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樹坪特大橋——見證“煤海明珠”的美麗嬗變

在韓城市北部黃河之濱,秦晉交界的龍門,鑲嵌著一顆“煤海明珠”——桑樹坪鎮。 這是一個夾在兩山之間順河而建的小鎮,流淌的那條河叫鑿開河,相傳是大禹父親所開。宋代開始,被稱為"冶戶川"的鑿開河周圍,煤礦星羅棋佈,冶鐵者達到七百餘戶。七十年代,國家在這個稱為冾戶川的地方建設礦區,天南地北的人便蜂擁而來,多年來,煤炭產業的快速發展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而由此引發的部分地面塌陷,房屋裂縫等地質災害也開始出現。

2015年8月1日,負責修建桑樹坪特大橋的中鐵一局蒙華鐵路十標四工區建設者進駐桑樹坪鎮,這裡的鉅變也隨之展開。

桑树坪特大桥——见证“煤海明珠”的美丽嬗变

因地制宜 補平空洞架起一道道連續梁

被稱為浩吉鐵路全線八大控制性工程之一的桑樹坪特大橋位於韓城市桑樹坪鎮,瀕臨煤礦採空區塌陷邊界通過,為跨越鑿開河、下桑鐵路、宜集韓公路、煤運皮帶長廊、材料運輸軌道及龍門公路而設,全長3294.59米,主體幾乎全部架設在煤炭採空區之上。架設過程中,累計鑽孔樁設計1011根,挖井基礎設計6個,承臺設計79個,墩身設計85個,連續梁設計1655米。

大橋架設前,經過安全質量部門的多次評估,項目部因地制宜,決定對已揭露採空區進行注漿處理,使地質穩定與運輸安全都得到了進一步保障。自2015年8月進入採空區開始,項目部組織十五家施工隊500餘名工人共同施工,向空洞部分60多米深的地下累計注漿5萬方,改善採空區面積達3萬多平。

2018年5月7日,巨型架樑機穿過禹門口隧道進入十標管段內,架樑工作全面開啟。大橋施工階段,每日單墩投入人工達20人,並按照節點工期提前3天完成了大橋全部工程並驗交完畢。工區在拉通路基運梁通道過程中,每日投入勞動力約50餘人,機械設備8部,提前1天完成了龍門黃河大橋至桑樹坪特大橋運梁通道的全部工程,有效保障了首梁的成功架設。

桑树坪特大桥——见证“煤海明珠”的美丽嬗变

危房搬遷 移民新居建設造福一方百姓

大橋架設前,項目部對當地存在安全隱患的危房進行了集中徵遷改造,徵遷線路途經桑樹坪煤礦兩個家屬區及桑樹坪煤礦生產區,崖岔村三組和二組,拆遷總面積93745平方米,涉及拆遷居民772戶,其中重大拆遷8處。

為保證大橋的順利架設,工區黨支部書記吉俊華帶領工區外協人員,走進當地居民家中,挨家挨戶協商徵遷事宜。他們一邊進行工地調查,迅速熟悉周邊環境、地方職能部門以及熟知地方較有影響力的人群,理順徵拆渠道。加強與各界的溝通,講明工程本身對地方經濟發展的作用,得到了各部門的理解和支持。

徵遷改造後,加油站、交通局龍門公路辦宿樓、超限站辦宿樓、桑樹坪煤礦生產區、洗煤廠、桑樹坪煤礦家屬區、運管站等集中生產生活區搬進了新蓋的十幾幢大樓,當地居民、工人的生活也得到了安全保障。

桑树坪特大桥——见证“煤海明珠”的美丽嬗变

今日桑鎮 見證“煤海明珠”的美麗嬗變

30多年來,桑樹坪煤礦排放的約300萬噸煤矸石,在礦區東南方向的黃土溝谷中,日積月累形成了一座900萬立方米的大型矸石山。長期以來的露天堆積不僅影響了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更對自然環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壞,為了還礦區一片綠水青山,中鐵一局蒙華鐵路十標四工區聯合當地政府及桑樹坪煤礦,積極通過多項治理措施,為礦區生態環境的恢復付出努力。

站在山頂平臺上,“天池”中倒映著藍天白雲,茂密的香根草在清風中搖曳;山坡上,梯形設計的護坡錯落有致,紫色的苜蓿花兒點綴著滿山翠綠。如今的矸石山上已栽種數千株松樹、槐樹、冬青等,植草面積約2.3萬平方米,儼然一座蔥翠的生態園,盤旋上空的飛鳥隨處可見。不遠處,穿越在煤炭採空區之上的桑樹坪特大橋宛如一條長龍與鬱鬱蔥蔥矸石山交相輝映,共同守護著“煤海明珠”的美麗。

(記者 陳明順 通訊員 段寶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