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C香港牡蛎礁恢复项目正式实施

5月底,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全球及香港团队,与合作伙伴香港大学、后海湾牡蛎养殖协会一起,在位于香港西北部的后海湾,建造了首个牡蛎礁恢复项目点。TNC希望通过该项目,恢复这里极具保护价值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并帮助保护当地水产养殖业所形成的文化遗产,以及提高社区的环境管理。

TNC香港牡蛎礁恢复项目正式实施

香港后海湾,TNC香港牡蛎礁恢复项目的建设现场。礁基采用了当地传统的牡蛎养殖方式,即由排列整齐的混凝土杆作为礁基。摄影:©Kyle Obermann

牡蛎是大自然的滤水器,尤其是香港本地牡蛎可谓是世界牡蛎中的滤水冠军,每只成年牡蛎每天可过滤超过700升水,有效减少水中过多的氮元素,提高水质。同时,牡蛎礁为各种海岸生物提供食物和庇护所,从而提高渔业产量,并可有效阻减台风等极端天气对海岸的侵蚀。数百年来,牡蛎也已成为香港城市经济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世界闻名的蚝油就是在这里被开发出来的。

TNC香港牡蛎礁恢复项目正式实施

图为项目建设完成后,俯拍建成的3个四米见方的牡蛎礁地块。摄影:©Kyle Obermann

然而,数十年的石灰疏浚、沿海开垦和过度捕捞已使得这里的牡蛎种群减少,损害了水产养殖业的长期发展,同时也影响了牡蛎礁群带给香港水域,甚至深圳、珠三角地带生态圈的多种生态作用。TNC香港项目保护总监周璐璐表示,TNC将和当地社区合作开展为期两年的监测,希望通过项目实地试验,初步改善和恢复海岸生物多样性,并通过总结最佳实践促进香港牡蛎的可持续养殖。最终目标是探索在粤港澳湾区建立一套海岸栖息地恢复的保护模型,并通过实地示范,在大湾区进行推广,实现牡蛎礁的多种生态服务功能。

TNC香港牡蛎礁恢复项目正式实施

摄影: ©Kyle Obermann

在全球范围内,TNC有150多个牡蛎礁恢复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整个项目中,TNC香港团队将全球经验与香港后海湾本地社区的传统实践进行了结合,这种做法贯穿于整个项目的设计、实施和监测阶段。例如,为了给牡蛎提供附着物,不同于以往在北美项目中使用的建立多个小方块组成的牡蛎堡(Oyster Castle)的做法,在香港的礁基是混凝土杆,这是当地的牡蛎养殖协会建议的,是他们惯用的牡蛎养殖的传统方法。目前,TNC已在那里建成了四块礁石地块,由混凝土杆和回收的牡蛎壳组成。

TNC香港牡蛎礁恢复项目正式实施

一位香港流浮山的村民,正在参与TNC香港牡蛎礁恢复项目建设中。摄影: ©Kyle Obermann

在建造牡蛎礁之前,TNC和香港大学的太古海洋科学研究所(The Swire Institution of Marine Science,SWIMS)进行了对包括后海湾在内的香港不同水域的牡蛎礁栖息地恢复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一方面,近年来香港和珠江三角洲牡蛎礁大量被破坏;另一方面,本地牡蛎被证明具有强劲的生长能力——每平方米可容纳25万只牡蛎幼苗。此研究显示了在香港开展牡蛎恢复工作的紧迫性和科学可行性。

TNC香港牡蛎礁恢复项目正式实施

摄影: ©Kyle Obermann

作为牡蛎协会新任会长,年轻的陈树锋对这个项目充满了期待,他说,牡蛎对流浮山生态系统和社区发展都有很大价值。我们几代人在这里培育牡蛎,并将它们出售给香港和大陆市场。牡蛎改善了这里很多人的生计。

TNC香港牡蛎礁恢复项目正式实施

香港后海湾流浮山的清晨。香港人食用海鲜的数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四倍。摄影:©Kyle Obermann

如果你爱自然、爱科学、爱分享,

TNC官方微博:@大自然保护协会TN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