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竺古道——西藏文化和自然遺產的老司機

西藏,神秘而古老,是淨滌心靈的神聖之地,是夢想中的詩和遠方。西藏,融合著美麗的到達和精神的共鳴,在這片神奇土地上,分佈有1400多處自然和文化遺產資源。

圍繞近期備受關注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我們聚焦西藏人文與歷史、自然和文化,繞不開一條私藏雪域高原美與內涵的神秘古道。它,橫貫祖國西部,沿途的名勝、佛殿、古堡、寺廟、遺蹟、民俗、文化無不彰顯著西藏的獨一無二。

她,就是唐竺古道。

唐竺古道——西藏文化和自然遺產的老司機

這是一條象徵著民族交好的和親之路,大唐的文成公主和尼泊爾的赤尊公主,先後入藏,嫁給松贊干布,從此,兩國使臣和商人往來不斷,踏出了一條五六千公里的“黃金路”。

這是一條心懷信仰的求法傳道之路蓮花生大師一路顯現神蹟、降妖伏魔,進藏傳授佛法;此後,東西高僧往來絡繹不絕,弘法取經。

這也是一條連接世界相互成長的友誼之路,王玄策遠赴天竺取蔗糖之法,阿尼哥從尼泊爾到元大都建造宮殿,來唐使者經此引入外來作物。

這更是一條漢藏一家親的和平之路,乾隆皇帝派福康安率領1萬7000名清軍入藏救援。福康安每天強行軍18個小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擊廓爾喀侵略軍,從而成就乾隆皇帝“十全武功”。

唐竺古道——西藏文化和自然遺產的老司機

唐竺古道,一路冰川、峽谷、湖泊、草原盡覽,既有動人的傳說故事,也有瑰麗的自然美景,豐富眾多的歷史文化遺蹟。

這裡有中國最大的鍍金銅坐佛—扎什倫布寺的強巴佛;有世界最高的宮殿—布達拉宮;這裡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有世界上最高的寺廟—絨布寺。這裡還有中國最早的一幅反映民族團結的畫卷—唐初畫家閻立本畫的《步輦圖》,它描繪了公元641年,唐太宗接見吐蕃使者祿東贊來迎文成公主入藏時的情景。有中國少數民族三大史詩之一的《格薩爾王傳》,作為是世界上最長的史詩,單詩就有100萬至150萬行。

千年古道,人文走廊,除卻聞名遐邇的中國之最和世界之最,數不盡的自然和文化遺產正在等待世人滿懷驚喜的目光,去發現,去崇敬,去保護,去珍視。

讓我們看看唐竺古道還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文化和自然遺產。

孜珠寺,雪域山巔的雍仲苯教

唐竺古道——西藏文化和自然遺產的老司機

孜珠寺是藏東地區現存規模最大、教徒最多的苯教寺廟之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二三千年。這裡異峰突起,挺拔險峻,怪石嶙峋,禪洞疊疊。登臨海拔4800米時,孜珠山那奇異陡峭的山峰形狀如同龍脊,巍峨雄奇驚人心魄,在西藏幾乎沒有與之可比的!

每年6月底,孜珠寺有一年一度的法會和跳神舞蹈。從藏曆(漢歷同)雞年起算,孜珠寺每13年舉行一次大型的講求因果,教人行善,倡導和平的苯教神舞—《天堂與地獄》,現在全藏地區,唯有孜珠寺保留和可以重現此舞的原貌。

贊丹寺,藏北小布達拉宮

唐竺古道——西藏文化和自然遺產的老司機

贊丹寺建於1667年五世達賴之時,相傳這裡就是史詩《格薩爾王傳》裡格薩爾王的愛妃森江·珠牧的出生地。整個贊丹寺依山而建,氣勢雄偉壯觀,分紅白兩個建築群,遠看外形酷似布達拉宮,是藏北地區最早的黃教寺廟。寺內珍藏大量的佛像、壁畫、藏經印冊等,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

羊卓雍措,天上的仙境,人間的羊卓

唐竺古道——西藏文化和自然遺產的老司機

西藏三大聖湖之一,位於雅魯藏布江南岸、山南浪卡子縣境內。羊湖是高原堰塞湖,大約億年前因冰川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湖面海拔4441米,東西長130公里,南北寬70公里,大約是杭州西湖的70倍。羊卓雍措中有大小島嶼21個,島上生活著各種候鳥,使這裡成為西藏最大的水鳥棲息地和野生禽類的樂園。

羊卓雍措湖光山色,景色如畫,仿如置身人間仙境,羊湖是集高原、湖泊、雪山、島嶼、牧場、溫泉、野生動植物、寺廟等多種景觀為一體的、獨特的自然風景區。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水。

宗山古堡,抗英遺址英雄城

唐竺古道——西藏文化和自然遺產的老司機

江孜宗山古堡也叫江孜古堡。位於西藏江孜縣城裡,因古堡所在的石山叫宗山,“宗”,在過去的西藏是行政單位,相當於縣。所以這個城堡實際上就是縣府。民主改革以前,西藏政教合一,縣府既是官府,也是寺院,宗教色彩很濃,城堡實際上也可以說是一座宮殿式的寺院。

這裡是1904年西藏人民抗擊英國侵略軍的地方,江孜宗的所在地,也是電影《紅河谷》的拍攝地。1961年,宗山抗英遺址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來在宗山下面的廣場上建江孜宗山英雄紀念碑。1996年,中共中央宣傳部定為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2009年,被評為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

扎什倫布寺,不光是一座寺,還是一座城

唐竺古道——西藏文化和自然遺產的老司機

扎什倫布寺,也稱“吉祥須彌寺”,是西藏日喀則地區最大的寺廟,為歷代班禪喇嘛駐錫之地,與拉薩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稱格魯派的“四大寺”。

這裡,有著500多年曆史,有世界最大的銅鑄強巴佛,57間經堂,3600多間寺院建築,常駐寺中修習800多位喇嘛。寺內文物眾多,有大藏經和格魯派三大祖師的經典著作及歷代班禪的經典著作、歷代班禪經師的著作、貝葉經、金汁書寫的佛經等,還藏有許多古代藏文經典,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絨布寺,離天空最近的寺廟

唐竺古道——西藏文化和自然遺產的老司機

位於珠峰腳下的上絨布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廟,海拔5150米。寺院分新舊兩處,舊寺位於新寺以南3公里處,靠近珠穆朗瑪峰,尚存蓮花生大師當年的修行洞,以及印有蓮花生手足印的石頭和石塔等。

圍繞絨布寺有一條轉經道。大殿前是一座雕樑畫棟的看戲臺,每逢重要節日,當地的群眾都會到這裡看喇嘛演戲。每到藏曆四月十六,會跳一天的羌姆舞,人流躥動在佈置一新的絨布寺內外,山上新的綠色經幡迎風飄動,寺廟到處都掛起了彩色的旗子、經幡和裝飾物。

丁青熱巴舞,藏東的“吉普賽”舞

唐竺古道——西藏文化和自然遺產的老司機

丁青,在藏語中意為大鵬鳥之子,素有“熱巴藝術之鄉”的美稱。

熱巴,主要流傳於昌都地區,是一種由鈴鼓舞為主,伴有舞蹈、朗誦、戲劇、雜技、氣功、武術為一體的綜合表演藝術。熱巴的前身是西藏原始宗教“苯”教的“巫術”和“圖騰舞”。由於丁青熱巴悠久的歷史、神奇的傳說、獨特的風格、豐富的內容、高超的技巧、風趣的說辭、奇特的面具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雪域高原上古老燦爛文化藝術中一朵多姿多彩的奇葩。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

羊卓姜諧,羊湖邊的古老民間歌舞

唐竺古道——西藏文化和自然遺產的老司機

“羊卓”是指位於羊卓雍湖一帶的浪卡子縣。 “姜諧”即“打狼歌舞”,是在薩迦地方政權時期產生的一種完整的民間歌舞表演藝術形式,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羊卓姜諧具有詞句優美,樸實易懂的特點,帶有強烈的生活氣息。2006年羊卓姜諧被列入西藏自治區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羊卓姜諧由十六個演員組成,其中有六個女歌手和十個男歌手。由“諧本”即歌師一人通過說順口溜來介紹內容,此順口溜叫“江雄”,同時歌師負責擊打小鈸,男女歌手錶演“諧旺歌”和“諧給”舞。“諧旺”以歌為主,輕輕舞動。它的歌詞傳說是蓮花生授記的,共有22首“諧旺”歌曲。“諧給”以舞蹈為主,口頭誦領藝訣,有22個舞段。

藏戲,來自青藏高原的讚歌

唐竺古道——西藏文化和自然遺產的老司機

藏戲的藏語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據傳藏戲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劇目內容又多是佛經中的神話故事,故而得名。2006年5月20日,藏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藏戲起源於8世紀藏族的宗教藝術。17世紀時,從寺院宗教儀式中分離出來,逐漸形成以唱為主,唱、誦、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結合的生活化的表演。演出一般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頓”,主要是開場表演祭神歌舞;第二部分為“雄”,主要表演正戲傳奇;第三部分稱為“扎西”,意為祝福迎祥。

藏戲唱腔高亢雄渾,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聲幫和。藏戲的服裝從頭到尾只有一套,演員不化妝,主要是戴面具表演。藏戲有白麵具戲、藍面具戲之分。

後記:

一條古道,連接起漢藏的民族情誼,見證了唐朝以來的古今歷史,串聯起獨具特色的西藏藝術文化。她,不止是一條路,更是西藏的文化標籤,是整個西藏文化和自然遺產的濃縮,是造物主對西藏最美好的饋贈。這些遺產是文化之魂,是精神之根,理應獲得更多的關注,世世代代保護並傳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