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店全聚德的辛酸創業史,到如今資產數百億

全聚德烤鴨我想我們並不陌生,肯定很多人都吃過,全聚德烤鴨如今可謂是風生水起,在全國享有盛名,那麼它又是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的呢?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全聚德烤鴨背後的辛酸故事。

百年老店全聚德的辛酸创业史,到如今资产数百亿

全聚德烤鴨的創始人名叫楊全仁,1834年,因家鄉遭受水災,年僅15歲的楊全仁從河北來到北京,在前門大街上,擺了一個賣生雞生鴨的小攤。只有15歲的逃荒少年楊全仁,每天靠著賣雞鴨的微薄收入,支撐著生活。

每天太陽下山,楊全仁收工回家的路上,他都會路過當時京城裡最大的一家烤鴨店——便宜坊。這個聰明又能吃苦的少年,在心裡默默許下願望:有朝一日能開一家自己的烤鴨店。

直到1864年,楊全仁攢了整整三十年,45歲的楊全仁的手裡有了足夠的積蓄,便盤下了一家叫德聚全的乾果店,把它變成了自己的烤鴨店。為了給他的烤鴨店起個好名字,楊全仁還請來了風水先生。

風水先生看著店對他說,如果在新店上起一座樓,就會與旁邊的井兒衚衕構成八抬大轎的形狀,楊全仁就可坐上八抬大轎,新店鋪的生意也會越來越好。可是,要坐上“八抬大轎”,以楊全仁當時的財力來說,卻只能是個夢想。

百年老店全聚德的辛酸创业史,到如今资产数百亿

一開始,楊全仁創立的全聚德的生意並不是太好。他也明白,若還想要在飯館眾多的前門外大街站住腳,成為像便宜坊那樣的名店,除了要有豐富經營經驗之外,還要有自己的特色。

於是,他不惜重金請來了曾經在宮裡做過御用廚師的孫師傅。孫師傅一來,全聚德的生意果然立刻火了。因為他帶來了與傳統燜爐烤鴨完全不同的掛爐烤鴨技術。

1890年,楊全仁便離開了人世。楊全仁死後,山東人李子明成了全聚德的新掌櫃。上任後,李子明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法子——開始發行鴨票子抵充債務。全聚德發行鴨票是在同治、光緒、宣統年間,特別是在興建全聚德二層樓房的時候,為了籌措資金,更是大量發行鴨票子。

百年老店全聚德的辛酸创业史,到如今资产数百亿

沒成想這一措施有了效果,不久以後,北京城裡人們逢年過節登門拜訪時,便會互相贈送全聚德的鴨票子,這種鴨票子不僅代替了油乎乎的鴨子,又當做禮物一樣送給親朋好友,非常實惠。自然,這種既方便又體面的鴨票子很快在北京城裡流行起來。

直到1922年1月,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直係軍閥吳佩孚取得勝利。一時間,人們之間流傳著商鋪會被亂兵洗劫的各種消息,前門大街上的商鋪老闆各個憂心忡忡。

這一天,全聚德里來了一位軍官,自稱是吳佩孚部隊的軍需官。他對李子明說,吳大帥為犒賞三軍,點名要全聚德準備200桌飯菜,並且每桌必須上一隻鴨子。這對於全聚德來說,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令所有人吃驚的是,李子明果斷地接下了這個任務。因為在他看來,如果不接,有可能得罪軍方,從而給全聚德帶來麻煩。

但李子明覺得,這次機會對於全聚德來說,無疑是一個壯大聲勢、擴大生意的好機會。隨後,李子明調動全聚德的所有人員,增添廚具,外聘廚師,並親赴養鴨場選擇良種鴨,終於在吳佩孚指定的慶功之日,完成了這個當初大家都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從此,全聚德在北京城聲名大振,顧客盈門。

全聚德烤鴨如今已算是百年老店,能取得今天輝煌的成就,這一切都是離不開他們一代又一代人堅持不懈的努力,以及獨特的經營方式。

本文來自生意我最行,創業家系授權發佈,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關注創業家公眾號(ID:chuangyejia),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