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易九章(舊作)

成易九章(旧作)

太極章第一

《成易》裡,關於「極」一開始就列出了四類:無極、太極、多極、非極。其中,無極與太極在很早的時候就被提出來,只是到了周敦頤的《太極圖說》裡的才被放到一起說;多極也可以說是從「多極化」一詞而來,非極則完全是成易初創。這四類的含義並不相交,但有很密切的聯繫,要一一說明,須先抓住關鍵而解說,所以這裡先說太極。太極是有的開始,是世界存在的最初形態,那是陰陽判而未分的情況,也就是說,剛產生對立面而沒有一分為二,所以是一非二。太極為什麼以匡廓圖表示,因為這個圖,順看是火水未濟,是在六道中輪迴,苦海無邊的相;逆之則是水火即濟,是到彼岸,得解脫的意思。而這順逆其實也是一對反正,其中含義,並不一般。既然太極是第一位的,那麼為什麼在太極之前還有無極呢!實在,太極是一,無極正是〇,太極是有的第一位,無極卻不是通常認識上的有,但既然可稱為無極,就不是無。佛家說為空,倒是比較恰當。多極則是太極分化之後的狀態,兩儀是兩極,三才是三極,四象是四極,五行是五極,八卦是八極,九宮是九極……六十四卦是六十四極,乃至一千二百九十六極……極數越多,每個極的極性也就越弱,從整體而言也就越接近於沒有極性,比如六十四卦在排成方圓圖的時候,外圍已經幾乎沒有稜角而接近與真圓了。數學的觀點,當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就越接近真圓,而邊數逼近無窮大的時候,就可以當作真圓了,所以說,多極也就是非極,非極與無極相通。

簡易章第二

三易,通常陳述的順序是:變易、簡易、不易。而在成易裡,則正好倒過來,這是因為傳統的易家著重的是易的變化,關心它的「生生不息」,而成易著重的是不變,是真靜,是「如如不動」。從詞彙的考證而言,「變易」應當是「易」的最根本的意義,可以說是正訓;而」簡易」到實在是易的另一中說法,不妨稱為旁訓;至於「不易」,這在訓詁上稱為反訓。正訓和旁訓倒還說得過去,只是這反訓著實讓普通人覺得不可思議,如果不去深究,一定不以為然,實在《易傳》裡說得明白,大致說來「生生之謂易」,而」生生者不自生」。這其實是一個有關體與用的關係。另外,關於易的訓釋,還有一種說法是「交易」,這個略相當與成易所說的「交錯和合」。成易說「不易」是「如如不動」,是大體;說「變易」是」生生不息」,是「大用」,但這一章卻名為「簡易章」是何意?須知,這簡易乃是最關鍵的樞紐,或稱機關。古有學者,探求名理,到了簡易一環,再不能回溯,以為就是大體,結果留下無端濫言,不但浪費筆墨,也誤己誤人,實在可惜。所以,若真識得簡易,再論三易就不在話下了。

體用章第三

體用在中國古代有兩種涵義:一是指「實體」和「作用」,二是指「原理」與「事物」。何謂「體」,實在就是「明德」;何謂「用」,實在就是「日新」。而「明明德」正好與」日日新」是一對。再借用《易傳》裡的話,體是形而上的,用是形而下的。以體用來論述本來可以清楚了,但佛家又特別提出「相」來,與體、用並稱。實在這相是分別從體、用之中提出少分,合和為一而得來的。實在就是上下體用的形象。所以,相是體用的扭點,掌握了相也就掌握了體用,也就是掌握了世間萬物。與三易相對,「體」對應的是「不易」;「用」對應的是「變易」;而相對應的正是「簡易」。給相下的定義則是」名」。正因為這個原因,名相往往合稱。佛教的唯識宗以鑽研名相為長,故稱相宗。易學也是研究名相的,可以稱為「相學」。但易有一套順可推、逆可溯的符號來分別名相,往往是在歸納的時候結合了演繹,演繹的時候又照顧歸納,所以非常的行之有效,所以成易說:」易也哉!設象寓數以窮理盡性,順時應位而原始要終。故有概攝之功,故有推測之用。」

氣數章第四

易學自鄭玄、王弼之後就有了象數、義理之別。後世學者多有偏廢,或者至少偏重一方。成易不主張有偏廢,所以也論象數,也解義理,以義理論象數,以象數解義理。這裡說的氣數,可以先分開說,氣說的根本是陰降陽生,這是就兩儀說的,反溯到太極,是陰陽渾然一體;到無極,是未有陰陽。正推到四象,可以看到太陰的氣是降,太陽的氣是生,少陰的氣是凝與中心,少陽的氣是擴散到外面的;到八卦就複雜一些,其著眼點是中間一畫;到六十四卦就更復雜,但可以解析一下,傳統的易學是以八卦相疊來論的,取上下兩位,或稱外內。而成易是以上中下三位,以合三才,每位以四象填之,而成其卦。這就又是一套象數了。關於數,若以二進制碼錶示四象,是以下的對應關係:太陰-00-0,太陽-11-3,少陰-10-2,少陽-01-1。按照成易的配方,太陰是北方水,其數1生6成;太陽是南方火,其數2生7成;少陽是東方木,其數3生8成;少陰是西方金,其數4生9成。這個何解?實在,四象與五行雖然對應,但四象之數與五行生成之數不一致並不奇怪,同樣的八卦與九宮有對應關係,但八卦數與九宮數也是不一致的。這是因為數的產生並不是一個途徑。這裡就涉及到在應用的時候,如何抉擇數的問題,其原則可以是以何應用而取何數。

經緯章第五

經者,縱也;緯者,橫也;經緯交錯,文理成也。六十四卦,若以八卦相錯而成,則以二為經,以八為緯;若以兩儀交錯而成,則以六為經,以二為緯也。成易以三為經而象三才,以四為緯而象四象也。經緯之說,或許不易明白,但可以數學明也。若二為經,八為緯,則是8^2=64;若六為經,二為緯,則是2^6=64。而成易是,4^3=64。光從這一點上說,成易與靈棋經設經緯的原理是一樣的。但佔法不同,用法也不同。所以是不同的系統。從佔法和用法而言,成易更接近易佔。另外如,《太玄》是以四為經,三為緯的,所以共3^4=81首,《潛虛》是以二為經,五為緯的,所以是5^2=25。而《靈棋經》雖然也是以三為經,四為緯,但是因為用了空位,所以一共是1×4^3+3×4^2+3×4+1×4^0=125卦(如果把空位也作為一元素,則是三為經,五為緯,得5^3=125)。成易不用空位,所以是64卦。這經三緯四的取卦法實在有很多妙用,就說目前引為生命密碼的基因,其實也是經三緯四的取卦,基因的最小有效單位一共三位,每位可以以一個字母表示,總共有四個字母,而這樣的單位,正好是六十四組,這個可算是經三緯四取卦的一個旁證吧。

三才章第六

三才在通常的說法是天地人,那是從位的概念說;如果從時的概念上說,就是過去、將來、現在;還可以說是陰陽與和氣,那是從氣上說的。也就是說,從不同的方面說,具體的名相是不同的。那麼什麼是三才?而才是極的反面,物極必反,溫和一點才能長存不怠。其中有一對矛盾,又有一個折中。明末大家方以智特別用 ∴ (讀作「伊」,方稱之為「圓∴三點」)這個符號來表示自然那種對立統一的情況。其中下面兩點表示對立的兩方面,而上面的一點則表示處乎中庸的第三方面。三才中的一對矛盾正是兩儀,而另一折中正是和氣。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說的就是三才的產生。這說明,和氣在邏輯和時間上,是後於陰陽的;但產生之後,就凌於陰陽之上了。這是因為,和氣是陰陽和合而生的,和氣的德是合德,是中庸不偏之德,而陰陽的德是偏德。所以老子說:「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另外,五行的黃中,九宮的中宮,都是合德。三才是成易的經,有貫穿始終的妙用。要弄明白成易,就要了解經三緯四,而要了解三才,就要了解陰陽的對立與合德的統一。

四象章第七

四象是成易的緯,按照陰降陽升的道理,太陽的卦起上升,是炎上的火;太陰的掛氣下降,是潤下的水;少陽的掛氣外散,所以是散逸的風;少陰的掛氣內斂,所以是凝固的地。這樣四大就與四象配合了,而外散意味著心外弛,所以少陽是苦,而太陰產生少陽,所以是苦因,集;同理,少陰內守而為滅,太陽為道。四象之合德,為空。與四大合為就是五大,五大的用為五行,水火各自相應,蔥鬱的木與散逸的風應,堅韌的金與凝固的地相應,合德的空與容納的土相應。四象是兩儀交錯而成的,再於兩儀交錯就可以成為八卦,八卦交錯就可以成為六十四卦。這裡說」可以」是表明這是一種可能性,另外的可能性還很多,比如八卦、六十四卦都可以是由兩儀直接交錯而成,而成易則是以四象交錯得六十四卦的。不同的交錯方法,對應的不同的數理,儘管最終服從的數理只有一個,但細分還是有差別的,比如直接由兩儀交錯得六十四卦,那是二進制的數理,八卦相疊為八進制,而成易則是四進制。數值固然還是一樣的,但表示的方法是不同的,就是說數相同而字相異。

反正章第八

世間人以為,從無到有,從簡到繁,是進化,是正。反之為反。成易卻說,世間人以為的正,其實是流轉生死的方向,而反,才是回家,才是覺悟的方向。所以,真與俗的價值去向是不同的。因為一句「生生不息」,後世的朽人誤會宗旨,整天都在變易裡轉,完全不知道,易的中心是簡易,歸向是不易。我建立成易,實在是為了正本清源,為了闡述大易「如如不動」的大意,驀然回首,發現,原來就是佛家的思想。僧肇法師在《物不遷論》中說,尋常人看到古代的東西不能留到現在,而認識到世界的流變,認為世界是動的;而他卻看到現在的東西不能回到過去,而認識到,世界其實沒有動。這其實涉及到因果規律的問題,通常人說因果,以為果本來就包含在因之中。這其實是外道的觀點,佛教說,如果果是包含在因中的,那麼,處女的肚子裡就會有孩子,而飯裡就會有糞便。實在佛法說因果,是因空果空因果不空。這句話很多人不明白,實在因如果不空,就不會變化,從而也不可能發生果,而由因到果,確是確定的。

體道章第九

易的符號在,在分析問題的時候,是歸納與演繹的統一,無論是以—和- -表示,還是以1和0表示,再或其他的方法說白了不過是陰陽兩爻,兩種符號。這就說明在歸納的時候,必須考慮到對立與統一,所以演繹也在同時進行。而在要演繹的時候,歸納也同時進行。這樣,無論如何做,都是兩方面的提高,所以越是演練的深入,越感到其妙無窮。這很像是發源於古印度論理學——因明。因明也是同時照顧歸納和演繹的。因明學立量,有比量、現量;判斷論題,有能立,不能立;簡別論點有共許、自許……這些都是對立統一的,可以用兩儀來劃定。但同時,無極,太極,合德都有不可知的成分,這不光是認識能力的問題,而是本身性質的問題,舉個簡單的例子,為了認識人類的遺傳密碼,需要把染色體染色後去觀察它,但染色後的染色體已經死亡,研究死亡的染色體而要得出它在活的時候的情況,即使數據再細緻,也是有問題的。佛法把最真實的世界的形態稱為「一實相」,如何認識一實相,我曾經打過一個比方:一杯水在杯子裡是杯子的形狀,在碗裡,罐子裡,盆裡……都會有相應的形狀,那麼這些水,在沒有任何容器裝它,任何外力施於它,甚至沒有人去觀測他它(觀測本身也是施力的)的情況下,水是什麼形狀呢?這個問題就不是思考可以達到的,而必須是依靠修行證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