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顶中国诗词大会,外卖小哥雷海为赢的不止这一场

登顶中国诗词大会,外卖小哥雷海为赢的不止这一场

诗词从来不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而是凡有井水处,人人皆能歌之。

当董卿宣布第三届中国诗词大会冠军——雷海为的时候。我全身起鸡皮疙瘩,这瞬间太感动了,感觉人生太美好了。

登顶中国诗词大会,外卖小哥雷海为赢的不止这一场

当这位来自杭州的外卖哥雷海为一路过关斩将,在最后一场以5:1的比分取得《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的总冠军时,激动的不仅仅是嘉宾评委老师还有现场的观众们,在荧屏外也“快递”出一股关于梦想和生命的正能量。

这个结果虽然情理之中,但确实也让非常多人觉得意料之外吧。

在一开始雷海为登上这个舞台的时候,当主持人和嘉宾老师介绍他的身份时,却没有将他作为一名热爱诗词的普通人来看待。整个过程他们交流着他工作的艰辛、生活的不易,他们在谈论的只是一位外卖小哥,却不是在谈论雷海为。

很多时候,在身份貌似不对等的情况下,即使没有歧视,也会不自觉地轻视。

但当雷海为表现到后面,他深厚的诗词素养展现出来的时候,所有的选手和嘉宾老师才真正忘了他原来的身份,真正将他作为一名诗词参赛选手去赞赏。而雷海为完全忘了自己来自哪里,沉浸在诗词中间去了。

登顶中国诗词大会,外卖小哥雷海为赢的不止这一场

因为对于诗词来讲,本来就不是一个用来证明地位和身份的工具,而是用来表达内心真实情感的载体。

古之圣贤吟诗诵词,不过是为了记录他们人生旅途中某一刻对世界的认知,而并不在乎自己的作品千百年后会不会用来作为一档节目的题目。

同样,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应该也是发自内心的认同人生阅历在某一个维度与诗词中的故事或诗词背后的人物产了共鸣与交集。而不是去关注精神层面之外的东西——他确实是个外卖小哥,但是在诗词之间他就是和其他参赛者对等的。

以前看过龙应台散文里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当龙应台问一个修下水道的工人为什么读康德哲学著作时。他这样回答:“你不知道,下水道里面特别黑,我一边干活一边在心里默念康德的那些词句,我觉得我的生命充满了光明。”

登顶中国诗词大会,外卖小哥雷海为赢的不止这一场

在当今中国,不管职业的高低,能够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爱好本来就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情,再取得一定的成就更不容易了。

从决赛一开始,雷海为就表现出了一种“赢了光彩,输了自然”的淡泊。甚至是在雷海为获胜后,也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兴奋。仿佛他只是在平淡的生活中,顺手拿了个冠军,而这之后生活继续,波澜不惊。

即使在夺冠成名(节目播出后)后,雷海为依然在杭州送外卖,面对各路记者的采访,谦逊随和,泰然处之。

主持人董卿曾点评雷海为: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我觉得你所有在日晒雨淋,在风吹雨打当中的奔波和辛苦,你所有偷偷地躲在那书店里背下的诗句,在这一刻都绽放出了格外夺目的光彩。”

登顶中国诗词大会,外卖小哥雷海为赢的不止这一场

身份的不同可能会使我们的生活出现各种各样的差距,而这些差距总会把我们分成三六九。诚然,阶层有分化,社会地位也确实有高低,文化艺术也分高雅和低俗。但高雅的艺术便只能高悬殿堂之上,只有少部分的精英人群才可以触及吗?

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的瑰宝,是璀璨历史中的明珠,只有在进入阅读的时候,在面对不会说话的文字面前,我才能感受和你是平等的身份。

文化没有高低,人也没有。外卖小哥雷海为在中国诗词大会击败北大硕士彭敏夺冠,用十三年如一日的读诗背诗证明了:读书和学习并无关身份和地位,平不平等还是取决于你够不够热爱,够不够努力。

他赢的不仅仅是和北大文学硕士的一场较量,赛场外读诗的十三年,他赢的是自己的人生。那股支持理想的力量真的太强大了。

登顶中国诗词大会,外卖小哥雷海为赢的不止这一场

第一次登上舞台时,雷海为说的: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这句话送给我们每一个正在奋斗的人,祝今后好运。

崇艺文化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关注公众号,后台回复“授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