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跑了星巴克30年的路,「連咖啡速度」是怎麼衝出來的?

風波不斷的星巴克,正在被國產咖啡“圍剿”。它用30年做起的市場,多久能被趕超?


◎ 餐飲老闆內參 王菁 發自上海

1

3年500間咖啡車間

杯量要挑戰星巴克

“快”是今年整個咖啡品類的主題,無論是巨頭還是新秀,都動作頻頻。

瑞幸咖啡號稱拿10億砸勢能,主動碰瓷星巴克;拿下1.58億b+輪融資後的連咖啡雖沒有參與輿論戰博眼球,腳底下卻一直在小步快跑,日前已宣稱要將咖啡車間數量增至500家

2014年的時候,連咖啡還在靠星巴克代購賺錢,一年後就憑藉前期積累的大量用戶群體成功轉型,脫離單純的外送服務,將經營重點轉向自創品牌Coffee Box。

3年跑了星巴克30年的路,“連咖啡速度”是怎麼衝出來的?

今年3月份完成1.58億元B+輪融資的連咖啡,跑出了業內矚目的“連咖啡速度”——

3年跑了星巴克30年的路,“連咖啡速度”是怎麼衝出來的?

超高的運轉效率,得益於連咖啡對於“人、貨、場”的重構,它的核心是:降低流量成本,提高流量效率。獨特的“輕裝快跑”模式,使得引流、下單、製作等環節實現了充分的功能區隔。

3年跑了星巴克30年的路,“連咖啡速度”是怎麼衝出來的?

數據顯示,上海是星巴克咖啡館最多的城市,門店數量已經超過600家,平均門店日銷在500杯左右。

這樣的體量,是星巴克作為全球咖啡巨頭,30年來苦心經營的成果,卻極有可能被一個成立僅3年的新秀挑戰。

3年跑了星巴克30年的路,“連咖啡速度”是怎麼衝出來的?

連咖啡CMO張洪基稱,12個月內,連咖啡在上海市場杯量銷售上超過星巴克是完全可預見的

在消費領域,這種小公司逆襲的例子不勝枚舉,在一切生意被重新定義的年代,任何業態都會跑出獨角獸,速度快得讓人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2

“連咖啡速度”

用快速增長消滅問題

“馬太效應”,使得強者恆強,贏家通吃,連咖啡搶佔消費者心智的這一通“猛跑”,使自己成為了“新咖啡”代表。

用張洪基的話來說,增長可以消滅問題,“在過去三年,我們得到一個很重要的經驗是:現有的問題有可能在三個月以後就不是問題了。”

他解釋到,品牌基於目前的規模去解決問題,真的非常費勁,“品牌站在未來往回看的時候,問題就會變得很清晰:什麼是重要緊急的事,什麼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什麼是看起來很緊急但一點都不重要的事。”

3年跑了星巴克30年的路,“連咖啡速度”是怎麼衝出來的?

首先,增長可以解決成本問題。連咖啡每天賣幾十杯的時候,總想著怎麼和供應商談判,把原料價格降下來,回過頭來看,這就是看起來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我們不需要解決。因為當品牌每天賣幾萬杯咖啡的時候,供應商自己就會來和你談降價的事。

其次,增長帶來標準化。連咖啡現在每天賣十萬杯,我們就需要想象每天賣一百萬杯時品牌要解決的問題,我們就會考慮到生產的規模化和標準化,就會發現人員培訓是個大問題,這個就是重要且緊急的事。所以我們需要通過一個專業的培訓機構持續輸出人才,去解決這個問題。

3年跑了星巴克30年的路,“連咖啡速度”是怎麼衝出來的?

最後,規模就是品牌。餐飲企業在做品牌的時候,經常要考慮的是,如何做好重要時間節點的戰役,在細節處做好產品創新。到了連咖啡以後,我首先認識到的是:規模就是品牌。你要在消費者的生活方式裡,高頻次、大體量、高密度地出現,讓消費者主動去討論你。

3

一邊與時間賽跑

一邊與產品較勁

選擇瘋狂往前跑,但也必須堅持一個重要的原則:方向是對的。

這個時候,真正起作用的就是品牌的價值觀,始終把“傳情達意,無處不在”奉為準則的連咖啡,唯一的方向就是成為一個圍繞顧客,懂顧客,讓顧客上癮的飲品品牌。

“抓住需求,滿足需求,我認為這就是成功的營銷。”張洪基說道。細緻準確地解構需求,才能把產品真正做到極致。

- ➊ -

星巴克豐富線下,連咖啡滲透線上

對於餐飲行業來說,場景越來越成為產品的一部分,而咖啡正是一個場景屬性尤其突出的品類。在星巴克力推豐富的線下場景化優勢時,連咖啡卻一直在摸索線上消費的場景滲透

今年4月19日,連咖啡上線了兩款雞尾酒產品,並首次延長營業時間至晚上12點,有了“夜場”,一個原本賣咖啡的品牌,居然搖身一變成了中國最大的“小酒館”。

3年跑了星巴克30年的路,“連咖啡速度”是怎麼衝出來的?

其實,這不是連咖啡首次推出創意單品。去年,連咖啡一共推出30多款SKU,先後推出了防彈咖啡、牛油果雪昔、粉紅椰子水,以及這次的雞尾酒等多款不同的單品。

這些單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在咖啡常規品類之外進行延伸,真正豐富了用戶的需求場景,而連咖啡品牌也藉此找到了與消費者消費場景的鏈接點

除此之外,連咖啡CMO張洪基在媒體採訪中透露,連咖啡正在籌備具備品牌展示能力的線下店,而具有互動體驗功能的旗艦店就是其中之一。

- ❷ -

在快跑中堅持品質,是決勝局的關鍵

連咖啡今年上線了精品咖啡,凸顯對於咖啡豆的專業分類,在產品細節上做了不少升級,呼應了“第三次咖啡浪潮”的理念,本身就是在與傳統咖啡連鎖品牌走差異化路線

深諳企業管理的人常說,做大與做強是矛盾的。門店迅速鋪開的情況下,最容易受到的質疑就是產品品質。

連咖啡目前的咖啡車間數量約為兩百多個,要完成年底500家的“死任務”,擴張壓力可想而知。除了抓緊“搶人”,引進更科學的品控體系,對“極致產品”的強調,同樣必須貫穿在產品線當中。

3年跑了星巴克30年的路,“連咖啡速度”是怎麼衝出來的?

陸續推出的多款酒精飲品——莫吉托品類、長島冰茶、柚見佳人等,也緊密結合酒類巨頭百加得的產品力。畢竟,送到用戶嘴邊的東西是不是好喝,將成為餐飲品牌除了規模之外,最迫切需要去考慮的問題了

即使是線下的“旗艦店”,也在同期拉昇連咖啡的“品質感”,它實現了從智能硬件平面到實體場景空間的結合,短期內將注重體驗和展示功能,不承受盈利壓力。正是為了解決連咖啡以“咖啡車間”簡易模式存在的軟肋。

在許多餐飲人看來,互聯網行業浮躁、善變,狂奔起來披頭散髮,而這正是狂飆突進的商業社會的一種縮影。在以後,餐飲人既要能沉下心慢慢走,也要能隨時開始衝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