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共讀,猶恐失之

【共讀內容】

8.17 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導讀學者】

倪素香: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溫海明: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共讀筆記】

丁躍偉:

【論語晨讀】第843天

倪素香:

各位早上好!我們今天學習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一章。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學習知識就像追趕不上那樣,又會擔心丟掉什麼。”本章是講學習態度的問題。這“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其實就是“學而不厭”一句最好的註腳。

溫海明:

不及,趕不上,沒學會,應該是說還沒學透,沒徹底消化

倪素香:

這一章話雖短,內涵卻十分豐富,孔子不是說沒有學好,是擔心沒有學透。第一句談掌握知識要有隻爭朝夕的勁頭,像追趕不上似的。第二句是談鞏固知識問題,學到手的知識,要象深山得寶似的,牢牢抓住,尤恐丟掉。否則就會趕不上,學不透。

溫海明:

@倪素香 是啊,這句話體現了孔子好學,不學會學透誓不罷休的精神

倪素香:

同時,孔子在這裡也指出了學習的難處:既擔心趕不上,又擔心會落伍。所以,孔子多次強調“學而不厭”、“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等等,這恐怕正是孔子之為孔子的原因吧!

溫海明:

@倪素香 本群的學習正是這種精神的體現[強]

倪素香:

@溫海明 的確,我們反覆學習論語,就是擔心趕不上,又在怕自己落後了[呲牙]

溫海明:

@倪素香 反覆學也不見得學得深,學得透啊

倪素香:

對於《論語·泰伯》中的“學如不及,猶恐失之”,還有多種理解。如一種理解前句“學如不及”是說:學海無涯,學者永遠都處在“不及”中,沒有“過”的時候,即任何時候都不能說他學夠了,再學就過頭了。後句“猶恐失之”則是說:學習者任何時候都不會、不可以認為他已沒有東西可學了,相反,他始終都只會、只應該擔心他將會有許多東西學不到。因為學習是一個不斷精進的過程,它應是貫穿於我們一生的,也就是俗話所說得“活到老,學到老”。

溫海明:

@倪素香 可不是,每次看到老師們導讀,都覺得自己學得不深,沒有學透啊

倪素香:

我是越學習越發現自己無知[呲牙]

溫海明:

@倪素香 這境界接近學會學透啦[表情]

倪素香:

繼續努力學習!向各位學習!

崔聖:

@溫海明 老師說的是[強][強]

@倪素香 老師,像您學習啊[強][強]

溫海明:

這個“及”的分寸很難,生怕趕不上,沒探到底的感覺,要怎樣才算到位呢?就如老師備課,我們都沒有備到國慶兄的程度,就是不及啊[流淚]

倪素香:

對“學如不及,猶恐失之”雖有不同理解,但是各種理解可以說對我們學習知識、治學研究都有指導意義。不論是含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意思,還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態度,都是說學習永無止境,學習需要不斷進取。

劉國慶老師不僅備課認真,而且持之以恆,讓我汗顏!

溫海明:

很多老師上課之前,花很多很多時間,怎麼備也備不好,就是越備課越發現自己不及,到頭來不敢講話的情況可能都有,一上課才知道自己無知[呲牙]

倪素香:

@溫海明 是的。治學為學教學都是一件難事,難在時代日新月異,信息爆炸,學海無涯,要學習的東西太多;還難在踏上新的一個臺階,不知要花多少心血;踏上臺階之後,還要為鞏固所學付出努力,否則就會得而復失。好學的人是應該永遠不會滿足的。我個人就有體會,無知者無畏,我是越學習越發現自己懂得太少。在學習論語的過程中,就發現自己還有很多知識空白,要學習的東西實在太多,只能只爭朝夕,但還是學不完啊[呲牙]

溫海明:

@倪素香 是啊,老師們這樣的體驗,當學生的時候是不能理解的,現代學生們覺得聽不聽課是一種權利,而且可以像菜場買菜一樣挑選老師,於是很多老師們更覺得其他老師講得太好了,自己怎麼努力備課都沒有用啊[流淚]

崔聖:

好學者都這樣!

劉國慶:

我要無地自容啦[害羞][害羞][害羞]

崔聖:

@劉國慶 老師確實值得我們學習![強][強][強]

論語彙】的“國慶精神”!

高山遠水:

受益匪淺,感謝老師講解和各位討論![玫瑰]

溫海明:

@倪素香 很多年前學過的知識,如果沒有機會吃深吃透,最後就不敢張口了[流淚]沒有學透想透的內容,說出口學生就覺得你沒有學到位(不及(格))啊[流淚]

崔聖:

今天二位老師把教學體會、難點亦盡現出來,讓我們知道當老師的不易。

溫海明:

孔子教學生的,應該都是他想透了的東西,我們也要跟孔子學習,只講自己的心得體會[偷笑]

倪素香:

不僅專業知識要學習,其他領域的東西也要學習;不僅傳統的東西要學習,新技術的東西也要掌握。感覺自己越來越笨,有些方面也需要向學生學習,要不恥下問。

謝謝這個平臺,讓我們學習和分享。我今天上午還要開會,先告辭了。謝謝溫老師!謝謝大家!

崔聖:

所以,我們不僅要認真學習,還要尊重老師們![抱拳][抱拳]

溫海明:

@倪素香 是啊,經常跟學生們請教,要教學相長,學生的反饋往往能幫助我們吃透內容[偷笑]

溫海明:

@倪素香 我也馬上要開會[呲牙]

崔聖:

今天二位老師的精彩導讀,一定會對大家的學習心路有所啟發,讓我們在【論語彙】這個平臺上,互相學習、互相進步!

馬震宇:

現今知識的(時代)的進步與更新速度會快於常人的領悟速度,還未及理解明白就真的過時了。[捂臉]

劉國慶:

孔子在本章描述了好學者的心態:學如不及,是說好學的人害怕學不到,就像害怕丟失了東西一樣。對這章的理解的歧義,是在“學如不及”和“猶恐失之”的關係上。大多數人認為這是在同一個情境下或者同一種心態的兩種不同的描述。如:《論語集解》學自外入,至熟乃可長久。如不及,猶恐失之耳。皇侃《論語義疏》引李充雲:學有交勞而無交利,自非天然好樂者,則易為懈矣。故如懼不及,猶恐失之,況可怠乎?《論語集註》:言人之為學,既如有所不及矣,而其心猶悚然惟恐其或失之,警學者當如是也。程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不得放過,才說姑待明白,便不可也。黃氏曰:為學之勤,若有追逐然,惟恐其不及。用心如此,猶恐果不可及而竟失之也,況可緩乎?

謝謝各位老師導讀,我說幾句個人看法,敬請各位師友指正[抱拳][抱拳]@溫海明 @倪素香 @崔聖

但從語義上說,學如不及,是指還沒有學到的時候的心態,生怕學不到,因而就像追東西一樣趕快去追。而“猶恐失之”呢,卻是有了東西以後,生怕丟了,因而不斷地複習,不斷地練習。這是兩種不同的心態,也對應著不同的行動。一種對應著求新,一種對應著複習。把這兩種心態混而為一,就不知道該作什麼了:是做新的探索呢,還是去複習已知的知識呢?因而,又有一些學者認為“學如不及”和“猶恐失之”是學習的不同階段的心態。皇侃《論語義疏》繆協雲:中正曰學自外來,非夫內足,恆不懈惰,乃得其用。如不及者,已及之;猶恐失之,未失也。言能恐失之,則不失;如不及,則能及也。顯然把“如不及”、“猶恐失之”作為不同階段的心態來說的。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對這兩個階段也做了詳細的辨析:失者,比其曾得而復失之謂,若心有所期得而不能獲,則可謂之不得,而不可謂之失。且有所期而不能獲,即不及之謂爾。雲如不及矣,而猶恐不能得,則文句復而無義。且即以如不及之心力為學,而猶以不得為恐,則勢必出於助長而先獲。此二句顯分為兩段,如不及者,以進其所未得,猶恐失之者,以保其所已得也。未得者在前而不我親,如追前人而不之及也。已得者執之不顧則遺忘之,如己所有而失之也。

溫海明:

@劉國慶 我們備課學習不及老兄啊[強]

劉國慶:

我也是“學如不及”呢

論語中把新知識的學習和原有知識的鞏固、熟練作為兩個階段,有很多的證據: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在“學”與“習”相對的時候,一者為知新,一者為溫故。學之未得,則應知新;學之既得則應溫故。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在孔子的學生那裡,知新和溫故也是分為兩個階段的: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日知其所亡”就是知新,也就是“學如不及”;“月無忘其所能”,就是“溫故”,“猶恐失之”,生怕忘記了。

知識的積累固然重要,但獨立思考能力更是必不可少。學與思之間,互相促進,才能夠不斷深入。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同時,學習僅僅是獲得了知識和能力,更為重要的,是要在生活中實踐。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篤志”其實是用知識建立、強化了自己實踐的意志,即強化了自己的追求。有了追求,又能夠針對自己所處的環境發問,從具體的、切身的感受開始思考,也就是用“學”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已經就到了“仁”的境界了。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就是“能近取譬”。因而就是“仁在其中”,就是“仁之方”。

為什麼學和仁直接相關呢?我們今天高等學府的學生,怕是沒有養成什麼仁義得人格吧?原因在孔子時代的“學”,並沒有劃分為應該如何的倫理知識和自然如何的客觀知識,因而,“博學”和“篤志”是連在一起的,目的和手段沒有分離。當你學習古人的為人做事的時候,古人為人做事的目的和手段,你就同時學到了。在當時客觀的知識尚未獨立的時候,做一件事往往只有有限的手段甚至只有唯一的一種方法,因而,人們就把這種方法固化下來,成為“禮”。因而,踐行這種以行為統攝情、知、利的"禮",就可以學成君子人格。

張弛弘弢:

讀此章時,孩子問:“不及”是說不及格嗎?不及的是啥東西呀?

劉國慶:

感謝各位老師們的無私奉獻,是論語彙崔老師和各位老師們的付出,讓我認真學呢。真不知道怎麼感謝各位老師呢

孩子們的眼睛裡只有分數了。

張弛弘弢:

不知怎麼回答才適合孩子口味兒。

劉國慶:

看來考試這東西實在是要弱化

張弛弘弢:

國慶——【論語匯】一道靚麗的風景。關鍵是每晨都在線,有這種“恆者”精神,幹什麼事兒都能成功。@劉國慶 祝兄生意興隆發大財。

雨:

各位老師,“交勞”“交利””啥意思?

蔡氏車之:

相互。

雨:

交,是相互?

蔡氏車之:

共,俱,相互。

Lucien:

謝謝各位老師們的講解,能每天一早起來聆聽學習


————

預習資料:

【論語譯註】

8.17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譯文]孔子説:“做學問好像[追逐什麼似的,]生怕趕不上;[趕上了,]還生怕丟掉了。”

【論語集註】

言人之為學,既如有所不及矣,而其心猶竦然,惟恐其或失之,警學者當如是也。程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不得放過。才說姑待明日,便不可也。」

【論語正義】

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學自外入,至熟乃可長久。如不及,猶恐失之。[表情]正義曰:“如不及”者,方學而如不及學也。“猶恐失”者,既學有得於己,恐複失之也。如不及,故日知所亡,恐失,故月無忘其所能。[表情]注:“學自”至“失之”。[表情]正義曰:皇疏雲:“繆協稱中正曰:‘學自外來,非夫內足,恆不懈惰,乃得其用。’如不及者,己及也。猶恐失者,未失也。言能恐失之,則不失。如不及,則能及也。”

【論語全譯】

8·17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譯文]孔子說:“學習知識就像追趕不上那樣,又會擔心丟掉什麼。”[評析]本章是講學習態度的問題。孔子自己對學習知識的要求十分強烈,他也同時這樣要求他的學生。這“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其實就是“學而不厭”一句最好的註腳。

《論語》共讀,猶恐失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