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過是一個修心的過程

改過是一個修心的過程

知識淨化心靈(圖片源自網絡)

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古人多心地純厚,常常讀書以修身,學禮而修德,人告之以有過,則竊喜。今人多心地浮躁,讀書應試,謀利在先,輕忽了修身養德,人告之有過,反遷怒之。

於是,有過自已未知,別人亦裝不見,雖得一時自在,卻埋下福消的隱患,長此以往,總覺諸事不順,於是抱怨命運不公,時運不濟,卻不知根源竟在自身。

禍福總與善惡相關。《了凡四訓》言:至誠合天,福之將至,觀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禍之將至,觀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獲福而遠禍,未論行善,先須改過。

此言怎解?觀察一個人,只要看他的行為,都是善的,就可以預知他的福,就會來了。相反的,他的行為,都是不善的,就可以預知他的禍,就要來了。人若是要得福,要遠離災禍;在沒有講到做善事前,先要把自己的過失改掉。

改過是一個修心的過程

改過需深入內心(圖片源自網絡)

那麼,如何改過呢?文中講道:改過需先發三心:一要發恥心,孟子曰:恥之於人大矣。以其得之則聖賢,失之則禽獸耳。二要發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難欺,常存畏心,做事必三思後行。三要發勇心,人不改過,多是因循退縮;吾須奮然振作,不用遲疑。

一個人如果能具備以上所說的羞恥心,敬畏心,勇猛心這三種心,那麼就能有過即改了,就像春天的薄冰,碰到太陽光一樣。具體來說,改過有三種方法。一種是從事實上改,一種是從道理上改,一種是從心念上改。

這是三種不同的功夫,得到的效驗,自然也會不同。

從事相上改,譬如前天殺生,今天起不再殺了;前天發火罵人,今天起不再發火了。這種就是從事情的本身來改過。這樣的改法,雖然一時勉強壓住,而不再犯,卻終究沒有從內心除去,因緣成熟,還有可能重新來過。

從理論上改,譬如所犯過失在殺生,先應該想到:上天有好生之德,凡是有生命的,都和人類是一樣的,也會愛惜生命而且怕死,便會放下屠刀;聽到別人說我壞話,想到說壞話,像火光薰天,天空並無一物可燒,火卻終歸要熄滅,如此,自然不會動怒。

從心上改過,人的過失,縱有千千萬萬種,卻終不離一心。若心不動,就不會有事發生,過失又從何而來?如果能一心一意地發善心,做善事,正念現前,邪念自然無容身之所。這是改過最上最高的方法,雖然不能一蹴而就,久久為功,必水滴石穿。

改過是一個修心的過程

放空心靈收穫寧靜

改過就是一個修心的過程,修心就是要修正自已不正確的言行舉止。至誠修心,就可使內心清淨,邪念一動,就會自己覺知,自己覺知,就會停住犯過之心。若是不能如此,應明白,所犯過失的理由,把這種犯過的念頭去掉。若還不能做到,那麼犯過時,也要用勉強壓住的方法,來禁止不犯,萬萬不可得過且過。

如果用修心的上等功夫,和明白不可犯過之理的中等功夫,用打發它去的下等功夫,同時用,必能讓我們犯過而知,知而即改!若是堅持只用下等功夫,反而把修心的上等功夫忽略不用,那就是最笨不過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