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十六國刀劍

這一時期,鋼鐵刀劍已經完全替代了青銅刀劍。由於鋼鐵冶煉技術的進步,尤其是灌鋼法的發明,鋼鐵刀劍被大量生產並應用到戰爭中去。

三國時期環首刀已經發展成為各國軍隊主要的短柄作戰武器。劍已經基本退出戰場,成為佩飾或是朝廷會典場合的搭配。鋼鐵刀以環首長刀為主,基本上是延續漢刀的形制。主要特點刀身減短,刀刃加厚。蜀漢地區裝備的環首刀一般為100~120cm,刀身筆直,單面開鋒。而吳國的環首刀平均長度為70~90cm。這主要是由於吳國重視水戰,刀身過長不宜施展,並且蜀國的制刀技術高超,也是保證了長刀不易折斷。

三國兩晉,十六國刀劍

吳國鋼鐵環首刀,殘長約74cm(北京軍事博物館 藏)

兩晉時期,環首刀完全處於兵器中的主導地位,但是出土數量比較少。

陶弘景《古今刀劍錄》中記載:“夏州赫連勃勃,以龍昇二年(公元408年),造五口刀,背刃有龍雀環,兼金鏤作一龍形,長三尺九寸,銘曰古之利器。吳楚湛盧,大夏龍雀,名冠神都,可以懷遠,可以柔邇,如風靡草,威服九區。宋王劉裕破長安,得此刀,後入於梁”。赫連勃勃號稱大夏王,武功赫赫,對於武器的質量要求非常苛刻。傳說在新弓製成,如果不能射透鎧甲,立即處死弓匠。如果射穿鎧甲,立即處死甲匠。鎧甲以及弓箭是常備兵器都如此要求嚴苛,何況這五把龍雀大刀。

三國兩晉,十六國刀劍

大夏龍雀刀的配圖

(此圖為網友根據文獻描述捕風捉影繪出。臆想的成分佔很大比重)

這個時期的龍雀形環首刀,很少有出土,後面隋唐時代的環首龍雀大刀可作為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