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發布校園欺凌治理方案 專家:這些場所多發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一直以來,學生欺凌是影響廣大中小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多發事件和難點問題,學生欺凌預防和處置也是中小學安全工作的薄弱環節和重要內容。2017年5月,中國應急管理學會中小學校園安全專業委員會發布了《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報告顯示,中小學生受欺凌的發生率高達25.80%。

近期,福建、山東、四川、廣西、北京等地紛紛出臺相關的治理方案,部分地區還公佈了中小學校園欺凌防治、舉報聯繫電話。其中,北京市東城區更是明確規定,如發生欺凌事件,各校應在10分鐘內口頭上報。

一、校園欺凌主要發生在哪些場所?

今年年初,北京市教委發佈《關於貫徹落實〈教育部等十一部門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的實施方案》,各區教委和學校要結合本區本校實際,研究制定本區本校加強學生欺凌綜合治理工作的實施方案,建立綜合治理長效機制。經過半年左右的籌備,北京市東城區、海淀區、朝陽區、豐臺區、石景山區、延慶區等各區都建立了由多部門共同組成的防治中小學校欺凌領導小組,來統籌領導和指導本區學生欺凌防治工作,協助各中小學校穩妥處置欺凌事件。許多區還公佈了區級的中小學校園欺凌專屬的防治、舉報聯繫電話。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青少年工作系副教授宋燕慧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校園欺凌主要發生在偏僻、隱蔽的場所:“偏僻的隱蔽的場所一定是他們施暴的一個重要場所。校園欺凌主要發生的地點就是廁所,就是不可以安監控器的地方,廁所、學生宿舍內部,另外就是上學和放學的路上。欺負這個問題,一般是發生在認識的同伴群體之中的,它有一個很顯著的特點,就是雙方力量的不對等。這種不對等就是強對弱,或者一個群體對一個個體。”

從目前曝光的校園欺凌事件來看,在廁所的施暴率確實是比較高的。北京延慶的一所中學就曾在廁所發生學生被逼吃糞便的事,後來得到了教育部門和公安部門的聯合關注與行動。

在缺乏約束的場所,一起起校園欺凌時有發生,不僅對被欺凌學生本人造成較為嚴重的心靈和身體的傷害,也讓學生家長憂心忡忡:“我的孩子今年9歲,在北京東城的一家小學上學。我會有時候在他放學的路上主動問一問學校裡發生的情況,有沒有和小朋友打架或者有沒有被人欺負。這些年在網絡上了解到一些校園暴力的情況。作為家長,雖然這些事件沒有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但聽到以後還是會心有餘悸,肯定會有擔心。”

二、產生校園欺凌的根源究竟在哪兒?

記者調查發現,許多校園欺凌事件的背後,大多存在深深淺淺的家庭問題,而父母不能陪伴子女則成為了共同的原因之一。孩子和家長之間缺乏溝通,缺乏愛的信任,當孩子出現被欺凌或欺凌他人的情況時,都無法和自己最親近的家人在一起,或者拒絕交流問題。

北京東城的這位學生家長也表示:“我從家長的角度感覺到,一定要多和孩子溝通,多和孩子談心,主動關心孩子在校園裡的情況,孩子發生什麼事就會和家裡人說。即便孩子真的發生被欺負的事,只要願意和家裡人說,尋求我們做家長的幫助,我想也能避免一些更大的傷害吧!”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專家李玫瑾也表示,欺凌問題本身反映了家教問題:“校園暴力,這實際上是全世界面臨的一個問題。因為青春期,就在小學後期到中學,是孩子暴力行為的一個高發期。這裡面我們要防兩個問題,一個是自己的孩子不要欺負別人,還有一個是自己的孩子不要被別人欺負。那麼自己的孩子不要欺負別人,這是什麼,這是一個家教問題,就是我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什麼情況不能做,你越有力量越不能欺負比你弱的。”

北京市教委要求,各區政府督導室要加強對學生欺凌綜合治理工作進行督導檢查,對在督導檢查中發現的突出問題,要進行督促整改,對拒絕整改和整改不到位的要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從具體落實情況看,豐臺區明確提出建立學生欺凌防治工作培訓考評、問責處理、依法治理長效機制,在教育行政幹部、校長、教師培訓和考評中增加學生欺凌防治內容,細化培訓內容、範圍、次數和要求,細化納入考評內容和標準,細化問責處理規定等。(記者:李文蕊 編輯: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