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熱天氣毒蛇出沒!蛇咋成了邪惡的化身?

撰文/夏楊

近日新聞,廣州從化有位六旬阿婆,在自家田間拔菜時遭遇驚魂一幕:盤踞田間的一條毒蛇突然竄起咬中了她的手!

溼熱天氣毒蛇出沒!蛇咋成了邪惡的化身?

廣州一位阿婆近日被毒蛇咬傷 圖/荔枝網

所幸救治及時,這位阿婆性命無礙。不過此類事讓人後怕,夏季天氣熱雨水多,處於蛇蟲活躍期,在郊外活動一定要倍加小心!

不知從何時起,蛇成了邪惡的化身,多數人談蛇色變。甚至有跳河尋短見的人,看到水中有蛇,也當即逃上了岸。看來蛇比死亡還可怕!

蛇為何成了恐怖和邪惡的化身?

溼熱天氣毒蛇出沒!蛇咋成了邪惡的化身?

在受害者眼裡,毒蛇等同於死神 圖/視覺中國

從神壇直墮地獄

說到蛇,沒有人感覺陌生。並且,在我們童年時代就接觸的神話故事中,蛇還有神一樣的地位。比如畫八卦的人祖伏羲就是人面蛇身,補天、造人的女媧娘娘也是蛇身。

溼熱天氣毒蛇出沒!蛇咋成了邪惡的化身?

漢墓中出土的伏羲、女媧像 圖/人民網

在志怪古籍《山海經》中,一共記載了454個人物,其中身體呈蛇形的有138個,佔到了總數的三分之一!

中國古代神話中有“天之四靈”,其中的“玄武”是一種龜蛇合體的神獸。中國漢傳大乘佛教中的“四大金剛”,是人間的守護者,其中的“西方廣目天王”,手裡持著蛇。

溼熱天氣毒蛇出沒!蛇咋成了邪惡的化身?

東南亞的一種神像也手持蛇杖 圖/視覺中國

不僅東方世界是這樣,西方也是如此。古希臘神話中的智慧女神和勝利女神都拿著畫有蛇圖案的盾牌。醫藥之神則拄著一根長蛇盤踞的柺杖。

而在西方創世神話中,伊甸園裡除了有亞當和夏娃,還有一條對文明產生起著推動作用的蛇。

溼熱天氣毒蛇出沒!蛇咋成了邪惡的化身?

伊甸園裡也有蛇 圖/視覺中國

在遠古時代的中國,蛇就是一種神祗。它是先民圖騰崇拜中的重要一種。古人對自然現象的認知有限,對雷鳴電閃等沒有科學的解釋,對未知力量的畏懼感催生了神的概念。

蛇本身有“神秘力量”:它沒有腳卻行動如飛;冬眠後蛻皮猶如“重生”;一旦被其咬傷,輕則致殘,重則致命……先民們的畏懼轉為敬畏,希望供奉他們獲得庇護。

溼熱天氣毒蛇出沒!蛇咋成了邪惡的化身?

古人認為蛇蛻皮意味著“重生” 圖/視覺中國

但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的認知在提升,籠罩在蛇身上的神秘感也在淡化,動物性本能逐漸凸顯,基於未知和神秘的神性光環也就漸漸褪去了。

而後來“龍”形象的誕生,基本上取代了蛇的原有文化宗教功能。龍的形象基於蛇而超越蛇,集合了其他圖騰形象。蛇本身的神秘感、力量感等“神性”元素轉移到了龍身上。

溼熱天氣毒蛇出沒!蛇咋成了邪惡的化身?

龍集合了遠古時代的多種圖騰元素 圖/視覺中國

被抽離後的蛇文化形象,剩下的更多元素是負面的,比如陰毒、兇殘、狡詐、詭異等。於是從石器時代往後,在數千年的中國文化史上,蛇的形象除了偶爾隱喻龍,多數時候都是邪惡的象徵。

唐代《博異志》中記載有一個蛇妖幻化成人並害人性命的故事,宋代收入《太平廣記》中,以《李黃》之名廣為流傳,為後世留下了“蛇蠍美人”的文學形象,勸人莫貪戀美色。

溼熱天氣毒蛇出沒!蛇咋成了邪惡的化身?

“美女蛇”成為一種文學意象 圖/視覺中國

明代時“白蛇傳”的故事,算是蛇留給中國人難得的正面形象之一。白蛇為報答人類(許仙)不惜耗盡自身修為甚至獻出生命,溫柔、善良、勇敢,有情有義。白蛇的小姐妹青蛇(小青)則是個性情耿直、嫉惡如仇、仗義有擔當的人。

溼熱天氣毒蛇出沒!蛇咋成了邪惡的化身?

《新白娘子傳奇》劇照/資料圖

然而畢竟有著幾千年的文化浸潤,蛇在中國十二生肖中還是有位置的,且緊緊排在龍的後面。顯然,儘管愛恨交加,人們終究難以無視它在人類思想衍變過程中的重要地位!

溼熱天氣毒蛇出沒!蛇咋成了邪惡的化身?

蛇進了十二生肖 圖/視覺中國

可怕的毒蛇之毒

蛇是自然界中最常見的爬行動物之一。和其他爬行動物不同的是,它們的四肢完全退化,全身遍佈鱗片,靠肌肉和鱗片的配合蜿蜒爬行。

全球蛇類有3000多種,體型大小差別很大。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品種能長到10多米,粗如成年男子腰圍。而最小的只有約10釐米長,圓珠筆芯一樣細。

溼熱天氣毒蛇出沒!蛇咋成了邪惡的化身?

一種頭上有“角”的蛇 圖/視覺中國

儘管自然界中多數蛇類並沒有毒,但蛇給人最深刻的印象仍然是“毒”,這個標籤恐怕很難去掉。我們教育孩子,也說蛇有劇毒不能碰!

生物學家統計,自然界中有毒的蛇大概有650多種,在總數中所佔比例不算大。但劇毒蛇類給人的印象太深了。比如“眼鏡蛇”,雖然它並非毒性最大的,但因其常見、外形獨特,且有一定攻擊性,幾乎成了陰險邪惡的代名詞!

溼熱天氣毒蛇出沒!蛇咋成了邪惡的化身?

眼鏡蛇的形象已被“妖魔化” 圖/視覺中國

目前所知世界上毒性最大的陸生蛇是“細鱗太攀蛇”。它的體型並不大,成蛇也只有兩米左右,外貌也很普通,但其毒性是響尾蛇的300倍,是眼鏡王蛇的20倍。被它咬一口產生的毒液,足以殺死100個成年人或兩頭非洲大象!

溼熱天氣毒蛇出沒!蛇咋成了邪惡的化身?

“細鱗太攀蛇”樣貌其實很普通/資料圖

人類害怕毒蛇的重要原因在於,毒蛇之毒擴散快,人中毒後若搶救不及時,輕則殘廢,重則當即身亡。最駭人聽聞的如“五步蛇”(又名尖吻蝮),被其咬傷會出血不止,極難救治!

蛇毒的可怕之處還在於,蛇毒有多種,如心臟毒素、神經毒素、溶血毒素等,即便送到醫院搶救,也要先分清是哪種蛇毒,以便有針對性地抗毒治療。

溼熱天氣毒蛇出沒!蛇咋成了邪惡的化身?

“五步蛇”尖吻蝮毒素擴散很快/資料圖

而對於普通人來說,辨別是哪種毒蛇有很大難度。況且被咬傷的人送到醫院時,很可能已經不清醒;即便還清醒,並且看清了那條蛇,也只能描述一下顏色、粗細、長度等大概信息。

並且,即便是準確判斷出了是哪種毒蛇所為,也不是每家醫院都剛好儲備有解這種蛇毒的血清。所以我們在新聞中常見到,有為了救人千里調運血清的事。

溼熱天氣毒蛇出沒!蛇咋成了邪惡的化身?

手工提取蛇毒 圖/視覺中國

一般來說,如果被無毒的蛇咬傷,處理傷口避免破傷風即可。但是讓普通人判斷所遇到的蛇是不是毒蛇也沒那麼簡單。傳統的方法廣為流傳,認為毒蛇的頭呈三角形,無毒蛇呈圓形或橢圓形。但是實踐已經證明,這隻能判斷一部分蛇,並不完全準確。

溼熱天氣毒蛇出沒!蛇咋成了邪惡的化身?

“三角形頭”並非判斷毒蛇的準確標準 圖/視覺中國

舉例來說,我國多省皆有分佈的金環蛇、銀環蛇等,頭部都是橢圓形,但有劇毒。而我國中部地區分佈的頸稜蛇,有三角形的頭,卻是無毒的!

因此,面對毒蛇,想確保安全的最好方式,就是做足防範,避而遠之!一旦被其咬傷,將會無比麻煩!

溼熱天氣毒蛇出沒!蛇咋成了邪惡的化身?

偏偏有些人就是不怕蛇 圖/視覺中國

攻擊速度快如鬼魅

蛇毒很可怕,但對於蛇類來說,其最大的殺手鐧並非蛇毒,而是快如鬼魅的攻擊速度。對其獵物來說,這無疑是噩夢!

美國路易斯安那大學拉法葉分校的科學家做過實驗,結果顯示,無毒蛇和毒蛇攻擊速度一樣快,從發起攻擊到擊中目標只需要50-90毫秒!

溼熱天氣毒蛇出沒!蛇咋成了邪惡的化身?

蛇的攻擊速度令其獵物難以招架 圖/視覺中國

這是怎樣的速度?我們拿數據來做個比較就明白了:哺乳動物從接到信號到激發肌肉反應需要14-151毫秒的時間,再到產生可見的身體移動還需要60-395毫秒時間!

中國有個成語叫“動如脫兔”,形容的就是反應敏捷,但是兔子的速度和蛇比起來,那可就慢多了!

溼熱天氣毒蛇出沒!蛇咋成了邪惡的化身?

“動如脫兔”遠遠不能來形容蛇的速度 圖/視覺中國

蛇的攻擊速度如此之快,意味著它們可以在獵物還未來得及反應或逃跑的時候,就已遭遇到了致命的攻擊!

再加上很多蛇類善於隱蔽,它在暗處,你在明處,攻擊的成功率就更高了!一旦鎖定目標就萬無一失!

同樣,有這樣的速度,它也能有效抵擋其它掠食者的攻擊。

溼熱天氣毒蛇出沒!蛇咋成了邪惡的化身?

蛇有熱敏感知功能,能在暗處測定獵物位置 圖/視覺中國

這也回應了一個問題:蛇毒那麼可怕,為何自然界中多數蛇類並沒有毒?答案很簡單,人家有速度有力量,哪裡還需要毒!尤其是大蟒蛇,咬中獵物後能將其活活纏死。

不僅是人類,自然界中的大型動物如野牛、河馬、鱷魚、豪豬等,都會受到蟒蛇攻擊。

因此,在人們眼中,巨蟒往往就是“妖怪”、“魔鬼”和“恐怖”的代名詞!它們的這種形象也經常出現在神話故事或恐怖電影中。

溼熱天氣毒蛇出沒!蛇咋成了邪惡的化身?

大蛇不需毒素也能輕鬆制敵/資料圖

斬斷的蛇頭還能咬人

關於蛇,你一定聽說過一些駭人的新聞,比如已經在酒罈裡泡了很久的毒蛇,開壇取酒時竟然還能咬人;已經砍掉的蛇頭還會跳起來傷人!

聽起來真像殭屍電影!然而這些信息並非胡編亂造的,現實中都有發生的可能。

溼熱天氣毒蛇出沒!蛇咋成了邪惡的化身?

蛇的兇殘常被拍成恐怖電影 圖/視覺中國

生物學家解釋,蛇類生命力強,本來就是冷血動物,有冬眠的特性,溫度低於15℃就不吃不動了。因此能在惡劣環境中存活一段時間也並非沒有可能。

另外,爬行動物的神經系統分佈廣泛,一部分身體被砍斷後,不需要大腦的指揮也能本能地活動。壁虎遇到危險時斷尾求生,斷掉的尾巴還能原地扭動,就是一個例子。斬下來的蛇頭一旦被觸碰,也會條件反射地張口咬合。被毒蛇的頭咬到,同樣很危險!

溼熱天氣毒蛇出沒!蛇咋成了邪惡的化身?

小心!斬落的蛇頭也能傷人 圖/視覺中國

蛇的兇殘恐怖之處還在於,它們貪婪地吞噬捕獲的任何獵物,不管這個獵物是什麼,有多大。自然界中,人們不難看到極端的例子:有的蟒蛇吞食了過大、或皮毛過尖利的動物,自己被撐死,或被開腸破肚!

統計數據顯示,各種動物對人類造成的傷亡排行榜上,蛇類排在第二名,僅次於蚊子。而這個“老二”給人的感覺,可遠遠比蚊子可怕得多!

溼熱天氣毒蛇出沒!蛇咋成了邪惡的化身?

蛇傷人非最多但是最可怕 圖/果殼網

《科學美國人》雜誌評選過人類最害怕的事物,蛇排名第一。對蛇的恐懼,大概已經進入了靈長類動物的基因中。不只是人,小猴子看到蛇反應也很強烈。

研究顯示,蛇在靈長類動物的起源和演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們的存在迫使靈長類變得更聰明、視力更好!

溼熱天氣毒蛇出沒!蛇咋成了邪惡的化身?

大自然創造的任何物種都有其功用 圖/視覺中國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對這樣“兇殘”的動物,我們能做的最好的防護,就是要了解它們,並千方百計避開它們。

蛇是自然界生物多樣性中的重要一環。目前野生蛇類基本都已納入了保護範疇。我們不去驚擾、傷害它們,這也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與大自然造就的物種們和諧相處,我們都將是受益者!

溼熱天氣毒蛇出沒!蛇咋成了邪惡的化身?

有些蛇長得還有點萌 圖/視覺中國

新聞知多點:如何防蛇?

(以下內容整理自網絡)

1、南方5-10月是蛇的活躍期。雨前、雨後、洪水過後的時間內要特別注意防蛇。儘量避免在草叢裡穿行或停留。

2、如與一條蛇狹路相逢,應後退避讓,給它逃跑的機會。除眼鏡蛇外,蛇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它若不向你進攻,千萬不要驚擾它,尤其不要振動地面,最好等它逃遁,或等人來救援。

3、警惕那種看上去已死的蛇,因為它們可能在窺視獵物而裝死。

4、不要隨意拉樹枝。在伐灌木、採摘水果前要小心觀察,一些蛇類經常棲於樹木之上。翻轉石塊或圓木及掘坑挖洞時要用工具,不可徒手挖掘。

溼熱天氣毒蛇出沒!蛇咋成了邪惡的化身?

有些蛇常在樹上活動 圖/視覺中國

5、與毒蛇相遇要保持鎮定安靜,不要突然移動,不要攻擊它。應遠道繞行,若被蛇追逐時,應向山坡跑,或忽左忽右地轉彎跑,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

6、把手裡物往蛇旁邊扔,轉移它注意力,或把衣服朝它扔過去矇住它,然後跑開。

7、如果迫不得已要殺死毒蛇,可用有彈性的藤條,快速劈向其頭頸後面位置,那裡是蛇的“七寸”,即心臟。

溼熱天氣毒蛇出沒!蛇咋成了邪惡的化身?

只有個別毒蛇會主動攻擊人 圖/視覺中國

8、避免在蛇鼠洞多、亂石堆或灌木從中紮營。營地周圍的雜草應剷除乾淨。另外,一條較深的排水溝也能防止蛇蟲入侵。

9、注意保持營地的清潔,所有垃圾及時掩埋。因為只要有星點的油脂,就有可能把螞蟻引來,螞蟻又會將蜥蜴引來,而蜥蜴又會把蛇引來。注意不要用火燒魚骨頭,這種氣味也會把蛇引來。

10、在使用包裹前要小心查看一遍,蛇類很可能就躲在下面。露營時應將帳篷拉鍊完全合上。睡前檢查床鋪,壓好帳篷,早晨起來檢查鞋子。萬一發現蛇,要迅速退後,保持一定距離。

溼熱天氣毒蛇出沒!蛇咋成了邪惡的化身?

儘量遠離蛇,是最好的防範方式 圖/視覺中國

如何急救?

1、若確認是被無毒蛇咬傷的,無須做特殊處理,只需對傷口清洗、止血,去醫院注射破傷風針即可。

2、被有毒蛇咬傷的,要用繩索、手帕、植物藤、布帶將傷口的近心端的5釐米處捆住,防毒素繼續在體內擴散。每隔15-20分鐘放鬆1-2分鐘,以防肢體缺血壞死。

3、用井水、泉水、茶水、自來水或1:5000高錳酸鉀溶液反覆沖洗傷口。(切記不要用酒精消毒,因為酒精促進血液循環,會加速蛇毒擴散。)接著用火罐、吸奶器、吸引器將毒汁吸出。緊急時可用嘴吸,吸後立即吐出並嗽口。有口腔潰瘍者不可這樣做。

溼熱天氣毒蛇出沒!蛇咋成了邪惡的化身?

蛇是大自然的重要物種,也是人類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圖/視覺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