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泰囧」到「我不是藥神」,徐崢電影之路「多好走又多難走」

從“泰囧”到“我不是藥神”,徐崢電影之路“多好走又多難走”

徐崢新片《我不是藥神》公映前夕,突然以"山爭哥哥"的暱稱在網上意外走紅。原來有網友"嘲諷"徐崢微博的個人超級話題簽到僅有22人,為什麼票房號召力這麼大?於是一大波網友迅速趕來,將徐崢頂上熱搜,甚至按照流量明星的粉絲"套路"放出徐崢機場照片,在評論區開玩笑:"助理在嗎為什麼要我崽自己提箱子""想在山爭哥哥完美弧度的肚皮上滑滑梯"……

從“泰囧”到“我不是藥神”,徐崢電影之路“多好走又多難走”

突然的"爆紅",和徐崢最近出人意料的表現也分不開。在電影《我不是藥神》的點映期間,不少觀眾都因徐崢和甯浩的喜劇王牌組合慕名而來,沒想到在輕鬆搞笑的前半段情節完成後,電影的後半段和結尾讓人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看完之後,觀眾卻沒有因為"受騙上當"而懊悔,反而紛紛給出好評,還有網友表示該片應該被列入《摔跤吧!爸爸》這類"良心電影"。

從“泰囧”到“我不是藥神”,徐崢電影之路“多好走又多難走”

徐崢的演技,也似乎突然獲得了集中的關注,被譽為個人"演技巔峰"。他飾演的角色"程勇"開場就以打老婆的"Loser"形象出現,造型邋遢、舉止粗鄙,躲在出租屋賣保健品,還因拖欠房租被房東鎖了大門。但就是這樣一個"爛人",逐漸在接觸慢粒性白血病群體的過程中,被"生老病死"的力量喚醒了同情心和同理心,成長為一位不計代價幫助病人的英雄。從猥瑣自私小人物一夜暴富的囂張跋扈,到無意成為"藥神"後的樸實內斂,徐崢將轉變過渡演繹得十分自然,讓觀眾感受到了人物真實的變化。

從“泰囧”到“我不是藥神”,徐崢電影之路“多好走又多難走”

一個好故事,總是能讓觀眾在觀影結束後,還有探究其原型的衝動。但徐崢表示,這部電影根據真實故事改編,他所塑造的主角,卻和故事原型有一定出入。劇本前後打磨了將近4年,"程勇"也慢慢改編成了一個原創的人物,他"有自己的小私心和貪慾",但"他身上的一點點微弱光芒,逐步被放大,觀眾也能同情他,因為這樣的平民英雄更加真實可信。"

從“泰囧”到“我不是藥神”,徐崢電影之路“多好走又多難走”

轉型的"文藝青年"

提到徐崢,大家第一反應都是喜劇演員,但從他的電影之路中,不難看出他的野心。在被觀眾讚譽"演技巔峰"之後,徐崢的回應是"還在山腳下爬呢"。他的演技,是紮紮實實從話劇裡磨鍊出來的,在出演經典電視劇《春光燦爛豬八戒》之前,徐崢曾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默默耕耘多年,還因《股票的顏色》獲得了第十屆白玉蘭戲劇獎最佳男主角獎。但小眾圈子逐漸無法滿足他的抱負:"我沒有固步自封,認為自己就是文藝青年。我能接受現實,並在現實裡找到我自己的方式,慢慢走到了今天。"

從“泰囧”到“我不是藥神”,徐崢電影之路“多好走又多難走”

在涉足電視劇後,他的原則就是隻演男主角。因為太過出色的配角,很容易讓演員定型。角色不分大小,但徐崢認為,只有演了男一號,才能讓觀眾看清楚他的能力。《春光燦爛豬八戒》常需要戴頭套,即使只能看得清動作,徐崢還是塑造了一個與傳統印象不同的"豬哥哥",憨直痴情又帶著一絲狡黠,風靡大江南北。在後來的電視劇《李衛當官》中,《雍正王朝》原班人馬作配,徐崢在面對一眾資深老演員,在插科打諢中也絲毫不落下風。

從“泰囧”到“我不是藥神”,徐崢電影之路“多好走又多難走”

"中年危機男"的爆發

《春光燦爛豬八戒》和《李衛當官》在很多電視臺都播放過,獲得了很高的收視率,名利唾手可得,徐崢卻不僅滿足於此。《夜店》中的聒噪、《人在囧途》中的虛偽、《瘋狂的賽車》中的油滑……徐崢在電影中沒有一定要求大男主,反而"專攻"小人物,甚至不惜放下身段。和甯浩最初的合作《瘋狂的石頭》中,老闆的角色甚至是"強行"爭取來的。當時甯浩邀請陶虹客串,徐崢看到劇本後毛遂自薦,即便他進組後因為主演過多部電視劇,成了劇組當時最大的"腕兒",但也只剩下一個沒有報酬的"馮董"給徐崢,他演了。

從“泰囧”到“我不是藥神”,徐崢電影之路“多好走又多難走”

2012年,《泰囧》以中小成本的製作刷新了國產電影票房紀錄,徐崢導演的處女作就迎來"爆款",其實早有鋪墊。除了對小人物的"執念",在出演《愛情呼叫轉移》時,徐崢就幫忙對臺詞刪刪改改;《人在囧途》更曾經爆出視頻,因為香港導演並不熟悉春運相關情況,徐崢在現場給王寶強、黃小蕾講解爆笑的橋段,劇本中點睛之筆也很多出自他的筆下。黃渤評價徐崢閱片量大,"有導演思維"。但在《泰囧》火成現象之後,黃渤卻評論了一句話:"徐導,您以後的路要有多好走和多難走啊!"

從“泰囧”到“我不是藥神”,徐崢電影之路“多好走又多難走”

的確,在銀幕上通過"囧系列"塑造一系列"中年危機男"後,徐崢似乎已經能熟練調製成功的配方。後來的《催眠大師》《港囧》《幕後玩家》也無不獲得商業上的成功,他獨到的眼光一次次獲得觀眾的肯定,《泰囧》初期徐崢尋求投資方屢遭拒絕的窘境也很難重現。但與此同時,觀眾自然而然會對徐崢提出新的要求,不再以對新人的寬容眼光看待。

從“泰囧”到“我不是藥神”,徐崢電影之路“多好走又多難走”

比印度電影的良心做得更好

"才華配不上野心",有觀眾在《港囧》上映後給出了這樣的評價。徐崢一直試圖讓觀眾在發笑之外,對喜劇故事本身還有一些思考。《港囧》中加入了青春片的元素,試圖以初戀、情懷,觸發對中年危機不同的情感共鳴方式,但雜糅的元素太多,也讓觀眾產生了"拼湊"感,對結尾的合理性提出了質疑。

從“泰囧”到“我不是藥神”,徐崢電影之路“多好走又多難走”

但無論新的創意會不會讓觀眾"笑不出來",徐崢都不打算在喜劇的道路上定型,而是不斷嘗試更豐富的電影類型,無論題材過去有沒有票房"天花板"。2014年,《心花路放》上映時,他謙虛地稱自己"一直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個好演員,造化弄人,開小差當導演也是為了有戲可演"。而為了有更多好戲可演,徐崢還跨界監製,《幕後玩家》的導演任鵬遠、後來拍出《火鍋英雄》的導演楊慶、《超時空同居》的導演蘇倫以及《我不是藥神》的導演文牧野,多少都因為徐崢的影響力獲得了更多關注。

從“泰囧”到“我不是藥神”,徐崢電影之路“多好走又多難走”

看上去難走的路,焉知不會是實際上好走的坦途?徐崢發現,隨著觀影習慣的培養,觀眾也在呼喚更多優秀的表演、更高質量的電影作品。他在中年危機的"基本配方"上,又增加了過去國產片中少見的"人物傳記"。《我不是藥神》的劇情到"程勇"獲得事業上的成功,本是早已一再被證明的喜劇成功範本,但劇本還呈現了讓人百味雜陳的後半段,徐崢在其中也有演員自己的私心:"我拍的很多戲,之所以會接那個角色,其實裡面暗藏了做演員的私心。我希望我扮演的人物在開始和結尾有不一樣的轉變,他原本可能是有道德缺陷的人,但是在故事結束的時候,他做出了與以前不同的選擇,任何選擇都是很重要的。"

從“泰囧”到“我不是藥神”,徐崢電影之路“多好走又多難走”

"程勇"讓他過了癮,但如此"反擊"觀眾對徐崢的思維定勢,不是沒有風險。而徐崢堅持要詮釋這種脫胎換骨的轉變,用人物真實的力量平衡藝術和商業。他從奧斯卡的得獎電影,以及中國觀眾對印度電影"良心"阿米爾·汗的偏愛中,都看到了這種可能:"不是隻有印度才能拍出《摔跤吧,爸爸》這類電影,我們也拍得出來,甚至可以做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