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上將李志民:「肥羊克城堡」的傳奇往事

李志民,中國人民解放軍傑出的政治工作領導者和高級將領,1927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李志民將軍善打政治仗,他曾用肥羊攻克城堡,與東北軍激戰,竟是白天“打仗”,夜晚聯歡,“激戰”數日,雙方竟無一傷亡。他投身軍事教育,重視教員的選拔培養和教材的編寫,他要求各教研部門自己動手編教材,不要照搬國外的東西。他是人民解放軍“傑出的政治工作領導者”,他創建的革命功績,將永垂青史!

開國上將李志民:“肥羊克城堡”的傳奇往事

“肥羊克城堡”,化敵為友不費一槍一彈

1936年8月,第81師接到西進寧夏及李旺堡的命令。李旺堡位於清水河西岸,城牆比較高,駐守在城內的是國民黨馬鴻賓部第35師一個騎兵團。紅軍要攻城就必須通過幾百米的河灘開闊地,才能涉水接近城垣。在作戰會議上,李志民分析:“馬鴻賓雖然聽命於蔣介石,但大多數回族官兵傾向抗日,不願當亡國奴;敵人城堅兵力足,地形有利,而我軍缺少攻堅武器。因而只能智取,不宜強攻,只要我們遵照中央關於開展敵軍工作的指示,積極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做好統一戰線工作,是可以化敵為友,爭取和平解放李旺堡的。”

隨後,李志民將幾個團的政委及師部有關科長召集到一起,要求回去廣泛發動群眾,積極開展對敵政治攻勢。一時間全師上下齊動手,有的做紙話筒、雕弓箭;有的寫標語、印傳單;有的扎風箏、糊“孔明燈”,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孔明燈”是把傳單捆在風箏尾巴上,然後點上香火。當風箏順風飛到城堡上空時,香火按預計時間燒斷了捆傳單的細繩子,五顏六色的傳單便“天女散花”似地飄落到城內。李志民根據風向、地形的不同,親自指導各連隊改進操作,“政治炮彈”幾乎百發百中。“孔明燈”本是諸葛亮發明的宣傳武器,這次紅軍竟派上用場,引得國民黨官兵仰頭觀賞,也就能揀到飄落下來的傳單了。

李志民通過師宣傳隊帶動各連隊宣傳組,白天深入周圍村莊宣傳抗日,夜晚則抵近李旺堡城外的清水河灘,對城內守軍喊話:“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槍口對外,聯合抗日!”又不停地唱抗日歌曲。李志民親自執筆寫了一封致敵騎兵團馬團長和全團官兵的公開信,李志民交代破壞科長袁林派人將信送出去,再帶上幾頭肥羊作為禮物。不多時,守軍就涉水過河牽走了那幾只羊,帶回了“公開信”。第二天,馬團長便派了代表談判,同意撤離李旺堡。國民黨騎兵團撤走的那日早晨,李志民將全師司號員集中起來,臨時組成一支鼓號隊,一時間鼓樂齊鳴,口號震天:“再見,到抗日前線再見!”騎兵團的官兵見紅軍真誠相待,很受感動,走出很遠還佇馬回頭向紅軍頻頻揮手告別。此次攻城,不費一槍一彈,創造了以政治攻勢克敵制勝的成功戰例,也贏得了“肥羊克城堡”的軍中佳話。

開國上將李志民:“肥羊克城堡”的傳奇往事

奇特的阻擊戰:白天“打仗”夜晚聯歡

1936年12月初,東北軍王以哲部129師奉蔣介石之命進攻紅軍西路軍。紅81師擔負阻擊任務。根據中共中央關於“爭取東北軍到抗日戰線上來”的指示,李志民發動指戰員在東北軍必經的路上寫上標語或貼上《致東北軍全體將士書》的傳單,造成一種動員、團結東北軍共同抗日的氣氛。12月6日,東北軍第129師先頭部隊開始接近我軍陣地。雙方都很謹慎,東北軍打了一陣槍後,才慢慢向我軍陣地靠攏;而我軍一般不打槍,待東北軍靠近陣地時,才對空鳴幾槍,並大聲喊話:“東北軍弟兄們,不要替蔣介石打內戰!打回老家去,收復東北失地!”

12月13日清晨,我軍前沿陣地發現東北軍第129師已經全部撤離,並在陣地上留下“紅軍兄弟,抗日前線再見”的字條。一場漂亮的“政治仗”就這樣結束了。回憶起這段經歷,李志民說:“我們師同東北軍一二九師白天‘打仗’,夜晚聯歡,‘激戰’五六天,雙方無一傷亡,真是一場奇特的阻擊戰。”

開國上將李志民:“肥羊克城堡”的傳奇往事

請“和平老人”說服寧夏軍閥起義

1949年8月,寧夏解放前,李志民根據中央要求,四處打聽與寧夏軍閥有

聯繫的進步人士做勸和工作,盡力使美麗的“塞上江南”免遭炮火。蘭州著名的中醫大夫郭南浦與寧夏軍閥馬鴻逵、馬鴻賓等知名人士頗有交情,曾為聲援“西安事變”,為營救西路紅軍出過力。19兵團的政委李志民和司令員楊得志多次上門看望,感謝他此前為人民所做的有益工作。在得到他的信任後,李志民向他介紹西北戰場的形勢,並請他出馬遊說寧夏守軍和平起義。

郭南浦雖然已年逾古稀,但考慮到勸和這種大事必須當面親自勸說,主動提出前往寧夏向當地軍閥馬鴻逵、馬鴻賓通報信息,“我與他們雖不同姓,卻系同族同教。我願將大軍對回族之情誼和為國為民的宗旨轉告他們。”

9月6日,以郭南浦為團長的赴寧夏和平代表團從蘭州起程,經過長途跋涉於9月14日夜到達銀川。郭南浦先找到馬鴻逵父子,不料遭到斷然拒絕,於是轉而勸說馬鴻賓。

馬鴻賓雖然是馬鴻逵的堂兄,並掛有國民黨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之職,但他的兵馬少,不得不受制於馬鴻逵,雙方平日矛盾也很多。在郭老的勸說下,馬鴻賓默許接受解放軍的和平起義條件,但鑑於馬鴻逵父子仍然掌握軍政大權,表示等待時機成熟時起義。

9月19日,退守寧夏中衛地區的81軍軍長、馬鴻賓之子馬淳靖在與解放軍溝通後,率部舉行起義。9月20日,19兵團64軍迅速佔領中衛、青銅峽、金積等要地,殲滅馬鴻逵主力128軍,直逼銀川。馬鴻逵父子見大勢已去,先後乘飛機逃跑,下屬軍隊頓時陷入混亂之中。

馬鴻賓見時機已到,9月23日召集包括馬鴻逵殘部在內的國民黨寧夏各軍軍政要員,指出目前除了起義別無他路,得到了與會人員的積極響應,寧夏就此實現和平解放。

為感謝郭南浦先生為寧夏和平解放所做的努力,李志民與其他兵團首長聯名將一面繡有“和平老人”四個大字的錦旗送給他。

開國上將李志民:“肥羊克城堡”的傳奇往事

晚年投身軍事教育

1959年1月,李志民升任政治委員。在中央軍委領導和劉伯承、羅榮桓、徐向前、葉劍英等元帥的關懷、支持下,李志民與學院其他領導一起,繼承和發揚“抗大”的光榮傳統,努力把高等軍事學院辦成陶冶將軍的熔爐。

李志民十分重視教員的選拔和培養。他經常宣傳毛澤東在抗大時強調的要重視教員作用的思想,他認為要使學校成為培養人才的基地,發揮革命熔爐的作用,關鍵在於有一支很強的教員隊伍。李志民親自參與教員的選調工作,要幹部部門在軍內外廣招賢才,優中選優。李志民愛護教員,對他們非常關心。

李志民很重視教材的編寫。他在教學中既注重學習外軍的理論和實踐,更注 重人民解放軍自己的經驗。李志民常說:“我們不僅要尊重別人的經驗,而且更應尊重自己流血的經驗,尊重自己的實踐。30年來,黨在領導武裝鬥爭方面,積累了極其豐富的建軍經驗和作戰經驗,這都是我們學習科學的最寶 貴的基礎。”他要求各教研部門自己動手編自己的教材。經過幾年的緊張工 作,到1962年1月,學院編出了一大批教材。李志民看後欣喜地說:“這些教 材不再是照搬外國的東西,而是‘以我為主’的,這是一件很不簡單的事。”

1987年11月16日,李志民與世長辭,享年81歲,新華社播發的《李志民同志生平》,對李志民的一生作了高度評價,稱他是 “長期致力於院校建設的軍 事教育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