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司馬家族危機重重,司馬師恩威並施,成功化險為夷

嘉平三年(251年)八月,司馬懿去世,其長子司馬師繼任為輔政大臣。

司馬師,字子元,時任衛將軍。司馬懿對高平陵政變謀劃已久,但直到政變前夜,他才把消息告訴自己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司馬師安睡如常,司馬昭卻不能安席。第二天,司馬師率領三千死士參與政變,這三千死士都是他平日暗中培養,散在民間的,如今他一聲號令,這三千死士立刻趕來,當時的人無不對此感到意外。可以看出,司馬師的性格是多麼沉穩,行事是多麼縝密,確有父親的風範。

「兩晉」司馬家族危機重重,司馬師恩威並施,成功化險為夷

司馬懿和司馬師父子的影視劇形象

立威

司馬師成為輔政大臣後,升任撫軍大將軍,次年(252年)又升任大將軍,成為魏國朝堂上權勢最顯赫的大臣。司馬師清楚自己沒有父親那樣的功績和威望,他對父親留下的班底沒有做任何變動,依然讓“諸葛誕、毌丘儉、王昶、陳泰、胡遵都督四方,王基、州泰、鄧艾、石苞典州郡,盧毓、李豐裳選舉,傅嘏、虞松參計謀,鍾會、夏侯玄、王肅、陳本、孟康、趙酆、張緝預朝議”。當有人建議司馬師變更制度時,司馬師對此作出的答覆是:“三祖典制,所宜遵奉;自非軍事,不得妄有改革。”

司馬師力求政局穩定,並不代表他不想無所作為。司馬師知道,父親遺留下來的政治遺產只能保證他有資格成為權臣,但不能幫助他提升自己的威望;想要提升自己的威望,最快捷的方式莫過於對外發動戰爭,進而取得勝利,向皇帝、同僚和屬下證明自己的能力。蜀國佔據天險,魏軍難以取勝,司馬師只能把交通相對便利的東吳作為自己的進攻目標。

嘉平四年(252年)四月,東吳孫權去世,其子孫亮即位,由諸葛恪輔政。諸葛恪的父親是東吳名臣諸葛瑾,叔叔是蜀國丞相諸葛亮,其身份和司馬師一樣,都是標準的官二代,孫權臨死前,破格提拔諸葛恪為輔政大臣,諸葛恪由此一躍成為東吳權臣。諸葛恪和司馬師成為權臣的路徑雖然不同,處境卻十分相似,他們都急需建立屬於自己的功績,向別人證明自己的能力,而諸葛恪想到的快捷方式也是對外發動戰爭。東吳和蜀國交好,諸葛恪想要建立戰功,只能對魏國動手。

「兩晉」司馬家族危機重重,司馬師恩威並施,成功化險為夷

諸葛恪的影視劇形象

三國的歷史到了這個節點,忽然變得奇妙起來,縱然魏國和東吳的政局再怎麼變動,蜀國都沒有受到影響,而司馬師和諸葛恪只要一動,魏國和東吳的政局便可能會發動巨大的變化。在這個無比奇妙的節點上,諸葛恪比司馬師搶先一步開始了自己的行動,同年(252年)十月,諸葛恪在魏吳邊境的東興建造大堤,並在東興兩邊利用山峽修築兩座城池,留兵千人,侵佔了魏國的疆土。

一石激起千層浪,鎮東將軍諸葛誕、徵南大將軍王昶、徵東將軍胡遵、鎮南將軍毌丘儉等邊將紛紛向司馬師上書獻策,都請求出兵東吳,以懲罰諸葛恪的挑釁行為,收復魏國的失地,建立自己的軍功。隨後,司馬師就各位將軍的計策,和幕僚傅嘏進行商議,傅嘏仔細分析內外形勢後,認為魏軍取勝的希望不大,因此反對出兵東吳。然而,司馬師和諸葛恪一樣,都急於建立軍功樹威,他認為諸葛恪的行為正好為自己出兵東吳提供了藉口。於是,司馬師制定了一套進攻東吳的計劃。

十一月,司馬師通過魏帝曹芳正式下令了三道進攻東吳的命令。十二月,王昶、毌丘儉率領偏師,分別向南郡、武昌發動進攻,胡遵和諸葛誕率領七萬主力魏軍,向東興發動進攻。諸葛恪得到戰報後,親自率領四萬精銳吳軍救援東興,魏吳兩國間一場大戰就此爆發。

胡遵和諸葛誕等抵達東興後,把軍隊一分為三,同時對東興和兩座山城發動了進攻。胡遵和諸葛誕等自恃人數眾多,兵強馬壯,認為攻克城池只是時間問題,便放鬆了對東吳援軍的戒備。諸葛恪以丁奉等老將為先鋒救援東興,丁奉率領三千吳軍,順風急行兩日,順利抵達東關,佔據徐塘,對胡遵和諸葛誕等魏將的大本營發動突襲,把防備鬆弛的魏軍打了個措手不及,隨後趕來的吳軍趁勢發動全面進攻,魏軍於是全線潰敗,士兵死傷數萬,軍資器械亦損失無數。

第二年(253年)正月,王昶、毌丘儉得到魏軍在東興戰敗的消息後,都慌忙燒掉軍營,分別從南郡、武昌撤兵。就這樣,這場戰爭的結果如傅嘏所料,司馬師建立軍功樹威的計劃完全泡湯。

事後,朝臣們紛紛提議貶黜諸將,以懲罰他們戰敗的責任。實際上,朝臣們是在借這次事件向司馬師發難,面對令人尷尬的局面,司馬師主動承擔所有的過錯,說道:“此我過也,諸將何罪!”

司馬師放下臉面,堵住朝臣們的非議後,赦免了諸將,把時任監軍的弟弟安東將軍司馬昭作為替罪羊,削去了司馬昭的爵位。而後,司馬師把諸葛誕和毌丘儉互調,讓諸葛誕改任鎮南將軍,都督豫州;毌丘儉改任鎮東將軍,都督揚州,徹底結束了東興戰敗的風波。

「兩晉」司馬家族危機重重,司馬師恩威並施,成功化險為夷

司馬師的影視劇形象

司馬師雖然冷淡處理東興戰敗事件,但在心裡卻十分不甘。不久,他又採納雍州刺史陳泰的意見,讓雍州和幷州同時出兵討伐胡人,不料,軍隊尚未集結完畢,雁門、新興二郡的胡人就因不願遠征而發動叛亂,再次使司馬師的計劃泡湯。事後,司馬師又放下臉面,主動承擔所有的過錯,堵住了朝臣們的非議。

諸葛恪受到東興大捷的激勵,很快率領二十萬吳軍大舉出兵魏國,進攻淮南,圍攻新城。蜀國姜維響應諸葛恪的行動,也率領數萬蜀軍出兵魏國,圍攻狄道。

諸葛恪和姜維的行動使魏國兩面受敵,司馬師採納幕僚虞松的建議,以擊退實力較弱的姜維為首要目標,讓郭淮、陳泰率領關中之眾去解狄道之圍。而對實力強大的諸葛恪採用另一種戰略:先不救援新城,放任諸葛恪進攻新城,以達到利用新城消耗吳軍的戰鬥力的目的。等吳軍的兵力被消耗後,再讓毌丘儉和叔叔司馬孚等率軍出擊吳軍,用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

司馬師的決策很快奏效,姜維圍攻狄道一個多月不能攻克,因糧食耗盡,在魏國援軍抵達前主動撤兵;諸葛恪圍攻新城三個多月不能攻克,造成吳軍死傷眾多,損失慘重,也在魏國援軍抵達前主動撤兵。至此,魏國的外患全部解除,司馬師用兩場勝利成功提升了自己的威望。

另一方面,新城慘敗讓諸葛恪名聲掃地,使他東興大捷後的威望減弱。面對政治危機,諸葛恪沒有像司馬師那樣自省,而是委罪同僚和屬下,大肆任用親信維持自己的權勢。諸葛恪愈來愈專橫,東吳大臣對他也是越來越不滿。這年(253年)十月,當初支持諸葛恪輔政的孫峻與諸葛恪決裂,在皇宮中設計誅殺諸葛恪,成為東吳新的權臣。

諸葛恪的慘死讓司馬師意識到通過建立軍功樹威的風險有多大,從此,司馬師不再輕言戰事,把穩定政局作為自己執政的目標。

廢帝

司馬師地位的鞏固,建立在魏帝曹芳皇權旁落和許多大臣失權的基礎上。在忠於魏帝的大臣看來,司馬師有不臣之心;在司馬師的政敵看來,司馬師抑制他們掌權,這兩種政治勢力都視司馬師為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於是,各種政治勢力出於各種政治目的聯合起來,形成了一個密謀推翻司馬師專政的政治集團。

這個集團的核心成員有中書令李豐、李豐之子李韜、太常夏侯玄和皇后的父親張緝等。曹爽和司馬懿爭權時,還是尚書僕射的李豐是個騎牆派,持觀望態度。司馬師執政後,提拔李豐為中書令,對李豐算是提攜有恩。不過,李豐以名士自居,在內心更推崇士林領袖夏侯玄,他也希望夏侯玄能以宗親的身份掌權,結束司馬家族的專權。

夏侯玄是夏侯尚的兒子,夏侯淵的侄孫。魏明帝在位時期,夏侯玄與何晏、司馬師齊名,他們都是玄學的愛好者,三人的關係十分親密,何晏曾稱讚夏侯玄說:“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夏侯泰初是也。”又稱讚司馬師說:“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司馬子元是也。”曹爽執政時,夏侯玄是曹爽的親信,曾擔任徵西將軍,都督雍、涼州諸軍事,負責關中的軍事;政治上,他和何晏等人一起主持了“正始改革”。高平陵政變後,司馬家族執政,夏侯玄先後擔任大鴻臚和太常,從此遠離政治中心。作為曹爽的黨羽,夏侯玄對司馬家族專權一直懷有極大地不滿,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重回政治中心。

「兩晉」司馬家族危機重重,司馬師恩威並施,成功化險為夷

夏侯玄的影視劇形象

李韜的妻子是齊長公主,張緝的女兒是當朝皇后,與魏帝曹芳關係密切,二人也都想抑制司馬師的權勢,成為掌握實權的人。就這樣,這些出身背景各不相同的人走到一起,成為了共同反對司馬師的政治盟友。

世上從來沒有不透風的牆,嘉平六年(254年)二月,時刻對政敵有所防範的司馬師發覺了李豐的陰謀。司馬師讓李豐講出實情,李豐故意撒謊,司馬師勃然大怒,親手殺了李豐。而後,司馬師下令逮捕李韜、張緝、夏侯玄等人,讓侍中廷尉鍾毓(鍾會的父親)審理此案。鍾毓經過審理後,得出的結論是:李豐謀以夏侯玄為大將軍,張緝為驃騎將軍,夏侯玄和張緝皆知其謀。

罪名既然已經成立,懲罰就必不可少。司馬師對進攻東吳失敗的諸將是寬容的,但對結黨反對自己的人卻是零容忍的。李韜、張緝、夏侯玄,還有參與密謀的黃門監蘇鑠,永寧署令樂敦,冗從僕射劉賢,六人全部誅滅三族。此外,李豐的弟弟兗州刺史李翼亦受到牽連,遭到誅殺。

李豐、李韜、張緝、夏侯玄案件是自司馬師執政以來,魏國朝中第一起意圖推翻司馬氏專政的重大政治事件。當司馬師下令誅滅夏侯玄三族時,不知他會不會想起自己昔日和夏侯玄、何晏等飲酒作樂、談玄論理的情景?也不知他會不會在一個人的時候為老朋友夏侯玄默默流下傷心的眼淚?政治鬥爭永遠只有敵人,沒有朋友,當司馬懿和曹爽決裂時,司馬師和夏侯玄也決裂了,夏侯玄的命運註定是悲劇的,無可挽回的。

事後,司馬師沒有就此罷休。三月,司馬師廢黜張皇后。九月,司馬師讓弟弟司馬昭以討伐姜維的名義,率領軍隊從許昌來到洛陽,隨後,兄弟二人合謀廢除魏帝曹芳,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皇帝,除掉了反對司馬家族的核心人物。

「兩晉」司馬家族危機重重,司馬師恩威並施,成功化險為夷

司馬昭的影視劇形象

在亂世,只要權臣擅自廢立皇帝,就會引起一些具有野心的實力派的強烈反對。東漢末年,董卓擅自廢黜漢少帝劉辯,改立漢獻帝劉協,給山東群雄提供了起兵的理由,而今,司馬師擅自廢立,同樣也給了許多人起兵的理由,於是,一場大規模動亂爆發,一個新的更嚴峻的考驗來到了司馬師的面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