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启锡的“蜂流蜜事”

田克清

顺着山坡简易公路横走几十米,我打电话,老远就听到了邹启锡接电话的声音。

老远看见了那摆满蜂箱的木屋。到了!

邹启锡的家,就在这鹰嘴山青山密林之中,这时,一位老人出来把我们迎。

到屋里,邹启锡说是他父亲,八十多岁了。我们感到很惊讶,他们就像两弟兄。

“父亲就是经常吃蜂糖,才这么年轻,身体这么硬巴。”55岁的邹启锡,是一个患有严重类风湿关节炎的残疾人,四肢关节严重变形,走路完全靠一双拐棍帮忙。

“养蜂没得巧,只要掌握关键技术,赚钱立竿见影。”“要不是养蜂,他也许早不在人世了。”邹启锡的父亲说,养蜂,给予了邹启锡第二次生命!

邹启锡与蜜蜂打了三十多年交道,精通养蜂取蜜的技艺,每年收入在5位数以上。养蜂,给他带来四大好处,一是被蜜蜂经常蛰,可以治疗他的类风湿,减轻症状;二是养蜂产蜜赚钱,有钱就能治病吃药;三是给一些群众传授养蜂技术,受人尊重,有了较好的人际关系;四是带来了生活乐趣,每天在蜂舞声中享受快乐!

今年上半年,邹启锡卖出400多斤蜜。

邹启锡叫他父亲端来刺槐蜜,要我们品尝。那蜜哟,晶莹滴透,诱人的芳香早已侵入我们的大脑,甜在了心里。邹启锡不愧为养蜂能人。

高中毕业后,邹启锡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为减轻家里的负担,他随老乡外出打工,因为没有技术只能做体力活,在一家小煤矿挖煤,虽然辛苦,但能挣钱,凭着年轻体力好,别人上一个班,他上两个班。由于长期在阴暗潮湿的煤洞里做事,他逐渐感觉浑身关节疼痛。开始没在意,加上舍不得花钱,临时到药铺里买一点药止疼。后来不管用了,以至关节红肿伸屈不利,实在不能做事了,才回来到县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得了一种叫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病比较顽固很难根治,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今后可能瘫痪。他花光了挖煤积攒下来的钱,疾病还是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导致四肢关节严重变形,只好拄着拐杖挪动身体。

他从小就是一个做任何事都不服输的人。

生活还得继续,钱还得赚,还得要靠自己去讨生活。他相信,天无绝人之路,美好生活一定会敞开大门,向他招手。

疾病的磨难,使他的心更加坚强。他把养蜂作为他的目标,在跟养蜂师傅学习的几个月里,尽管行动不便,他认认真真地学习请教,师傅有着丰富的养蜂经验,他把白天做过的事用日记记下来。那时候,还没有电脑、手机,全凭着他肯学肯钻。他千方百计买来养蜂书籍边学边做,怎么分蜂,怎么育王,这些已超过师傅所教的范畴。

有一天,师傅对他说:“你文化高,聪明好学,师傅已不如你,养蜂你一定会有回报的,我们桑植不缺蜜源,缺的是技术和人才。师傅没有别的,送你六箱种蜂,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养蜂名人!”

他谢过师傅,请几个帮手将六箱蜜蜂挑上了鹰嘴山。

鹰嘴山,传说为了守南岔的一对仙鹤,一只河(老)鹰就落在鹰嘴山上日夜守候。后来人们就把这里叫鹰嘴山,山上长满了茂密的树林,鸟语花香,人们说那是河鹰的羽毛。正是这“丰满的羽毛”,成就了邹启锡养蜂生涯,为他的“蜂流蜜事”写满了故事。

有志者事竟成,邹启锡,生在鹰嘴山,长在鹰嘴山,人生不管遇到天大的困难他都会像山鹰一样活着,用鹰一样的雄心壮志锲而不舍地去追求。在人生的道路上,创造了甜蜜的事业,特别是为残疾人做出了榜样,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他带出来的徒弟不下百人,有的还成了养蜂带头人。邹启锡用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

前几年,他的蜜蜂发展到300多箱,产蜜3000多斤,蜜蜂为他带来了财富,带来了欢乐。他把蜂群视为心肝宝贝,拄着拐杖日夜守护。他像逗小孩一样,经常逗引蜂蛰他。

“恋郎要恋胡子郎,胡子皮头有蜂糖,去年六月亲一口,今年六月还在香”。多情的蜂不但酿蜜,还能牵线做媒当红娘,外乡女人硬是不怕蜂蛰,要舔他胡子皮头的蜂蜜,为他洗衣做饭,与他一起精心守护他们的心肝宝贝蜜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