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名村——古城村

湖北名村——古城村

潜江市积玉口镇古城村位于借粮湖滨,与湖中楚王岛相望。村部位于镇西南5.7千米,耕地面积4560亩,森林覆盖率16.8%;辖12个村民小组,410户,2012人;人口中除汉族外,还有回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78%。

唐贞观年间,村民们在窑家嘴建一庙,称庙嘴。后来地震,庙嘴周围沉陷,寺庙成为湖中岛屿。康熙八年(1670年),戴姓家族领头,将寺庙搬迁至一高处,即现古城村五组(郑家台)西重建。由于寺庙是在地震中幸存下来的,所以将其取名为“古存庙”。

古城,夏、商、周属荆州;春秋时属郊郢;战国时属竞陵。竞陵,战国楚地。竞陵县,秦置(公元前221年)治所在今潜江市西北。南朝梁废(公元503年)。《辞海》竞陵条解中说:竞陵县治东晋移置今潜江西南,梁末并入霄城。文化大革命期间人们又将“古存庙”改为“古城庙”,古城村因此得名。1989年,全国文物普查,古城这块高地被专家们认定为古竞陵县城遗址。

古城村位于潜江西北,与荆门、荆州两市接壤,西边是万亩原生态借粮湖。沿湖九十九汊,犬牙交错,丘陵起伏,是潜江市唯一一处丘岗地貌。地质结构型约在1.5亿年前形成,其地层为海相沉积地层。经过相当长一段时期后,由于天体运动地壳上升,海水退出,形成陆地,按其成因论属堆积平原中的冲积平原。其海拔高度为37.4米,为全市最高点。全村三面被湖水包围,从高岭顶上往下,一层层梯田一直环绕到湖边。

早在东周时期,借粮湖沿岸就是护卫楚国郢都的战略要地。到了晋朝,西晋王派大将胡晋、杜预率兵攻打江陵,作战船只、粮草就藏于此湖芦苇丛中,常有船只至湖中接粮,此湖被称为“接粮湖”。西晋永熙(290)年,古城村一戴姓举人在河南为官,河南水灾,戴举人看到自己管辖的人民陆续饿死,便回家乡向乡亲们借粮赈灾,接粮湖人倾情相助,筹集粮食,装满50多条船只运往河南,救济灾民,度过灾荒。为了纪念此善举,人们便将接粮湖更名为“借粮湖”,借粮湖一名一直沿袭至今。

借粮湖是古老的湖,在沿湖古城村一带保留和尘封有无数历史文化遗迹。借粮湖距楚国郢都20公里,800年熊楚霸业,给借粮湖积累无数历史沉淀。楚庄王熊旅之子熊审因触犯宫规,被贬到借粮湖一个孤岛上生活3年,老百姓把此岛叫贬王嘴,后来改称楚王岛。古城村及东南5公里内有历代宗教寺庙12座。1987年,潜江县宗教局批准古城村唯道观为全县重点宗教场所。改革开放以来,文物考古部门在借粮湖沿岸挖掘出古代石香炉、古石佛、陶器、甬、辽、罐、豆、壶、鼎、鬲、孟、铜镜等文物300余件。其中,在古城村挖掘136件。古墓葬38处。其中,贵族墓葬7处,大都是东周、东汉时期墓葬。

借粮湖现在是最佳观光旅游圣地。2009年4月9日,湖北省旅游局、发改委联合发文,将借粮湖纳入潜江市旅游发展整体规划。2014年3月1日,潜江市人民政府批复借粮湖概念性规划,古城村发展包含在此规划之中。

原生态借粮湖水域面积10.4平方公里,最大水深3.1米,平均水深1.6米,蓄水量0.16亿立方米。这里动植物种类繁多,野生植物包含蕨类植物、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100余种,野生动物含哺乳纲动物、鸟纲、爬行、两栖、鱼纲、昆虫和蛛形纲动物80余种。湖内盛产鱼、虾、蟹、莲藕、菱角等水产品。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采莲待君观,捉鱼等君尝。湖光映天色,泊渚好借凉”,就是赞美借粮湖美景的佳句。

古城村地处湖北东西旅游线和南北旅游线交汇点。境内襄岳公路、随岳公路纵贯南北,318国道和汉宜公路横穿东西,枣石高速从积玉口镇穿城而过,高速出口距古城村2公里,交通便利。

古城村物产丰富,是全省虾稻连作的发源地和潜江市虾稻共生核心区。由于土地、水质、气候等多种自然优势,所产小龙虾体大色鲜味美,享誉全国;野生螃蟹、黑星鲫鱼、甲鱼等水产品营养丰富;千余亩无籽蜜桔、古宝凤贡米、野生七孔莲藕等众多土特名优产品可让游客大饱口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