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逾期規模漸大,「過度消費」或成常態

眾所周知,以前,中國人大部分喜歡存錢;現如今,我們的消費觀念卻大變樣了。之前我們聽說過“月光族”,而現在看來,“月光族”也已經是過去式,“超前消費”成為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方面是因為大部分銀行開始打起了“信用卡戰役”,導致髮卡量激增,刺激用戶消費;另一方面,電商網購的普及和大量的網絡營銷,催生了更多的消費慾望。於是,“超前消費”漸漸變成“過度消費”。

信用逾期規模漸大,“過度消費”或成常態

不考慮體量極大的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網絡信貸產品,僅以信用卡為例,近年來,監管層對互聯網金融進入校園的監管日趨嚴厲,隨著校園貸平臺的退出,銀行信用卡作為信貸產品的正規軍,在高校群體中成功“補位”,作為大學生消費信貸需求的替代產品,搶佔到了一塊重要市場。

2017年,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建設銀行三家的累計髮卡張數進入“億級”卡量俱樂部,工行、民生銀行髮卡增幅翻了一倍以上,而且這一強勁勢頭未減,今年一季度全國信用卡累計髮卡6.12億張,相比2017年末的5.88億張增4.08%,人均持卡量、授信額度分別為0.44張、2.12萬元,均是2012年的兩倍以上。

信用逾期規模漸大,“過度消費”或成常態

髮卡量暴增,信用卡消費交易額自然跟著水漲船高。2017年,工、農、建、中四大行的信用卡貸款餘額增速均遠遠高於同期的房貸、個貸增速;較早發力“大零售”的招商銀行2017年信用卡消費交易額29699.92億元,居同業第一;招行、建行、工行、交行等的年刷卡交易額均在2萬億元以上;股份行信用卡消費交易額同比增幅普遍在30%以上,浦發銀行更是同比增76.33%,刷卡交易規模在2017年攀上萬億元。

“過度消費”帶來了哪些影響?

信用逾期規模漸大,“過度消費”或成常態

首先從現實中,我們可以發現,有很大一部分人已經開始過分依賴信用卡,使用信用卡消費無節制,缺乏資金規劃能力,工資剛到賬還沒捂熱,就要去還信用卡的款,更嚴重的會申請多張信用卡,“以卡養卡”成了常態;信用卡逾期又會給個人徵信記錄留下汙點,給以後的貸款帶來麻煩。

信用卡用戶規模迅速擴容,不良資產也必然隨之擴大。據銀監會數據,截至2017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1.71萬億元,不良貸款率1.74%。截至今年一季度,銀行信用卡逾期半年未清償信貸總額711億元,在2010年,這一數字僅為76.89億元,相當於8年翻了8倍。

試想一下,如果有一天,銀行銀根收緊,對信用卡市場進行整頓,向社會收回部分發放出去的信用卡或大幅降低額度,你還能夠很淡定的生活下去嗎?

SO 要理性消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