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诈骗老妇缘何频频得手

2017年12月17日下午,金寨县一名男子向警方报案称:其70多岁的母亲王秀兰(化名,下同)在前一天早晨买菜回家途中,被3名女子以消灾为名骗取现金2500元,金戒指一枚、金耳环一对以及腌制咸鹅一只。接到报案后,金寨警方随即展开调查,一个专门针对老年妇女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浮出水面。

谎称“神医”消灾 专盯老太骗钱

通过受害人王秀兰的陈述,民警基本还原了该案的大致案发经过。

案发当日早晨7点多,受害人王秀兰去菜市场买菜回来的路上,一名中年妇女向她打听附近是否有一位从外地回来的“陈医生”,声称找该医生看病。王秀兰摇头称不知晓,该妇女便询问另一名路人,该名路人声称知晓这位“神医”,并告诉王秀兰,自己有个亲戚患重病也是由这位神医治愈,并且很热心地提出可以带路。在走了几百米后,该路人指出前方走过来的一个人说,这是“神医”的孙女。随后便询问能否去找“神医”看病,“神医孙女”称家里在“祭人”,陌生人不能进去,要先通报,让她们在远处等候。后“神医孙女”返回,告知王秀兰家有灾难,其本人不能摔跤,摔跤会半身不遂等等,需要拿钱压着破灾。王秀兰信以为真,将钱财和值钱的首饰悉数交给了“神医孙女”。

办案民警通过公安案件系统查询发现,自2016年以来,六安周边县区受理了多起类似诈骗案件,且都已被列为刑事案件。对比分析后发现该犯罪团伙具有一定的作案规律:一是受害者多为年纪较大的农村或城镇妇女;二是犯罪时间集中在上午7-10点之间;三是犯罪地点相对固定,主要是六安城区及周边县区农贸市场、路口等人流聚集地;四是犯罪手段为三人分工配合,以“找神医看病花钱消灾”的方式实施诈骗。

民警巧计追踪 骗子悉数落网

办案过程中,通过实地走访、询问相关被害人、摸底排查等手段,民警逐渐掌握了3名犯罪嫌疑人的画像,并通过视频侦查等技术手段,确定了犯罪嫌疑人的真实身份和行动轨迹。

2017年12月19日,3名犯罪嫌疑人落网前,刚在金寨农贸市场用相同方式骗了一位老奶奶,而骗来的钱还没来得及数……

审讯过程中,犯罪嫌疑人林某交代,其在2016年下半年的时候认识的犯罪嫌疑人杨某和张某,三人经常在同一麻将馆打牌。因都是无业,没有经济来源,遂一起商议“搞点钱花”。作案中,三人有着具体的作案计划和分工。第一人负责寻找受害者,以问路、寻找“老神医”之名进行搭讪;第二人随后出现,谎称认识“老神医”并带路,并指出第三人是“老神医孙女”,进而骗取受害人钱财。经查,3名犯罪嫌疑人共同多次到金安区、裕安区、金寨县、舒城县等地,骗取老年妇女财物,共计诈骗现金39100元、诈骗部分黄金首饰价格计14323.50元。案发后,张某亲属代为退还30300元给部分被害人并取得谅解。

2017年11月20日,金寨县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人林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处罚金5万元;被告人杨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处罚金4万元;被告人张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处罚金3万元。同时责令3名被告人退赔剩余赃款及赃物折价款,发还相关被害人。一审宣判后,杨某、张某不服提出上诉。2018年4月,六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维持了被告人林某、杨某的一审判决,对被告人张某依法改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3万元。

老人总易上当 原因令人深省

为什么犯罪分子要将目标锁定到老年妇女身上?据该案3名被告人交代:因为老年妇女比较容易上当,而之所以选择上午7-10点左右在农贸市场、路口等人流聚集地附近作案,则是因为这个时间出现在这些地方的老年妇女身上一般都装有现金,如果让她们回家拿钱风险较大,容易被家人发现阻止。即使最后被人识破,也能及时从现场逃窜。

现如今,老年人被诈骗的案件报道在各类媒体上屡见不鲜,为什么罪犯会屡屡得手,值得深究。承办该案的金寨县法院杨显明法官认为,主要原因是老年人缺少防范意识,特别是偏远山区,一些老年人文化水平较低,比较迷信,再加上精神孤独、缺少陪伴,犯罪团伙精心编造的故事,容易取得老人信任。如何避免或者减少类似案件的发生?金寨县法院副院长冯克钧认为,应加强针对基层老人的反诈骗宣传,而且宣传方式要更有针对性。不能仅仅发发传单、发送短信,或者每年举行一两次集中宣传了事,建议把老年人受骗的典型案例编成情景剧、地方戏曲等进行巡演,便于文化程度低的老人接受。另外,老人的子女、亲属平时也要有意识提醒老人提高警惕,了解新型诈骗手法,还应关注老人的异常动态,及时发现、制止上当受骗。( 郭洪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储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