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之心︱运动心率大起底

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

“敬” 是严肃、认真的意思,还指做事严肃,免犯错误;

“畏” 指“慎、谨慎、不懈怠”。

敬畏 -- 是在面对权威、庄严或崇高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

事件由来:

7月10日傍晚,深圳龙岗大运中心,发生了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一名男性跑友在田径场锻炼时,突然晕倒在地,昏迷不醒。

过程中有几位热心跑友的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后被接到求救电话赶来的120急救车送往医院救治。遗憾的是,这位男子最终并没有苏醒过来,不幸离开了人世。

敬畏之心︱运动心率大起底
敬畏之心︱运动心率大起底

7月10日︱又一起跑步猝死事件,让人心痛。

事件发生后,引起了深圳各大媒体、民间跑步组织的关注,并对跑步猝死事件(尤其夏季高温的季节)进行总结,呼吁广大跑者要对自己个人当时的运动状态进行合理的评估,切不可贸然逞强。

对于猝死的医学阐述大家可以网上查询,我们就不再重复;在如何避免方面也有很多专业人士提出了非常宝贵的建议,希望大家都尽量对照一下自己的跑步锻炼和参赛经历,防患于未然。

我们今天借助对猝死的了解,希望给大家介绍一些科学的锻炼方法,尽量把工作准备在前,而不是把个人的生命安全寄托在事故发生后的急救,同时也不希望大家夸大跑步的负面影响。

所谓的“身体极限”?

跑步猝死的预防对策,除了从医学角度查询有无家族病史和通过一些例行的体检项目来了解有无隐藏性病根以外,最主要的还是要选择符合自己身体情况的运动强度,不论是日常训练还是比赛过程,都要确保自身在安全范围内运动。毕竟大家都是市民跑者,不是专业运动员,不能用所谓的“强大意志力”去盲目突破所谓的“身体极限”。通常情况下,跑步猝死多发生在跑者已经超出或临界“身体极限”的状况下。那么如何通过运动强度来寻找到自己的“身体极限”?

敬畏之心︱运动心率大起底

所谓的身体极限,靠什么来判断?

  • 什么是合适的运动强度呢?

先做个类比,人类的心脏好比汽车发动机,发动机全速运转汽车就是最大马力行驶,所以我们的运动输出就靠心脏运作提供动力。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理论最大心率,运动强度就是基于最大心率的不同百分比来定义。

比如:一名跑者的最大心率为200bpm,那么按照不同的百分比来定义,会有如下的几个强度类别:

低强度运动

运动在最大心率的60%(即120bpm)

中等强度运动

运动在最大心率的70%(即140bpm)左右

较高强度运动

运动在最大心率的80%(即160bpm)左右

高强度运动

运动在最大心率的90%(即180bpm)左右

所以对于跑步来讲,不是说跑得快强度大,跑得慢强度小;每个人的最大心率不一样,应该要关注自己的心率区间所代表的运动强度,而不是速度或者距离。

  • 如何知道自身的“最大心率”?

目前主流的简易计算方式是 220-实际年龄 。但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例如相同年龄的男女两人,他们的最大心率显然是不一样的。个体的最大心率需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测量和计算,后续我们会做更详尽的介绍,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以先用此公式估算。

因为这是理论公式,所以在计算运动强度区间的心率时,我们还要考虑每个人的实际差异性,这个差异性我们将会使用静态心率来帮助计算,公式为:运动强度的观测心率=(最大心率-静态心率)x 强度百分比 + 静态心率。

敬畏之心︱运动心率大起底

小编叽里咕噜说了一大推,都说的什么鬼???

敬畏之心︱运动心率大起底

后台回复“心率”,即可获取

“个人心率区间计算链接”

  • 关注自己的心率变化?

建议大家在日常训练和参加比赛都关注自己的心率变化。怎么做呢?

首先训练计划基于心率区间来制定,这样可以了解运动强度和自身感受之间的关系,长期跟进,才能捕捉到符合个体的各种运动强度,同时可以观察到心肺功能是否在改善和提高。

其次,比赛过程的体能分配也使用心率区间来制定。没有科学的坚持训练,对于市民跑者是很难把配速和心率稳定在一定水平的,单纯用配速来安排,很容易忽视比赛过程的其他因素导致的心率变化。

敬畏之心︱运动心率大起底

-- 简单来说就是很!危!险!

  • 来自对生命、马拉松的敬畏之心?

即使每个人都理解以上的分析,仍有很大比例的跑者不会真正关注自己的心率数据。

部分跑者会认为,我对自己非常了解,我完全可以估算出自己的配速心率;但殊不知每个人的心率还和环境温度、体表温度、疲劳程度等等很多因素有关,最直接的了解方式就是测量获取到心率读数。

敬畏之心︱运动心率大起底
敬畏之心︱运动心率大起底

例如天气炎热的时候,心率都会比气温低的时候高出许多且没有规律可循,那你又如何在没有测量工具的情况下去预估自己的心率读数呢?

随着可穿戴终端的发展,目前心率测试已经非常简便,不论是心率带还是心率表都可以帮助到我们。我们一直都提倡,没有测量就没有进步,希望大家能借助更多的科技方式来保护自己。

敬畏之心︱运动心率大起底

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市面上心率测试装备可谓是花样繁多、任君选择。

胸式心率带:佩戴在胸部,采用弱电极的方式采集心率

1. 基于蓝牙4.0的协议进行传输,能对接所有可接入的APP;

缺点:佩戴麻烦是很多人不愿意佩戴的主要原因

敬畏之心︱运动心率大起底

2. 运动手表,对接同一品牌配合心率带使用的APP,目前大多以光电为主;诸如:Garmin、 Suunto等。

缺点:价格高企,对于初跑者来说投入有点大。

敬畏之心︱运动心率大起底

3. 臂式心率带:佩戴在小臂或大臂,采用光学探测脉搏跳动次数采集心率。

它的最大优势不仅可以匹配目前主流的运动手表(佳明/松拓等),它还能跟手机的蓝牙4.0以上的设备关联,也就是说,只要你的手机App有心率监测功能,它就能适用。

敬畏之心︱运动心率大起底
敬畏之心︱运动心率大起底

可点击以下文字了解

实在没有心率设备辅助,可用以下方式大致判断运动强度:

低运动强度:

能一直聊天,说完整的句子 —— 减脂最有效的区间

中等运动强度

断断续续说句子 —— 耐力训练最有效的区间

较高运动强度

只能蹦词 —— 无氧训练的区间

- 题外话 -

很多人会说,跑步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要做体检、遵医嘱、感到身体不适就停下来、量力而跑等等,可是当你处于跑步时,多巴胺让你不断兴奋的同时,谁又能确保自己能在当下做出正确的判断呢?

大家的建议都很好,但我们忽略了一点——就是建议的可执行性及其可靠性。关注自身的心率区间,通过可穿戴设备对自己的身体状态进行实时监控,是我们每一位跑者对自己、家人,甚至是生命的尊重与敬畏。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