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自己而寫

為自己而寫

我是一個讀者,寫文章純屬自發行為,看到一些東西有所感觸或引發了一些思考就記錄下來。但若問我為什麼而寫,這個問題還真沒想過,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為什麼而寫是一個動機問題,價值觀總在動機之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才能賦予一個行為以意義。我比較認同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裡的觀念,我們的行為即使很多看起來是利他的,但在本質上都是自私的,有些是刻在基因裡的本性,有些則是社會博弈的結果。比如,同情心就是社會博弈和基因演化共同作用的產物,我們看到受難中的同胞自然地會產生一種同情心理,同情是對受難者痛苦的分擔,在原始社群中,那些經常幫助別人的人,在受難時也會有更多的人幫助他,因此更容易存活。基於自私基因的認知,談動機時,要先從自身出發,而不是張口就是世界和平、民族大義,當然我不否認純粹的利他行為,只是想說我寫東西的初衷不能算高尚,甚至有些自私,我只是為了自己。但自私行為並不意味著就沒有高尚的功能。拉克林就說:一個人的想法,並不能解釋他的行為。經濟學就建立在自私的假設之上,亞當斯密說:“我們每天所需要的飲食,不是出自屠戶、釀酒師或麵包師的恩惠,都是

處於他們自利的打算。”你看自私的行為,也能帶動社會的繁榮。我寫文章是為了讓自己能夠深入思考一些事情,純粹是自利的行為,但,若我思考的東西,能夠為有同樣困惑的人解惑,這個行為在外人看就帶有利他性了。從這個角度來說,自利和利他並不是對立的,甚至是相輔相成的。

這就帶出了我的另外一個觀點,一個人只有創造的價值足夠大時,才能惠及更多人。馬斯洛需求理論,講需求的層次,先從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求開始,最後才是自我價值的實現,孔子講君子的追求,先從修身開始,然後才是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個觀點的核心在於固本為先,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自己站的住了,才能去幫助別人而不至於拖後腿。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你看到一個人掉水裡了,自己不會游泳,但救人心切,撲通一聲跳進水去,結果後面的要救兩個人,你說這是幫忙呢還是添亂呢。我有自知之明,知道能力有限,所寫的文章達不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的水平,但人總歸是要有所追求,自己還是希望能夠成為有大智慧的人,我對大智慧的定義是“凡事看得透,做的明,吼得住。”寫文章只是鍛鍊我的“眼力”,希望凡事能夠看得透。

行文至此,就擬結束。我也曾為了流量,寫過一些蹭熱點的文章,搏一搏眼球,但是效果不太理想,為此我也糾結過,後來隱隱約約覺得有些不對勁,才意識到為自己而寫的問題,於是內心就好受多了。當然,這似乎有點自我安慰的味道,我卻不這麼看。固本為先,要走的路還很長,價值並非點石成金的把戲,洞察力也非一朝一夕的功夫,自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