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

我養了一條魚,死了,悲傷不已,我不想土葬,我想給它火葬,把魚灰撒回海洋,讓它回到母親的懷抱…誰知道那玩意越烤越香,後來我就買了瓶啤酒…很多事情,初衷並不是那樣。

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

剛讀完這個故事,我的第一反應是笑出了聲。但是,看到最後一句:很多事情,初衷並不是這樣。忽然間,就有點晃神了。

前幾天看了劉若英導演的電影《後來的我們》,觀影整體感覺就跟上面那個笑話一樣:笑著笑著,就再也笑不出來。

說實話,我對於跨界導演的作品其實一直不抱太高期待。即便是奶茶劉若英,也絲毫不能提起我看這部電影的興趣。特別是當一部未映先火,刷爆各大社交平臺的時候,就更讓人覺得這部電影身上的浮誇了。

你可能也在朋友圈看到過各式各樣的標題,比如“觀影請帶足紙巾”、 “後來的我們,綠了現任”等等。看完推廣軟文,就更不想去看了。可偏巧就空出來一個無所事事的下午,於是乎,我還是去看了。

講真,從電影院出來後,我的內心是有點觸動的。田壯壯真的是被導演事業耽誤的戲骨,見清爸爸的角色一點都不比《剩者為王》裡金士傑演的盛爸爸差。見字如面那段,我全場都憋著氣在哭。至於其他人的表演,那就見仁見智了。


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

不想過多贅述電影的情節,只談感受。《後來的我們》可能最想教會我們的是,在愛情裡,無所謂對的人錯的人,緣分也不過是相愛一場、相互錯過的藉口。說到底,沒能在一起,是兩個人相愛的方式錯了。畢竟,彼此用情至深,眼裡只容得下對方,卻偏偏又都活在自以為裡。

然而雞肋的是,林見清是在有妻子孩子的情況下,仍然割捨不下方小曉,說著永遠愛她的那些鬼話。既然已經徹底分手了,也是真回不去了,就不要再幻想那麼多如果,不要再重溫舊夢。

如果早知道,如果有如果,如果當初…這個世界上哪裡有那麼多的如果,這只不過是在欺騙那些做了選擇後又不甘心的人罷了。

說句實在的,看完電影,我真的沒看出來林見清為小曉做了什麼,我也壓根看不到他對她的愛。我看到的,只有他對於得不到方小曉的不甘心。

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

雖然我和電影裡的男女主角年齡相仿,可是我還是理解不了為什麼電影裡的兩個人明明有複合的可能,卻選擇別過;為什麼林見清仍然愛著方小曉,卻在和她徹底分開兩年後就結婚生子了。問朋友,她說她也理解不了為什麼。成年人的世界果然把及時止損擺在首位。

林:“給你買手機、送東西,不叫真的愛你,真的對你好。”

方:“那什麼才算對我好?”

林:“就是願意為你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

林見清和方小曉沒能在一起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她不需要一個為她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人,她想要的只是一個家。這些,當時的林見清理解不了,後來的林見清也給不了。

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

有時候,我們回顧往事,你會知道,某一天的某個時刻,當你站在十字路口的那一瞬間,邁出某一步,就永遠地走上了另外一邊完全不一樣的旅程。那一天往往格外平靜,很平凡,和往常沒有什麼不一樣。

所有的好道理都是生活告訴你的吧,就是這樣,有重逢有初遇。在圓滿生命、追逐夢想的這條路上,自己和自己,永遠來日方長。

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

只期待後來的你能快樂

那就是後來的我最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