逵的堂兄,并挂有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之职,但他的兵马少,不得不受制于马鸿逵,双方平日矛盾也很多。在郭老的劝说下,马鸿宾默许接受解放军的和平起义条件,但鉴于马鸿逵父子仍然掌握军政大权,表示等待时机成熟时起义。

9月19日,退守宁夏中卫地区的81军军长、马鸿宾之子马淳靖在与解放军沟通后,率部举行起义。9月20日,19兵团64军迅速占领中卫、青铜峡、金积等要地,歼灭马鸿逵主力128军,直逼银川。马鸿逵父子见大势已去,先后乘飞机逃跑,下属军队顿时陷入混乱之中。

马鸿宾见时机已到,9月23日召集包括马鸿逵残部在内的国民党宁夏各军军政要员,指出目前除了起义别无他路,得到了与会人员的积极响应,宁夏就此实现和平解放。

为感谢郭南浦先生为宁夏和平解放所做的努力,李志民与其他兵团首长联名将一面绣有“和平老人”四个大字的锦旗送给他。

开国上将李志民:“肥羊克城堡”的传奇往事

晚年投身军事教育

1959年1月,李志民升任政治委员。在中央军委领导和刘伯承、罗荣桓、徐向前、叶剑英等元帅的关怀、支持下,李志民与学院其他领导一起,继承和发扬“抗大”的光荣传统,努力把高等军事学院办成陶冶将军的熔炉。

李志民十分重视教员的选拔和培养。他经常宣传毛泽东在抗大时强调的要重视教员作用的思想,他认为要使学校成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发挥革命熔炉的作用,关键在于有一支很强的教员队伍。李志民亲自参与教员的选调工作,要干部部门在军内外广招贤才,优中选优。李志民爱护教员,对他们非常关心。

李志民很重视教材的编写。他在教学中既注重学习外军的理论和实践,更注 重人民解放军自己的经验。李志民常说:“我们不仅要尊重别人的经验,而且更应尊重自己流血的经验,尊重自己的实践。30年来,党在领导武装斗争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建军经验和作战经验,这都是我们学习科学的最宝 贵的基础。”他要求各教研部门自己动手编自己的教材。经过几年的紧张工 作,到1962年1月,学院编出了一大批教材。李志民看后欣喜地说:“这些教 材不再是照搬外国的东西,而是‘以我为主’的,这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

1987年11月16日,李志民与世长辞,享年81岁,新华社播发的《李志民同志生平》,对李志民的一生作了高度评价,称他是 “长期致力于院校建设的军 事教育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