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不透客户的“小动作”,你很难干好销售!

本届世界杯诞生了一个新名词——内马尔滚。

猜不透客户的“小动作”,你很难干好销售!

原因是,在巴西对阵塞尔维亚的比赛中,内马尔被放铲后,连续翻滚3周半,被网友吐槽为演技浮夸而拙劣,因此图片遭遇各种恶搞。

内马尔的“小动作”隐含一定的“戏份”,通过肢体语言向裁判、队友、对手、球迷乃至媒体传递着“我悲惨,对手凶残,应给红牌”的信息……

当然,这无非是比赛中网友用来娱乐的小花絮。

不过,在心理学上,人的肢体语音,有时候,的确会隐含着明确的信息,只不过,很多人因为没有刻意研究,从而无法识别罢了。

在销售领域,如果销售人员能在谈判中,有效识别客户的“小动作”,那将对最终的成交大有裨益……

看穿客户的“面相”

小李在一次展会上偶遇刘经理,借机正好向他推荐一下新产品。

小李:“刘经理,这是我们公司新研发的产品,性能非常好,价格也实惠,您感兴趣的话我可以给您详细介绍。”

刘经理:“哦,我也是随便看看。”

刘经理虽然回答地漫不经心,但是小李细心地发现,刘经理在说话的时候眉毛上扬了一下。

小李:“今天同类公司很多,相比之下,我们这边的性价比是具有竞争力的,如果有兴趣的话,最终我会给您一个满意的价格,您不妨考虑一下。”

随后,刘经理果然跟小李约好,让他明天去他公司详谈,最终,小李得以实现成交。

由眉入心,仅仅是一个小动作,在特定场合之下,也会暗示出客户的真实内心。

一般而言:

* 对方对你的话感兴趣时,他的单眉容易上扬。

* 一个人跟你虚伪地打招呼时,他的眉毛是向下弯的。

另外,面部表情也是一个人真实情绪的直接表现。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面部表情是多少个人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千百倍的语言。”

通过以下几个细微的面部表情,你可以拥有自己的判断:

* 当客户说谎时,你会发现他的整张脸很不协调,犹豫、僵硬、凝固主要从左脸上表现出来。

据心理学家研究,眼球本身的右侧容易移动,视点常常会落在对方的左脸上,同时,为了配合眼球的活动,情绪在左脸上更易显现。

*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一般情况下,正视对方表示庄重,仰视表示尊重,斜视表示轻蔑,俯视表示害羞。而看到喜欢的人、事,通常“眼睛会放光”,就是瞳孔会放大。

* 嘴唇的小动作也含义丰富。闭合时显得自然,半开表示惊讶,全开表示恐惧,嘴角向上,表示愉悦,嘴角向下表示沮丧,嘟嘴表示不满,嘴唇咬紧表示克制或决心。

读懂客户的“手势”

我的朋友K在大卖场销售手机,在一次聊天时,我提到在什么情况下他不会再继续“游说”客户时,他说通过看客户的手势 。

他解释说,销售做久了,发现有些“手势”具有共性。

很多人都会无意间做些小动作,有时客户本身也是“下意识地”,而这个小动作所传递的信息,一般是比较准确的。

比如,在听到价格不合适,或者配置不理想时,不少客户都会无意识地把头转向一侧,用手指摸一下耳廓背后,暗指不想继续再听销售说话了。

这个小动作之后,往往会伴随客户的一句“我再考虑一下”,而宣告销售过程的终结。

有个词叫“心灵手巧”,还有一个词叫“十指连心”,就是说手和心是相同的,心之所想,有时会通过一些“手势”表达。

研究认为,手势可以有效地反映情绪。

当说话者的情绪非常饱满,想要传达的信息非常强烈时,言语本身已不足以携带全部信息。这时,手势等肢体语言就能很好地传递这些能量。

看看这届世界杯上那些狂热的球迷,没有一个不是用“手舞足蹈”来表现激动的心情的,肢体语言的使用,一样很频繁。

此外,表示排斥、抗拒的手势还有,抓挠脖子,拉拽衣领。

表示说谎时,有的人还会下意识地摸一下自己的鼻子。

表示不信任或者有戒备心理时,有的人还习惯双手插兜。

另外,在表示胜利喜悦时,人们习惯摆出V字型手势。

猜不透客户的“小动作”,你很难干好销售!

洞察客户的“体态”

美国心理学家说,无论一个人是站着还是坐着,你双脚的位置,你的站姿,总会暴露一些你的个性特征。

有人会说,我是一个演员,有些动作完全可以表演,话虽如此,然而即便是真的演员,他也不可能做到在生活中,时刻处于“演”的状态。

据称,人的腿脚上的动作往往含义很诚实,如果不是拍戏,特意为之的话,基本上都会传达较为清晰的信息。

记得有一次跟公司的销售员小A一同去拜访一位客户,对方也很重视这次合作,让一个总经理外加一个部门经理一起会见,经理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站姿笔直,很有气场,而部门经理重心有所倾斜,着力点放在了一只脚上,这个体态,当时并没有解读出来。

后来,大家坐下来,我又看到经理两腿交叉,这显示他是一个做事比较沉稳、理性的人。

而另一边的经理,两腿规规矩矩地并拢着,双手放在膝盖上,显示他人比较实在,性格比较随和。

在后来的多次合作中,我们发现二人的行事风格,果然跟他们的体态所传达的信息一致。

聊天时,我特意问小A,通过体态对客户进行观察,的确有助于我们对客户的了解,问到部门经理那个“重心倾斜”的动作一般是什么含义时,小A说,我看过一些资料,他那个小动作,也透露出这个人比较有责任感。

虽然,恰巧在这个案例中,小动作的信息传达无误,然而,现实中,毕竟没有百分之百的准确率,因此,也无需刻意对号入座。

只不过,多留心,多揣摩客户心理,终究是对最终的成交有所裨益的。

成败在于细节,识别客户的“小动作”,拼的就是谁够细致,谁更“体贴”。

因此,销售人不妨学点心理学,可以说,这是提升销售力的一剂良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