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校园欺凌问题 这个地方动真格的了!

一直以来,学生欺凌是影响广大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多发事件和难点问题,学生欺凌预防和处置也是中小学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和重要内容。近期,多地出台相关治理方案,北京市东城区更是明确规定,如发生欺凌事件,各校应在10分钟内口头上报。

解决校园欺凌问题 这个地方动真格的了!

发生校园欺凌须限时上报 情节严重直接对接司法部门

2017年5月,中国应急管理学会中小学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发布了《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中小学生受欺凌的发生率高达25.80%。为解决校园欺凌,北京市各区按照年初北京市教委发布的实施方案,出台了各自的具体办法。

在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中要求,学校在启动调查处理程序10日内须完成调查,而在此次北京市各区公布的实施方案中,除了对调查时间有要求外,对于事件的及时上报也做出了严格的时间要求。

北京市东城区在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如发生欺凌事件,各校要在10分钟内向上级单位进行口头汇报,2小时内递交详细文字材料并随时汇报工作进展。

与东城区类似,海淀区除了要求30分钟内口头上报区教委外,对于情节较为严重的,还要求学校要与属地派出所、司法等部门进行对接。

设置校级欺凌事件举报电话

在此次北京市各区公布的中小学欺凌治理方案中,除了限时上报外,还特别明确提出了设置校级举报电话。

例如在海淀区的实施方案中,除了要求各学校都要成立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工作小组之外,还要求学校必须设立学生欺凌事件举报和咨询热线电话,并且要公布在校园显著的位置,同时,学校还必须设专人进行核实、处理。

学生在校时间“无缝隙监管”

另外,在此次公布的《方案》中,各区还特别提出要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管理,并制定了相应的预防举措。例如延庆区就要求各校实施学生在校“无缝隙监管”行动计划。将学生“入校时——上课前——上课时——课间——离校时(回宿舍)”等不同时段和卫生间、宿舍、操场、校园周边等重点部位的监管责任落实到人,做到有监管、有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和反馈。

加强对重点时段的巡查

同时,还要求对课间、午休、晚自习等容易发生问题的重点时段加强巡查,对校园周边200米以内范围,在上下学时段安排专人进行巡查,并填写巡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每学期要进行三次“防欺凌”教育

除此之外,各区还明确要求学校必须将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每学期都要在学期初、中、末进行三次“防欺凌”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欺凌他人不仅是极端错误的不道德行为,对造成的后果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解决校园欺凌问题 这个地方动真格的了!

为何各区制定不同的方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法学院儿童研究所所长童小军表示,校园欺凌根据学校的状况不同,可能表现的形式也不一样,比如说有住宿的和没有住宿的,还有农村和城市地区以及城乡地区等,根据学生组成成分不同,会表现不同,所以各区有自己制定的具体做法,实际上是好事。

厕所是校园欺凌主要场所之一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副教授宋燕慧表示,校园欺凌主要发生在偏僻、隐蔽的场所,就是不可以安监控器的地方,厕所、学生宿舍内部,另外就是上学和放学的路上。欺负一般是发生在认识的同伴群体之中的,它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双方力量的不对等。这种不对等就是强对弱,或者一个群体对一个个体。

从目前曝光的校园欺凌事件来看,在厕所的施暴率确实比较高。北京延庆的一所中学就曾在厕所发生学生被逼吃粪便的事,后来得到了教育部门和公安部门的联合关注与行动。

解决校园欺凌问题 这个地方动真格的了!

是否应下调刑事责任年龄起点 专家看法不一

去年6月,北京市一中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发布了《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白皮书》。根据法院成立8年来的数据显示,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未成年人犯罪,占未成年人犯罪总人数的85.04%;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犯罪,占14.96%,且犯罪手段残忍后果严重。而《白皮书》也提到:“犯罪年龄低龄化是当前青少年犯罪比较突出的特点,应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但现实中,一些校园暴力却由于施暴者的低龄,最终不了了之。

针对越来越多未成年人的暴力事件,一些专家学者建议将刑事责任年龄起点进行下调。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康丽颖:“我在做少年犯访谈的时候,好多少年犯自己知道,十四岁之前要大干一场,反正十六岁之前你也可以干,但是到十六岁之后就要收敛点。他们并不是因为不知法而去犯法,当时也觉得这个事挺恐惧的。如果不知法,咱们可以加强法制方面的教育,如果他知道了要大干一场,说明我们法律有欠缺。”

也有学者认为,仅靠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不仅不能有效控制犯罪,而且可能制造出更多严重犯罪行为,应当建立比较完备的教育矫正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法学院儿童研究所所长童小军表示,年龄是一个方面,但是更重要的是对未成年保护的观念落实究竟应该怎么做。保护儿童不是说这个孩子犯了这个问题了,应该怎么样去惩戒他,在保证未成年人的同时,一定要教育他们,现在大部分的这种恶性行为,绝大部分是因为缺乏应有的行为矫正教育和事先的判断。

赶快去应用商店下载“师之app”了解最新最全的教育资讯,更有大牌入驻解答热点难题,为您带来专属的知识盛宴,快来加入吧!

解决校园欺凌问题 这个地方动真格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