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聽了鄰桌吃飯的相親男女對話,我發現……

偷聽了鄰桌吃飯的相親男女對話,我發現……

01

五一小長假,呲溜一下就已經過去了

昨天還在吐槽柳絮滿天飛,今天就已經坐在辦公室碼字了。

今天想給大家吐槽一件放假期間遇到的奇葩(很常態)事情。

在餐廳和幾個朋友吃飯,坐我們隔壁桌的是一對相親的男女。

我怎麼知道的?

當然是因為我偷聽了他們說話啊。

其實兩個人上半場聊得還可以,彼此都比較客氣禮貌。

看起波瀾不驚的場面,到了下半場就已經開始懟起來了。

估計是倆人沒談攏,言語間慢慢開始帶著火藥味,到最後直接演變成互懟:

“我就不明白了,吃頓飯你一大老爺們兒從頭到尾趾高氣昂的,不就是公務員嗎?一個月到手工資還不到我月薪的一半,牛什麼牛?”

“我公務員不比你那什麼破總監有牌面多了?再說了,你今年都26了大姐,你已經是半個剩女了曉得伐!”

“我26,那你怎麼不說自己都30了呢?”

“我是男的啊!”

呵,在男人看來,年齡問題永遠不存在“男女平等”這一說。

年齡是他們最大的底氣,也是他們攻擊女人的最好武器。

但還真不能全怪他們。因為這種性別歧視,可以說是他們從老一輩那裡“繼承”來的。

祖傳的。

在部分思想“封建”的父輩思想中,男人就是門面,只要有一份穩定的收入,一家之主就是他自己;而女人就是用來幹活做家務,能生孩子,不需要工作,這些就算完美了。

而那些收入豐厚,年齡奔三的獨立女性,在他們眼裡自然就成為異類。

網上有人調侃說:

“25歲以上的女孩在父母眼裡都是嫁不出去的,一個月賺萬八千的男孩在父母眼裡都是皇太子。”

那些安於現狀,滿足當下的他們在家裡被當成“皇太子”,這些都是得益於家裡的“老皇上”、“老皇后”給教壞了。

如此教養方式,不正是上樑的不正,造成了下樑如此之歪嗎?

02

相親時關於年齡的性別歧視,其實並不只是男方家人才有。

就像上一段提到的“25歲以上的女孩在父母眼裡都是嫁不出去的”——

很多女性,往往是還沒相親,就先被自己的家人“降級”。

就如這幾天小編在追的一部網劇——《北京女子圖鑑》

在開始的時候女主人公陳可的媽媽給她介紹了一個局長的兒子,在飯局上男生的態度很是傲嬌、散漫,年齡不大卻沾染習氣世故浮躁。

偷聽了鄰桌吃飯的相親男女對話,我發現……

偷聽了鄰桌吃飯的相親男女對話,我發現……

偷聽了鄰桌吃飯的相親男女對話,我發現……

偷聽了鄰桌吃飯的相親男女對話,我發現……

通宵打麻將、抽菸、抖腿,這些習慣已經成為男生享受當下的最好的詮釋,所以陳可沒有選擇留下,因為她不想成為另一個李曉芸,義無反顧的踏上了北奔這條路。

偷聽了鄰桌吃飯的相親男女對話,我發現……

偷聽了鄰桌吃飯的相親男女對話,我發現……

03

曾經看過一個視頻,是一位83年的海歸女碩士在相親角為自己相親,她為了自己定做了一份相親簡歷,並用微型攝像頭記錄了相親家長對自己的評價。

偷聽了鄰桌吃飯的相親男女對話,我發現……

偷聽了鄰桌吃飯的相親男女對話,我發現……

偷聽了鄰桌吃飯的相親男女對話,我發現……

在相親角,家長喜歡把男人形容成銀行卡,而女人就是房子。女人年輕就是地段好,長得漂亮就是房型好。家長都說她房型可以,因為沒有結過婚,但是房子是在郊區的,價值不大。

偷聽了鄰桌吃飯的相親男女對話,我發現……

偷聽了鄰桌吃飯的相親男女對話,我發現……

還有一個有關相親話題的訪問,網友的回答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媽總跟我說,27不小了,別挑了,差不多就可以了,就算男的沒工作也沒關係啊,我們給他找。每次我都想呵呵她。”

“我25,身高164,月入一萬二,我爸給我介紹了個男生,一個月掙5000,身高跟我一樣,說條件很好,跟我很配……”

“我自己倒沒被逼過,說說我表妹,她93年的,現在25歲,在深圳上班朝九晚五週末雙休,工資稅後9000,硬是被我姑媽說得一文不值,老給她介紹對象,還罵她不談對象不正常。”

“有一次跟我媽去見她一個朋友,聊到了相親的事兒,我媽衝我說,你都26啦,該找對象啦,不找對象幹啥呀,你不結婚不生孩子,我和你爸把你生下來有啥用啊?”

看完這些回答,深感腐朽之嚴重。

其實在當下年輕一代的女性正為未來而不斷努力、並變得越來越獨立,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朋友,她們利用閒暇時間去學習,去進錢網賺錢,為了就是讓自己能夠在別人眼裡成為“成功人士”。

正如我身邊的這位同事小貝,她在公司是一個小小的文案編輯,但是她每個月比我們總監掙得多,有次我偷偷問她是什麼竅門能掙這麼多。她告訴我她註冊了進錢網,每天參加打卡,參加共享活動邀請好友,每天都能掙幾十塊錢甚至幾百元的外快。

通過這個網站她的日常花費,比如話費、油卡、購物都能夠實現0元共享,簡直是太方便了。

所以女性想改變在社會上的地位,從來就不是易事。最可怕的不是別人看不起你,而是你自己看不起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