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晓松、马未都、梁宏达:这仨文化侃爷,谁算真正的“才子”?

什么是“才子”?按敝乡潮汕老辈人的说法,真的才子,至少要精熟这些门道:琴棋书画拳,诗词歌赋文,山医命卜讼,嫖赌酒茶烟。这些“才艺”,可说是过去中国社会对“才子”二字的通常认知。

谈高晓松、马未都、梁宏达:这仨文化侃爷,谁算真正的“才子”?

按这个标准,“才子”二字,不要说马未都、梁宏达、高晓松三位都无缘,只怕偌大的中国也找不要一两个来。这当然不是说什么都是过去的牛逼,而是说,中国传统意义的“才子”所依附那个古典土壤和文化精神差不多已经失落干净了,“才子”的流风余韵已然绝版,以至于如今会哼几首歌不走调、电脑上敲打繁体字不出洋相都是“才女”“才子”了。

马未都,梁宏达,高晓松三位,都是现今大众文化传播市场中上宠儿,名满四海,舌灿莲花,说他们有学问、有才情,自然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拿传统“才子”那套标准衡量,实际都是青黄不接,难堪大任。

严格地讲,说他们都非“才子”传统风雅之正传,大概也是没有疑问的吧。

谈高晓松、马未都、梁宏达:这仨文化侃爷,谁算真正的“才子”?

虽然传统意义上的“才子”可能已经绝种了,但是唐伯虎、徐文长那些“才子”的榜样还在,所以讨论似乎转向这样一个问法更合适:马未都,梁宏达,高晓松三人,谁更接近“才子”的定位?

谈高晓松、马未都、梁宏达:这仨文化侃爷,谁算真正的“才子”?

老实说,马未都与梁宏达及高晓松,差不多就是两代人,身世经历各方面都很复杂,都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的人。他们所学不一、所业不同、所擅各异,在舆论场齐镳并驰、各有千秋,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要强分高下、判出轩轾是很难的,要像点钞一样别个子丑寅卯出来,是笨伯干的事情,既没可能,也没必要。

只是大家无聊闲谈,作为一介观众或读者,倘若真要我表态,我只能说,在个人认知与判断上,我以为论学养、论见识、论地位、论境界、论综合实力,马未都的“才子”成分要远高出梁高二人。甚至在我心目中,后二者要拼“文化储蓄”,跟马未都马爷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没有可比性。

我唯一踌躇的,只是“才子”的辨别与比较,实在太主观了,基本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比如,您说您爹虽然是个农民,但是笛子吹的一级棒,是天下最有才华的“才子”,我也没法反驳你。

谈高晓松、马未都、梁宏达:这仨文化侃爷,谁算真正的“才子”?

因为是百无聊赖游手好闲混日子之人,典型的看客,啥热闹都爱关注,我对时下都风光赫赫的马、梁、高三公自然也不陌生。

谈高晓松、马未都、梁宏达:这仨文化侃爷,谁算真正的“才子”?

他们的书会翻翻,节目也会听听,虽然都不深入,但是尝鼎一膏知微见著,心中未必没有自己的判断。坦白说,不怕开罪名人粉丝,这三位,他们的言论文章,我独赏马未都。真要“钦点”“才子”,三人之中,我毫不犹豫会恭请马爷上首座。

我平日看他们的节目或书籍,心态都不一样。看马爷,是视同师者,抱着学习知识、开阔见闻、增长人生经验的目的而来。他讲的东西,无论是文化知识点,还是生命体会,都有根有据,是甘苦与共而来,是无数经验淬化而得的智刃,多是我所读书中没有的,我心悦诚服;而看梁马,就有点不怀好意,有时想汲取点“忽悠”(没有贬义)的本事,有时纯粹搞点谈资,有时干脆就是带着点可怜的优越感想看看笑话——虽然就大众文化传播的成就而言,梁宏达与高晓松也都是我诚心推重的一方豪杰。这不是假话。

就文化界地位而言,可能说的不留情面了,在我看来,梁宏达与高晓松只能算是大众传媒界的“网红”,因缘凑巧借助新媒体的东风和“文化”沾了边,看菜下单,主打“流行”与“时髦”,“一以贯之”的专业性和文化操守是没有的;而马未都30多年前就是中国文化界响当当的一号人物,后来更是高踞文物界的“头牌”之列,名片在国际都响当当,写的专业书、开的博物馆都可能是传世一级的,这等名实相应的成就,又岂是梁高二位这样在商业包装与团队保驾下,耍耍嘴皮功夫之人可以望见的呢!

谈高晓松、马未都、梁宏达:这仨文化侃爷,谁算真正的“才子”?

不信,您去京城文化圈打探打探,或者找各地学者们问问,看他们是不是普通对马未都比较尊敬,对梁与高二氏是不是不大care呢!

谈高晓松、马未都、梁宏达:这仨文化侃爷,谁算真正的“才子”?

表面上,我刻薄地说了这么多,其实内心也并没有特意要扬此抑彼的恶意,他们都是我很佩服的人。

我想要重点说的,大概就是说马未都与其余二位是不同的。虽然马未都没过大学,纯粹“社会中人”,而梁是黑龙江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高晓松更是名门名校出身,但是后来的途径恰恰相反的是,马未都的后半生,走的是更接近中国传统学问的受授方向,亲炙大家,渊源有自,博读群书,无征不信。

谈高晓松、马未都、梁宏达:这仨文化侃爷,谁算真正的“才子”?

而梁高二位,虽“正途出身”,后来反倒真的是混迹于三教九流的江湖人士,一个主业是足球点评和“说书”,一个干脆就是和文化没啥关系的“歌手”、娱乐圈中人。这二位纯是文化界的“门外汉”,什么都懂一点,又什么都不精,游辞巧饰,街谈巷议,“小说家者言”,所讲其实就是个“卖点”,更像个偶然客窜的“文化商人”,不管对不对,只求好不好听,因为方方面面都要这个,老百姓也要这个,他们在过去的行当有点吃不开了,也要靠这个谋求名闻利养。

不能否认,梁高二位,是有很好的文化底子的,也是属于才情横溢的人物,脑子绝顶聪明,说话绝对到位,但是核心问题在于没有深度,甚至缺乏可信度。与其说他们是“才子”,不如说他们是成功的“商人”、“大众文化媒婆”。他们的阅读量、反应力、口才都是不可多得的,开口闭口透着他们熟读中国的旧书、西方的经典什么的,佛呀,经呀,道呀,金庸往事呀,希腊传说呀,苏东坡轶闻呀,英国王室典故呀,张口就来,信息量很大,活灵神现,噱头十足,足以耸动视听,让人驻足。

谈高晓松、马未都、梁宏达:这仨文化侃爷,谁算真正的“才子”?

但是,他们所说的这些,基本都是大众文化媚态的东西。可以说,他们及其团队一起,把这些精英文化与民间传闻掺杂搅拌的东西,吃熟吃透了,然后瞧准了市场所需,看清了上之所好与下之所悦,嚼饭与人,按需供给,什么都可以做成媚态又可口的文化甜点。

谈高晓松、马未都、梁宏达:这仨文化侃爷,谁算真正的“才子”?

这当然不是梁宏达、高晓松他们的错。要我说,他们甚至可以说是贫瘠的大众文化时代荒原上的“英雄”。

谈高晓松、马未都、梁宏达:这仨文化侃爷,谁算真正的“才子”?

存在所以合理,是因为存在有需要。梁、高能存在,首先是因为我们的大众文化市场迫切地需要他们。在臭气熏天、简直不该人住的文化环境中,他们所提供的那些信息,不管是哗众取宠也好,庸俗偏至也好,荒诞不经也好,至少还是“文化属性”的,是无疑比那些娱乐新闻、狗血八卦更有营养的“便捷快餐”,其影响力所及甚至是可以移风改俗的,真正惠而不费,多多益善。我等普通大众,也没想过搞研究弄学问,困乏了听一听,偷得浮生半日闲,找到了不少乐趣,增长很多知识,时常也能受到一些启发,寓教于乐,喜闻乐见,没啥坏处,何乐而不为?

只是,我想说,若将马未都、梁宏达、高晓松三位文化大达人放在一起比较,我会觉得马未都才更接近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文化人”、“才子”等称谓。可以说,不谈身份,就学问路数上而论,他们基本上可以代表学院派“学者”与大众文化“闻人”的区别;论言论与著述价值,通俗地将,他们差不多分别对应着“名门正派”与“野史杂谈”的区隔。这大概是我个人偏好问题吧。

谈高晓松、马未都、梁宏达:这仨文化侃爷,谁算真正的“才子”?

但是,最需要指出的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他们的存在,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受众,各有各的成就,大家萝卜青菜各找所爱就行,不必意气用事,将主观的偏好选择闲谈搞成无谓的批判、攻击,和口水战。

总之,大众的文化领地,马爷来了,梁宏达发达了,高晓松风光了,虽然是一帮老男人口水发家,但百家争妍,都应该,都很好,都是值得庆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