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商業地產:什麼是值得經營的事?

正文共3115字,預計閱讀時間8分鐘。

從近期一線城市的商業地產存量增幅,可以想象未來十年的競爭會有多壯烈,絕非三言兩語能說完劇情。

新零售商業地產:什麼是值得經營的事?

2016年全球新建購物中心1250萬平米,中國以575萬平米新建面積佔據全球最大份額。資本的邏輯傾向於投入回報大於經濟增長的項目,大者恆大的競爭力就會更加劇。

新零售商業地產:什麼是值得經營的事?

商業地產的馬太效應非常明顯,北上廣深的回報率會比較穩定。即使如此,還是會有很多的變數。

如何應對未來變化

所以,很多人常問一個問題:“在未來的十年裡,會有什麼新變化?”

但是,卻很少人有會這樣問:“在未來的十年裡,有什麼不會變的?”

這麼問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1、能掌握十年增長的核心,必然是你值得經營的事。

2、有效增長的策略,必然是建立在未來生態的應對。

未來的十年除了是資源之爭,還是一場內修之爭,就算提前想多了也很值得(見笑了)。言歸正傳,真正影響商業地產的增長核心是:

坪效變量

國內商業地產商很少會以商戶坪效的角度來考量,然而,策略的關鍵點就在於這個“變量”。

首先排除不符合硬性條件的變量。零售經濟85%來自線下實體,但大部分是零散的(感覺沒賺到什麼錢),小部分集中了(投資回報率很好)。所以,什麼是地段好?

瞭解坪效變量,會對開鋪選址以及買/租寫字樓的判斷會有點幫助。其實細節很多,只寫大致方向:

比如半徑500米範圍內,沒有8-10幢以上的甲級寫字樓(或住宅大樓)、沒有地鐵出口的商圈、商場的商鋪淨高不到3米5以上,任一條件少一項,坪效至少下降30%。

只要脫離這些硬性條件的商業地產,不會有高頻次消費、不會有號召力的頭部企業進駐,大多數開發商也不會自持,會切開散售給小商戶加速資金流轉。

這樣的商業地產通常投資回報很難到5%,要引來流量、提高坪效的商鋪經營更是難上加難。

而好的地方,只會更好,無論是租金回報還是店鋪經營的效益。從觀察人潮的熱力點,可經營的地段大部分是前面提到的範疇裡:

新零售商業地產:什麼是值得經營的事?

新零售商業地產:什麼是值得經營的事?

熱力點就是人潮聚集的多寡(不同的獲取樣本,人潮分佈情況會稍微有所不同)。重點是,熱力點是聚集化的,越聚集的地方轉型新零售、進行O2O的效益也會更好。

紅色的熱力點也參雜了外地遊客到訪的原因。所以,為什麼有些大型購物中心的主力店會扎堆的靠攏,更多的是品牌形象宣傳的作用,為的是放眼全國的經營。

另外,青綠色的熱力點是一般商家比較容易進駐的,也有一些硬性條件

  • 半徑500米範圍內有兩座知名大學(或兩家大型購物中心)的商圈;
  • 有歷史積累、能代表城市文化的小吃一條街(或購物一條街)的商圈;
  • 通往近郊知名景點,距離高速路口500米內佔地千畝的休閒購物中心;

這些硬性條件說到底,基本都是消費行為的慣性,能形成聚攏效應就會有更好的增長機會。簡單來說就是:向好靠攏,好會更好。

經營關鍵是坪效盤活,贏過成本

關鍵是盤活商業空間的變量

從城市規劃到購物中心都是同理,完善業態是宏觀的,是需要刻意引導的逐步過程。可以閱讀 黃奇帆3萬字長文解讀經濟大勢 ,非常精闢的報告,把投、融、活、退的階段都講全了。

回到商業操作的本質問題,以購物中心來說,除了地段和商家的展店策略有關之外,還有什麼原因讓商家願意進駐?

答案是:購物中心本身具有吸引人潮的賦能,也就是“主動造勢”的能力。

新零售商業地產:什麼是值得經營的事?

象徵地標活力的主動造勢,購物中心的經營和商家的經營,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這麼說吧,資本化的增長分為兩種,一種是講究“規模”,一種是講究“效益”,坪效就是效益的體現,主動造勢就是企圖拉動效益的展現

以目前零售經濟到商業地產的情況,都是供過於求的狀態,如果是以成本為主導的商業地產,招商能力和業態運營能力通常就會偏弱。

從表象來觀察,就是那種連造景都很敷衍的、裝置藝術很簡陋的,或是隻有“創意產業”這樣的抽象口號而沒有具象表現的,效益增長絕對乏力。

舉一個有趣的現象,香奈兒為什麼要開快閃店?從財務報表很明顯的看到,再大的品牌也需要持續注入活力。

新零售商業地產:什麼是值得經營的事?

現實就是這樣,能帶動消費力(效益)的,永遠都是靠著一種披著表層的東西。在未來十年裡,商業地產的營銷、運營人才是一種稀缺資源。

主動造勢提高坪效的變量要素

那麼,主動造勢提高坪效的變量要素有哪些?

1、施力點或是差異化,全是一個意思,都是在層層篩選的過程之後,找到自己有利的位置。舉個簡單的例子,可以這麼看:

新零售商業地產:什麼是值得經營的事?

方塊大小就是支出佔比

也就是說,從消費者習慣的支出比例上,找到對自身有利的施力點,產生獨特經營的定位,然後逐步擴大經營生態。

新零售商業地產:什麼是值得經營的事?

施力點除了確定招商的重點方向,也是定義場景化營造空間的方向,一座購物中心的施力點越多當然也就越好。

整個商圈生態、某些購物中心一定有特別強勁的經營類別,對經營同樣類別的商鋪,就非常適合入駐。

總之,瞭解一個商圈、一座購物中心的生態規劃還是挺值得的事。

2、所謂的場景化營造空間,是以公共空間賦能,來提高商業空間的附加值。

比如說環保、時尚、藝術、二次元、多媒體科技可視化等,公共空間的裝置(包含外圍廣場)或內部庭廊舉辦的活動,要和經營主力類別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新零售商業地產:什麼是值得經營的事?

以主力店和潮牌為施力點的上海iapm(新鴻基)活動和品牌、經營的關聯性級強

另外,對於一站式大型購物中心綜合體來說,公共空間佈置的場景以及舉辦的活動,可以按每層樓的經營屬性進行相結合。

如果還能搭配錯落規劃的餐飲區域,讓人潮可以引流到最頂層,那麼商家的坪效就會提高許多。

新零售商業地產:什麼是值得經營的事?

餐飲和電影院是人潮駐留的基本配備,單靠這些是不夠的。另外,兒童教育(遊樂園)、蛋糕烘培、美妝美甲、健身SPA、手工創作、生活講座等體驗業態也是一種賦能的主流方向。

總之,無論是定期或長期的活動,黏度,才是購物中心的主要作用。無論是商家還是商業地產,對於人潮駐留的體驗業態,都是值得經營的方式。

3、多元化空間運用包含集會講座、展覽、內購會、休閒活動中心等短租功能。

新零售商業地產:什麼是值得經營的事?

將公共空間與進駐的商家,或是第三方策展進行合作,帶來的是1+1>3的人潮效果,而且帶來的是優質的消費者。

或是將難引流的區域、人潮較少的樓層,或是較難產生銷售的樓層作為VIP積分兌換(退稅)的專屬貴賓服務樓層,提高優質客戶的忠誠度是很好的辦法。

新零售商業地產:什麼是值得經營的事?

目前很多商業地產高樓層作為寫字樓銷售(或長租),如果有個健身中心的寫字樓其實還蠻吸引人的,比如曼谷新的住宅樓盤都配置泳池和健身房,這些對於提升坪效的價值非常有幫助。

美國權威市場調查機構J.D. Power發佈“2017酒店忠誠度計劃滿意度研究”。

針對過去12個月裡旅行次數超過5次的4,826名酒店忠誠度計劃會員進行調查,最終根據四大因素:獲取和兌換積分的便利性(35%)、積分獎勵(27%)、賬戶管理(22%)和會員交流(16%)評分。萬豪禮賞以806分位居第一,凱悅天地和希爾頓榮譽客會緊隨其後。萬豪禮賞排名第一的主要原因是其多樣的兌換選擇和合作夥伴選擇,更多的選擇意味著更高的會員滿意度

總之,消費者是分層級的,用空間提供獨特服務留住優質的消費者,是聰明的

說這些,不是在提供什麼指導建議,只是在尋找商鋪的時候的判斷。當然,有能力投資一個幫我賺錢的商業地產,會更爽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