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男童从23层高楼坠亡!暑期安全教育,请不要剥夺孩子的恐惧感

编者按:最近,孩子们迎来了暑假,有了更多自由玩耍的时间,可是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其实很多意外发生,都是由于家长的疏忽,觉得“就几分钟没事”“哪有那么夸张不可能出事”,殊不知,危险就发生在这些不经意之间。

昨天早上,一起儿童坠楼的惨案发生在福州。

这名坠楼的5岁男孩住在五四北中庚香山春天小区2号楼23层。

昨天早上6点26分,趁着男孩还在睡觉,奶奶带着另一个小孙子出门买菜。

仅过了12分钟,奶奶回家就发现男孩不在。找了约20分钟,奶奶在楼底花圃发现了男孩,立即送到医院抢救,但已无力回天。

据了解,这户人家是该小区9号楼业主,因家中正在装修,暂租在2号楼23层,租住的房子并未安装防盗网。孩子父母两天前刚去出差,家里只留下奶奶照顾两个孩子。

5岁男童从23层高楼坠亡!暑期安全教育,请不要剥夺孩子的恐惧感

意外并不止这一个。

昨天下午3点多,4名闽侯祥谦镇卜洲村初中生,在村里一处大水塘旁游玩,发生意外,一名13岁初中生落水,不幸溺亡。

而在这起悲剧发生前一天晚上7点左右,长乐营前镇一名7岁女孩在江边玩耍时,不慎掉入江中而亡……

在这个6月,我省各地相继发生孩子坠亡、溺水事故,在孩子缺少校园监管的假期,如何让他们快乐又安全地度过暑假?

在可控范围内体验危险带来的后果

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敏军看来,对于幼儿来说,单纯的口头禁止并不能阻挡他们探索外界的好奇心,需要家长在可控的范围内,让孩子体验危险带来的后果,达到警醒孩子的作用。

“比如我女儿一岁多的时候总喜欢用手摸桌上的汤碗,我就干脆抓着她的小手轻轻触碰了一下碗壁。感觉到烫的刺激后,我马上对她说‘烫烫’,强化她对烫的认识。后来只要告诉她某个东西会烫,她就不会伸手去触碰。”张敏军说。

他建议家长,在家中可以让孩子在可控的情况下,体验从床沿或沙发掉落的感觉,他们就会对高处掉落的危险有更清晰的认识,此时向孩子灌输从阳台、窗户掉落的后果,会有更好的效果。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武老师指出,现在很多家长,因为害怕孩子磕碰受伤,总是全方位地保护着孩子,过度保护不仅让孩子丧失了自我保护的意识、丧失了面对危险的恐惧,同时也会失去自我保护的能力。

家长要有预判危险的能力

当然,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有提前试错的机会。这就需要家长对孩子可能遭遇的危险有个预判的能力。

张敏军罗列了一些急诊科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事件,希望家长们能够提高安全防护意识。

误服药物

糖浆、有糖衣包裹的药片,或是家长随意放在床头的避孕药。在药物存放上,家长要特别留心,一定要放在孩子看不见、够不着的地方。

烫伤

刚煮好的饭菜或是热水壶放在孩子伸手够得着的桌沿上,孩子好奇伸手一拉,滚烫的汤汁或开水就直接浇到了孩子身上。

触电

家中的插座,没有安装保护盖,好奇宝宝们就很喜欢将小手指伸进黑黑的插座孔中,结果造成触电。

车祸

家长要避免将孩子带到有车辆经过的场地玩耍。如果周围有车,一定要将孩子控制在能用手抓住的范围内。

溺水

若家附近有鱼塘、亲水平台等区域,家长一定要告诫孩子,不能擅自前玩耍。杜绝孩子在没有保护设施、没有救援人员的场所游泳。

张敏军特别强调,夏季到来,气温升高,不要将孩子单独留在车内,不要因为自己的粗心大意造成一生的悔恨。

死亡教育不可缺失

要提升孩子的安全意识,武老师认为还需要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死亡教育。

现在的孩子,五六岁还不知道什么是死亡的很普遍,甚至到十来岁还没有搞清楚人死不可能复生的意思。

家长必须借助绘本、故事、乃至身边的实际事例明明白白地告诉孩子:生命很可贵,死亡须畏惧;死了,就是没有了,再也不可能见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小伙伴了。

家长不要觉得这样很残酷,让孩子面临死亡才是真正的残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