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米創業說:什麼樣的創業者才能贏在中國

優米創業說:什麼樣的創業者才能贏在中國

今天的話題是“什麼樣的創業者才能贏在中國”,或者說贏得市場、贏得客戶、甚至能贏得資本。我們從六個模塊來分析到底什麼樣的創業者才是這個時代有機會贏得未來的創業者。

模塊1:認知

第一個關鍵點的就是創始人的認知層面。創始人的認知水平直接就會決定了他所做項目的水平和高度。因為在今天的互聯時代,留給所有的創業者的時間比原來更短了,需要你更快的做出決策。

還有一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高學歷的創業者也越來越多了,也就是經歷過正規化商科教育,海外回來的、經過BAT或者獨角獸公司養過的這些高管。

所以儘管機會依然非常多,但反過來認知層面的競爭也越發激烈,創始人想要贏在中國首先要修煉的就是你的認知。具體來說,認知分為兩個方向:對行業的認知和對自己的認知。

行業認知:競品、用戶和政策

1、移動互聯網時代,商業模式被複制的成本在降低

在任何一個細分行業裡面競爭對手出現的速度都非常的快,因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經沒有太多的秘密可言。如果你的項目沒有太強的技術壁壘,也就意味著別人複製的成本很低。比如優米在2014年做過一個互聯網金融峰會,會上有來自深圳的創業項目叫分期樂(現名:樂信),今年這家公司已經上市了。他的一個競爭對手叫趣店,今年也上市了。趣店的市值是分期樂的五倍以上,但實際上商業模式是分期樂至少領先半年半年做出來的。只不過後來的模仿者執行速度快,反而跑得更快。很多創始人對於競品競品的瞭解都比較寬泛,他只知道競爭對手大概是這麼做的,大概的經營模式是什麼,但是並不明白競爭對手的細節,以及為什麼能夠快速成長的原因。

2、創始人要了解用戶的痛點,更要了解用戶消費習慣

3、國家政策對創業項目影響非常大

比如國家對文化重視,所以會看到大量的文創項目。所以創業者如果能抓住政策紅利,就可能對你的項目有極大的推動作用,比如品牌背書、獲取用戶更快。

•自己認知:長板和資源

很多創始人不知道自己最擅長的這個領域和最擅長掌握的資源,就是不知道自己的長板和短板。我們看到很多的獨角獸的成功,公司的創始人都非常清楚自己在團隊裡面需要補全哪一塊短板。比如美團補全了幹嘉偉,滴滴補全了柳青。

另一些創始人,對於自己掌握的資源不瞭解。很多資源只是他覺得能調動,但實際上,很多時候並沒有完全發揮資源的價值,很多創始人自認為認識某個圈子的人,或者從那個機構出來的,所以可以調動他們的資源。但實際上真正去做業務的時候,才發現這些資源並沒有被他調動起來。

模塊2:戰略決策能力

按照馬雲的觀點,戰略決策就是你做什麼、不做什麼。

一方面,因為市場的機會太多了,誘惑太多了,有太多的創始人,在企業還沒做到一定規模之前,業務都是極其多元化的。很多企業在做到一兩個億、甚至幾千萬的時候就已經有好幾條不同的業務線了。短期之內好像每個業務都賺錢,但是從長遠來看,企業錯過了在任何一個細分領域裡做到前幾名的機會;

另一方面就是創始人有沒有魄力把資源全部投入到看好的業務上,不遺餘力的做到極致。

贏在中國創始人特訓營的一位評委王孝清老師,曾經輔導過一家做手遊公司,類似鬥地主的遊戲。這個遊戲盈利能力在行業裡面排第一,每年利潤十幾個億。這家公司為什麼能夠戰勝騰訊或者同品類公司呢?就是因為在在2011年移動端的風口到來的時候,這家公司意識到移動端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於是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內聚集了三百個技術人員去開發這個鬥地主的產品,當時的騰訊只有幾十人在做這件事情。所以這款遊戲的用戶體驗,比如流暢度、掉線幾率、互動的環節,都比其他的產品要好得多,而創始人的魄力體現在當他知道移動端風口到來的時候,他把公司當時一年的利潤一個億,全部拿出來放在這個業務上:五千萬放在研發團隊上,另外五千萬放在營銷推廣上,也就是說一個億的利潤一分都不留。

反過來,我們看到很多企業也都在談所謂的戰略,但是真正的考驗戰略的這兩個層面上,其實不是很多創始人真正能做到的:真的能取捨一些事情,能夠在取捨之後把所有的人力、物力、財力投進去,在一個點上快速的成長,贏得市場。

模塊3:業務模式

業務模式有幾個核心的點:1、客戶的獲取手段;2、客戶的轉化手段;3、成本構成;4、客戶價值鏈延展。

贏在中國創始人特訓裡面有一個學員,做的是C2M:客戶下單之後再去生產,完全零庫存的。很多人曾經認為這個業務很難實現,但是學員去年的營業額就已經接近四千萬,今年營業額會突破兩個億,一年的利潤都可能已經七八百萬了。這就是好的成本控制。

模塊4:組織打造

所有的事情最終究還是靠人來執行:你想的再好,但是團隊不行,其實什麼結果都不會產生。

這就像當年馬雲去北京參加“瀛海威”(中國最早的互聯網先驅公司),出來之後斷定了這家公司沒戲,他跟一起去的人講了一句話:這個張樹新講的很好,但是他的團隊,沒有人真正能幫他落實。而馬雲跟張樹新最大的區別在於:他天天在外面忽悠之後,是有團隊能幫他幹活的。

很多創始人,想法也都不錯,但為何最後還是沒有贏在中國呢?就是因為你的核心團隊跟不上。如果一個創始人沒有足夠能力打造團隊的的話,他可能依然能賺點錢在行業當中活下去,但是很難真正做出一家行業領袖級別的公司。

關於團隊打造,首先要樹立企業組織文化,就是你這個組織的價值觀。

很多創始人認為價值觀是很虛的,那是因為你沒有真正的落地執行這些價值觀。只有當價值觀真正能執行的時候,就不是一件虛的事情了,而會形成這家企業獨特的競爭力。阿里就是一家落實企業價值觀很厲害的公司,比如“271“淘汰機制,每個月把最落後的百分之十淘汰掉,最好的百分之二十晉升。我們總是講狼性文化,但是很多公司只停留在講的層面,並沒有真正制度去實施。

關於團隊打造的第二點就是人才的標準化複製。

創始人要思考,公司裡所有的人才,包括一線員工、高管、甚至創始人自己,怎麼複製。有本書叫《原則》,提到怎麼去解決創始人離職之後,能夠讓一個新的CEO這個負責人出來依然跟以前的創始人一樣出色。國內有家遊戲公司叫莉莉絲遊戲,用一種標準化手段去做組織管理,塑造了一家規模化的公司。

所以對一個創始人而言,能把企業員工帶到一兩百人並不難的,但是要是能把員工帶到五百人、一千人,就會考驗到這個創始人打造組織的能力了。

模塊5:產品運營

產品運營也包含兩個層面:一個是收集、使用用戶數據的能力,一個是解決方案的效率。

收集、使用用戶數據,並不是只有互聯網公司才有產品運營,即便是開一家餐館,你也在給客戶提供了一款產品,客戶進入餐館後你也要給人家提供服務,這些服務全是產品的一部分。

比如一家餐館,掃二維碼就直接可以下單、買單,開發票,就是它這個產品本身的競爭力。當客戶掃碼點餐後,其實後臺就會存儲客戶的數據,包括點餐的數據、買單的數據、什麼時候來用餐的數據,然後利用這些數據可以產生更多的服務。

你只是簡單收集了用戶信息還是能通過用戶信息分析提供進一步的服務方案,體現了不同公司產品運營的水平的差距。

另一方面,也要考慮解決方案的先進性和成本投入的高低。也許,你可以滿足用戶的需求,但是你的解決方案不夠先進、成本不夠低、沒有可複製性,你的產品運營的效率非常差,依然可能很快被競爭對手超越。

模塊6:資本

對於資本的認知,可以分為三個層面:

1、資本帶來了信任。空氣淨化器行業有個品牌叫三個爸爸,之所以發展特別快,不僅因為三個爸爸的淨化器本身的開發做的有多好,還有兩個資本的因素也非常關鍵。一個是李開復為他做了代言,另一個是在京東眾籌上的宣傳效應。因為他在京東眾籌了一千五百萬,李開復又投資了他,這兩個因素導致了一大批的八零後的消費者非常信任這個產品。

2、資本意味著速度。現在的企業競爭相當激烈和殘酷,做toB業務的可能有三到五年的時間;做toC 業務的,通常市場只給你一兩年時間,每隔1、2年就會崛起一個獨角獸。所以的時候你能不能利用上資本的這個速度,就看每個創始人的水平了。

3、資本帶來了資源。摩拜為什麼能拿到富士康的供應鏈支持,因為有李開復的推薦。也就是說,他拿到的不僅是錢,還有資本帶來的整個資源的改變。

所以不是說你這個項目能賺錢,所以就不需要資本,那就意味著你沒有真正意識到資本帶來的價值。

今天這六個模塊,是相互關聯的:首先,創始人要在認知層面上領先的,再基於認知層面的優勢做出正確的戰略決策,在戰略決策之後需要提出一套有競爭力的業務模式,業務模式需要有一支強有力的團隊來執行,在執行的過程,通過產品運營讓企業快速成長,最後創始人還要學會藉助資本力量。

提問精選

【提問1】老師好:農產品電商有前景嗎?學習3群馬總

【回答】非常感謝這個馬總的問題啊,關於農產品電商的問題,就是我們說電商大的這個趨勢來看,其實都是機會一直都存在的。哪怕今天有京東和阿里這樣的平臺,其實農產品電商,依然有他的非常強大的機會,但是,我們在很多創業者去做農產品電商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去思考,就是說,你自己手上的資源優勢能支撐你的這件事情上做什麼樣的商業模式,今天你是做一個垂直細分的一個農產品,還是你今天做一個B2C模式的農產品還是今天你做一個大的這個農產品的平臺,還是今天你做的一個是一個特色的農產品,還是今天你做某一個非常細的這個農產品,比如說就做大米就是這樣,就是更細的品類。就是我們在所有的這種創業機會里面,一定要分析清楚自己在這個大的一個農產品電商裡面,自己的這個業務的模式和產品的這個屬性,看哪個還是有機會。

另外呢,現在我們都知道區塊鏈技術,對於這種產品的這個數源就是說這個原產地的很多的這種。這個信息的服務,在區塊鏈技術上,其實是有結合的很好的機會和應用的。所以如果今天我們很多是因為消費者對於很多優質特色,農產品,其實對他的原產地,對他的整個過程其實並沒有那麼足夠的信任感。如果今天你能夠把很多這種最新的技術能用上,你會發現,這樣的農產品電商,他的機會就非常大。這裡面,我始終建議所有做這種農產品電商的要注意到,如果你是做一個toC的一個農產品。不是做平臺的話。那你一定要怎麼想方法解決掉這種傳播的背書的問題,就是如果有比較好的這種個人的這種背書的效應,其實會讓這種產品銷量速度非常之快,這是我針對這個問題的一些回饋。

【提問2】特訓營的培養目標是什麼?會員6群李總

【回答】其實整個贏在中國,我們今年的這個系列的下面的一個目標,也是我們這個特訓的一個培養目標,就是七個賽道,但是加上一個綜合賽道,總共是八個賽道,就是有新零售、新金融、新醫療、新文創、新教育、新制造、新技術。我們整個特訓的目標就是想培養這些賽道領域裡面的未來的細分的行業領袖。就像剛才我們有位朋友提到的關於農村農產品電商一樣。如果你要做農產品電商,你就要做到這個農產品電商的某個細分領域的未來的領袖級。這才是我們這個特訓營培養的目標。好的,這是我針對這個問題的一個回答。

【提問3】王老師會對創業者做什麼支持?會員3群韓總

【回答】關於王麗芬老師,這個確實是大家在特訓營裡面比較關心的。第一,她是我們特訓營的院長,也就是說,整個贏在中國成長學院王老師是我們第一任的現在院長,也就意味著就是她要參與整個學院的這個所有的課程設計。包括這些老師的一些確定,包括一些課程的內容。另外她自己本身也要在裡面講一部分課程。我們在整個特訓營裡面,本身教給所有的學員去做關於這種業務層面上的、還有這種品牌層面上的、還有這種資本層面上的、一些資源上的支持和服務,那這些裡面肯定也離不開王老師的她一些個人的一些參與。

我們在特訓營的面試的環節,王老師還會參與對每一個參加特訓營的學員的面試的部分。就像我們上一次,王老師親自對所有想參加特訓的第一批用戶,她都是一對一的去聊關於這個學員的一些項目,包括她的一些思考。有些學員的整個的一個業務邏輯,他都要深入的去判斷。最後才去決策這個學員是否可以加入我們這個特訓去學習。所以她對整個特訓營的投入,包括這個創業者的項目本身及學習,未來的發展等其他,都要提供很多方面、層面上的一些支持。

【提問4】參加特訓營項目需要什麼資格?會員8群潘總

【回答】這個特訓營確實它是有門檻的就是。我們其實也是為了保證這次特訓營對於所有參加的學員最終學習有效果,所以本身我們人員就只能招三十個人。另外呢,確實這裡面王老師她請的一些導師級別也是有一定的級別。就比如說像分眾傳媒的江南春啊,有些都是上市企業的這些創始人阿,好幾個企業估值都是超過百億了,那我們其實選的話也是基於前面我們所有7個賽道,通過以下四條,我們會綜合性的評估:一、融資超三千萬以上;二、企業已有過一輪融資;三、創新型的商業模式;四、有獨特的技術壁壘。

[下期預告]

優米官方社群報名鏈接:http://v.youmi.cn/viphuodong/471.shtml?click=14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