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德国

首先说对于德国这个国家,我谈不上喜欢,或者说记忆只是停留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上,从“铁血宰相”俾斯麦到“德意志帝国”,从“普法战争”到希特勒,再到二战后的兴登堡、默克尔这些总理。在我宏观的记忆印象中,德国是一个工业文明高度发达,全民职业化水平很高的国度;但与此同时日耳曼人也是作风优良、工艺严谨的代表与象征。坦白说这届世界杯因为一些特别的原因我关注的不够,特别是昨晚的德国队与瑞典队的焦点之战,我也是在比赛过后看的集锦。一名球员从“罪臣”到“功臣”,这中间也许克洛斯体会的最深;与此同时我们不由得想起了巴西队内马尔的“迷一样的眼泪”,很多时候我们是很难理解这一份感情的。

为什么是——德国

每个人都有社会角色

与其说到德国队,其实更好的佐证应该是冰岛队,在这样的一只足球国家队中,全员都是兼职的——他们不是“斜杠青年”但是却胜似。在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会有多重角色的,这也是我们在全球化进程中必然要面对的一个过程,在昔日里“闭关锁国”给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与痛苦,于是在晚清的历史演进中出现在郑观应的《盛世危言》(最早提出了“商战”的概念),接着由李鸿章代表的“洋务派”又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我们要承认每个人的社会角色,也要在客观上承认他过去、现在乃至于未来可能会发生的社会角色演变。人在一辈子中不可能给不犯错,错就错在社会不给他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在很多时候这是一个社会“宽容度”的集中体现。

认错需要勇气,崛起需要实力

德国是个复杂的国家,两次世界大战的参与国,或者说都是战败国。在这个过程中,除去历史因素不提,其实德国百姓受到的影响是很大的。一个国家不能群龙无首,在二战后,德国总理兴登堡的“一跪”其实是真正让德国开始站起来的标志。随着时代的演变,两德的统一,德国真正开始了崛起。我们说一个人也好,国家也罢。如果一直都一帆风顺也是不好的,有错误不可怕,需要的是积极认错的态度;就像克洛斯一样,但是真正的崛起,就像扭转战局的比分一样,需要的则是真正的实力了。

真正的团结不是停留在嘴上的

我们一说到德国队,大家常常用“德国钢铁战车”来形容,我们所说的团结绝不是一两句口号就可以体现的,而是在紧要关头,团队成员所表现出的反应与状态。很多时候在平常状态下的宣传与口号,都不如在危机困顿时的团结一致来得更有效果。真正的团结从来不是留在嘴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