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蘇權科:港珠澳大橋背後的40年中國橋樑史

央廣網北京6月27日消息(記者柴華)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見證》今天播出:《蘇權科:港珠澳大橋背後的40年中國橋樑史》。

“要致富,先修路”,這句話在改革開放之初,是再深入人心不過的口號。然而1988年,蘇權科碩士畢業被分配到廣東省交通科學研究所工作的時候,中國的橋樑建設仍十分落後。以當時的技術條件,連施工中基本的安全都難以保證。

蘇權科:我們一個工人扛著水泥包,從小船上往岸上走,都搭個板嘛。旁邊有快船過來,湧浪過來晃一下,人就掉下去了。

發展的迫切需求,促使中國人開始如飢似渴地學習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經驗。從架橋技術到施工管理,再到原材料,每一樣都那麼新鮮。

蘇權科:像世界銀行這些機構,它可以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貸款,會派一些專家、諮詢機構,來幫助你搞設計、搞工程管理。同時也把我們的人派到國外去,1994年就派我到美國去,主要是高速公路建設管理。

交通運輸部原總工程師鳳懋潤:80年代是學習和追趕,90年代是提高跟緊跟,新世紀是創新和超越。

2003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准三地政府開展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2009年10月28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進入實施階段。這時,中國的造橋技術、建築材料、施工管理水平早已經今非昔比。

蘇權科:你需要多大的吊裝,我在工廠裡面把它造出來以後,在海上去安裝,從施工決定設計到需求引導設計。

蘇權科們用了整整14年時間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2018年元旦前夜,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亮燈。這座璀璨的跨海大橋是中國橋樑遞出的一張嶄新名片。

蘇權科:實力可以這麼說,再複雜的橋,我們在國家科技創新能力的支持下,有辦法有能力把它建起來。

“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將在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正式通車,全長55公里,一橋飛躍伶仃洋,珠海、香港、澳門間的行程將只有短短30分鐘,粵港澳大灣區的雄偉藍圖就在前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