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皇帝的妃子上了蒙古才子的床

闲逛书店,一排排书架浏览过去,了无惬心之作。突然在一排尘封的架上,看到一册书的书脊上赫然印着这么一行字:“清初三大疑案考实”“孟森著”。几乎是条件反射般的,我迅速将此书抽出。孟森!觅之久矣,今日终于给我找到。

孟森先生,字莼孙,号心史,江苏武进县人,著名的明清史学专家,著述宏富。他的《明清史讲义》、《明清史论著集刊》、《心史丛刊》等著作我是如雷贯耳,早有所闻,可惜坊间一直不见有售。今日购得这册《清初三大疑案考实》,终得一窥孟先生的学术风范。

所谓清初三大疑案,是指“太后下嫁”“世祖出家”“世宗入承大统”三事。其中关于“世祖出家”一事,最为文人所乐道,因为其间牵扯到一个红粉佳人董小宛。

大清皇帝的妃子上了蒙古才子的床

小宛本是秦淮歌妓,名列秦淮八艳之一,诗词弹唱,乃至园林厨艺,无不精通;容貌之美,那更是不用说的了。

小宛虽沦落风尘,却如误飘溷侧的飞英,清洁高雅的人品,令人钦仰。小宛从良,所嫁的夫婿众所周知,乃是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后因战乱之故,冒辟疆挈家颠沛流离,小宛一路服侍,备受辛劳。好不容易安定下来,冒辟疆却因人构陷,出外避难,此次小宛因故未从。等风声一过,冒辟疆回家,却惊悉小宛已死。故事便从此开始……

小宛已逝?小宛尚在?若已逝,为何后人发圹,冢中只有衣冠不见遗骨?若尚在,在何方?为何冒辟疆讳言其所在,而筑生冢?后世言之纷纷,莫衷一是。

有人说她为清兵所执,献与多尔滚,后入宫为顺治妃。香港作家董千里据此演绎,著有小说《董小宛》。按,董小宛被执入宫一事,最完整的记述见于民国许指严《董小宛别传》,但其中颇有舛错,此不多言。

孟心史对董小宛入宫一事持否定态度,最有力的论据是小宛与顺治年龄之悬殊,他说:“当小宛艳帜高张之日,正世祖呱呱堕地之年。小宛死于顺治辛卯,辟疆《同人集》中,海内名流以诗词相吊者无数。时世祖尚只十四岁耳,小宛则二十八岁,所谓年长以倍者也。”

据时人吴定中先生考之《董小宛系年要录》、《冒巢民先生年谱》、《冒姬董小宛传》、《影梅庵忆语》等书,则小宛生于明天启四年甲子,卒于清顺治八年辛卯,年仅二十七岁。综合种种记载,小宛年龄有前后一岁之差,可忽之不论。

以此看来,心史先生的论据不无道理,一个年届三十的半老徐娘,在贵为天子,后宫有佳丽三千的少年皇帝面前,能否如稗官野史所言的三千宠爱集一身,甚且直接导致了爱美人不爱江山的“顺治出家”?

大清皇帝的妃子上了蒙古才子的床

台湾历史小说作家高阳先生在其著作中,对孟心史先生的论据提出了反驳,两相对照,颇为有趣。高阳先生说:“年龄自是一个问题,……,就常情言,(小宛)已至所谓‘色衰’之时;但天生尤物,不可以常情衡度。”

高阳先生提到《过墟志》所记的刘三季。刘三季是个寡妇,膝下已生有一子,清初被掳入豫亲王府,由于艳绝人寰,备受多铎宠爱。高阳先生道:“以彼例此,董小宛……得承恩眷,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而且“清初诸君,无论生理心理皆早熟,世祖亲政五年,已有三子,熟恋三十三岁成熟的女人,就蔼理斯的学说来看,是极正常的事。如以年长十余岁为嫌,而有此念头长亘于胸中,反倒显得世祖幼稚了。

而况世间畸恋之事,所在多有;如以为董小宛之‘邀宠’于世祖为决不可能,则明朝万贵妃于宪宗,复又何说?”按,明宪宗宠爱万贵妃,终其一生不改,而万贵妃年长宪宗几二十岁。高阳先生据此以驳“年长以倍者”难以获宠之说,亦可立足。

近人陈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别传》中先是说:“小宛之非董鄂妃自不待言。”下文说“……然则小宛虽非董鄂妃,但亦是被北兵劫去。

冒氏之称其病死,乃讳饰之言欤?”又引钱谦益之诗,说:“……,其意亦为冒氏所记述顺治八年正月初二日小宛之死,乃其假死。清廷所发表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之死,即小宛之死。”观此则寅恪先生亦持入宫一说,但态度较为谨慎。

大清皇帝的妃子上了蒙古才子的床

小宛是否入宫,为顺治之董鄂妃,已成千古之迷,无可索解。或曰:执著于此说彼说,究有何益?答之曰: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行文至此,忽忆及古诗一句:美人从来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唉!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姬耶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

本文为本号特约撰稿人【物虚生:得过且过日子,半通不通秀才】原创,未经允许,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转载。

本文由“#河之南#”发布,2018年05月07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