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二寶:快樂的「小跟班」

家有二寶:快樂的“小跟班”

01

成寶很小的時候,就經常陪著姐姐去上興趣班。

姐姐上課的時候,成寶就到機構的辦公室玩,那裡有一些積木、繪本、塗鴉本等。成寶最喜歡玩積木,玩膩了就看繪本,要麼就是塗色。

辦公室也會有其他家庭的“陪讀”二寶,成寶很喜歡跟他們玩耍。

有個男孩和他差不多大,也是陪著姐姐來上課的。男孩皮膚白白淨淨的、熱情、愛笑,成寶特別喜歡跟他。他們兩個經常一起分享各自的玩具、零食,邊玩還邊聊天,奶聲奶氣的話語常引得現場的大人發笑。

有一次,他們倆玩摔跤遊戲,兩個抱在一起,皆用盡全力,一下你把我摔倒了,一下我把你摔倒了,一下又兩個一起摔倒了。倒地的聲音很大,讓人聽著都覺得疼,可是,他們兩個卻是哈哈大笑,好像很享受摔倒似的。

我們兩個媽媽開始還很緊張,亦步亦趨,防著別出危險,但看他們控制得很有分寸,也就不管了,各自做各自的事,不時地瞄一眼。

有時候,成寶什麼都不想玩,就會拉著媽媽去超市,到那裡買玩具或者零食。

家有二寶:快樂的“小跟班”

02

進了超市,成寶見到啥都想要,如果依了他,估計買的東西要用車拉才行。

媽媽只好與成寶談判,告訴他有些東西不適合他,有些東西他已經有了,他才不管這些,不給買,就會一直糾纏。

成寶有齲齒,不宜吃甜食。小孩子似乎有個特點,你越限制他什麼,他就越渴望什麼。

每次到超市,他都鬧著要彩虹糖、跳跳糖、棒棒糖、泡泡糖等,我告訴他:“不行,你的牙齒已經不能再吃甜的了。”他根本不聽,一直鬧。

有次,我給他讀了貝貝熊系列的繪本《見啥要啥》,小熊兄的到超市的表現就跟成寶一樣,也許小孩子大多如此吧。

後來,經過熊爸熊媽的教育,兄妹兩個知道了“見啥要啥”是個壞習慣,就跟爸媽做了約定,每次到超市只選一個最喜歡的東西。

讀完後,我問成寶:“見啥要啥好不好啊?”成寶回答:“不好。”

“那應該怎麼做呢?”

“每次選一個。”

我又問:“那下次再去超市,你還跟媽媽要那麼多東西嗎?”

“不要了,我選一個。”

其實,這個方案我之前也是跟他商議過的,但是他不同意。看來還是書上說的比較有用,權威嘛。

說到這裡,想起姐姐小時候,到超市時,媽媽也會常做思想工作。

“果,見啥要啥是不是好習慣?”

“不是的。”很篤定的語氣。

“那怎麼樣才是好習慣?”

“見啥不要啥!”

當即笑噴。

家有二寶:快樂的“小跟班”

03

姐姐每次上完興趣班,老師都會發一張或者兩張星星卡,星星卡可以兌換禮物,最低5張,就可以換到一個竹蜻蜓之類的小玩意兒,也有樂高等大點的玩具,需要幾十張星星卡才能換到。

弟弟也知道星星卡可以換禮物,看到星星卡就很開心,有次,在地上發現一張,就跟發現了寶一樣,驚喜地撿起來交給媽媽。

之前舞蹈班有個名叫璐璐的老師,看到弟弟每次都跟來,並且姐姐發的練習小視頻裡,也都有弟弟在旁邊陪練,於是,在給小朋友發星星卡時,偶爾也會給弟弟一張作為獎勵。

姐姐知道星星卡的來之不易,捨不得換禮物,就一直攢著,小盒子裡攢了厚厚的一大疊。

成寶看到別的小朋友換,也很想要,就和姐姐商議讓姐姐給他換。姐姐就換竹蜻蜓之類的給他。

有一次,弟弟想要鹹蛋超人,十幾釐米長的那種,一個包裝裡有4個。姐姐看了價格,需要星星卡二十五張,說太貴了,她捨不得,撅著嘴說:“換了這個,我就沒有多少星星卡了。”

於是,姐姐就哄著弟弟要別的。弟弟那時還不到三歲,不買帳,又哭又鬧的,跟姐姐鬧,跟媽媽鬧。姐姐被他氣的脾氣都上來了,大聲斥責弟弟。媽媽和機構的錢老師都幫忙協商,也沒效果。

後來,錢老師跟姐姐說:“這樣吧,我給你優惠,只收你十五張,你給弟弟換一個,行不?”

姐姐想了想,還是搖頭。可能也是心疼弟弟經常跟著他上課不容易,後來又同意了。

還有一次,弟弟想要個會變形的機器人,需要三十五張星星卡,軟磨硬泡的情況下,姐姐同意了,可惜帶的卡不多,還差十張。機構的老師答應可以先欠著。

姐姐用歪歪扭扭的字給機構寫了欠條,弟弟如願得到禮物。

04

每到週末,我們全部收拾好準備出門時,成寶總會問“姐姐是要去上舞蹈了嗎”“姐姐要上畫畫課了嗎”“姐姐是不是要去練琴了”,十足的“職業跟班”。

姐姐去音樂教室練琴的時候,成寶就會這瞅瞅,那看看,撥撥古錚, 敲敲架子鼓,或者踩了板凳,去撥牆上掛著的吉他。

被媽媽制止後,則會百無聊賴地在地上滾來滾去。姐姐彈到他熟悉的曲子,他就大聲地跟著唱:“長城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姐姐時不時提醒:“弟弟,你小聲點兒,我都聽不到自己彈的音了。”

興致來了,姐姐則會主動為弟弟伴奏,直彈到弟弟再也不想唱一個音為止。

有一天,我隨口說了一句:“要不咱給弟弟也報個什麼課吧?比如語言課。”

姐姐一聽可激動了:“好啊好啊,這樣弟弟就不用天天在教室外面了。”

弟弟也很激動:“不行!我才不要上呢!”

弟弟雖小,算盤倒也打得很精明,教室內那一方小天地哪比得上教室外的天空遼闊與自由啊。

那就繼續做一名快樂的“小跟班”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