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張家口籍的名人有多少?你知道嗎?小編我給你一一道來(一)

在中國歷史上有上百位歷史名人都是張家口籍,可能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他們是誰,今天小編我為你整理出來前30位,給大家一一呈現。

1、黃帝

中華民族始祖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1-2] 。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史記》有傳。

歷史上張家口籍的名人有多少?你知道嗎?小編我給你一一道來(一)

黃帝 像

黃帝雖不是張家口人,但是與張家口有著深厚的淵源。

蚩尤率領的部落聯盟由於生產力水平較華夏集團略高一籌,武器製作精良又勇猛善戰,於是所向披靡,因而留下“銅頭鐵額”、“威震天下”的英名。炎帝部落無法抵擋、節節敗退,在蚩尤大軍的掃蕩下,居地全失,連一個角落也沒留下,本著同一聯合體應互相救助的原則,炎帝求救於黃帝,引發了涿鹿之戰。涿鹿之戰的戰場在何處,至今仍未有定論,《逸周書》所謂“中冀”,或為冀州中部,大體約在靠近今冀魯豫三省接界地帶的河北張家口境內。

2、炎帝

中華農耕文明的奠基人炎帝,炎帝神農氏,中華始祖,姓姜,因發明農耕,被稱神農,因以火德稱王,火姓,故稱炎帝。

歷史上張家口籍的名人有多少?你知道嗎?小編我給你一一道來(一)

炎帝 像

炎帝雖不是張家口人,但是與張家口有著深厚的淵源。

後來,兩個部落爭奪領地,展開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成華夏族(漢族),華夏族在漢朝以後稱為漢人,唐朝以後又稱為唐人,但是一直沒有棄用華夏族稱謂。

作為中華民族第一個由漁獵轉入農耕的氏族部落,炎帝神農氏族創造了中國的農業文化。

《淮南子》記載神農氏"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所避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路史.外紀》亦云:炎帝神農氏"磨蜃鞭茇,察色,嘗草木而正名之。審其平毒,旌其燥害,察其畏惡,辨其臣使,釐而三之,以養其性命而治病。一日間而七十毒,極含氣也。正是這種以身實踐和探索的精神,奠定了中國中醫學的基礎,開創了中華民族的中醫學文化。後人為了紀念他,將中國的第一部醫學著作命名為《神農本草經》。

3、蚩尤

中華戰神蚩尤

,中國神話傳說上古時代九黎部落首領,驍勇善戰,被奉為兵主戰神。相傳蚩尤面如牛首,背生雙翅,是牛圖騰和鳥圖騰氏族的首領。他有兄弟八十一人,都有銅頭鐵額,八條胳膊,九隻腳趾,個個本領非凡。約在5000多年以前,蚩尤部落與炎黃部落發生了涿鹿之戰,蚩尤戰死,其部眾大多融入了炎黃部族,形成了華夏族。

歷史上張家口籍的名人有多少?你知道嗎?小編我給你一一道來(一)

蚩尤 像

蚩尤雖不是張家口人,但是與張家口有著深厚的淵源。

關於蚩尤城的記載,見於《水經注·卷十三》涿水條記:“涿水出涿鹿山,世謂之張公泉,東北流經涿鹿縣故城南……《魏土地記》稱,涿鹿城東南六里有蚩尤城。泉水淵而不流,霖雨並側流注阪泉”。又引〈晉太康地理記〉曰:“阪泉亦地名也。泉水東北流,與蚩尤泉會,水出蚩尤城,城無東面”。故涿鹿在今河北涿鹿縣。涿水待考。蚩尤泉在今涿鹿縣。阪泉在今北京市延慶縣。 新安縣有蚩尤屋場等。

4、蔡澤

辯才卓越的秦國丞相,戰國時燕國綱成(今張家口懷安)人,善辯多智,遊說諸侯,秦昭王拜為客卿,後代范雎為秦相,曾為秦王政出使於燕,使太子丹入質於秦。《史記》有傳。

歷史上張家口籍的名人有多少?你知道嗎?小編我給你一一道來(一)

蔡澤 像

蔡澤早年曾周遊列國從師學習並向許多大小諸侯謀求官職,但沒有得到信用。有一次他請唐舉相面,說:“我聽說先生給李兌相面,說‘一百天內將掌握一國的大權’,有這事嗎?”唐舉回答說:“有這事。”蔡澤說:“象我這樣的人你看怎麼樣?”唐舉仔細地看了一番便笑著說:“先生是朝天鼻,端肩膀,凸額頭,塌鼻樑,羅圈腿。我聽說聖人不在貌相,大概說的是先生吧?”蔡澤知道唐舉是跟自己開玩笑,就說:“富貴那是我本來就有的,我所不知道的是壽命的長短,希望聽聽你的說法。”唐舉說:“先生的壽命,從今以後還有四十三歲。”蔡澤笑著表示感謝便走開了,隨後對他的車伕說:“我端著米飯吃肥肉,趕著馬車奔馳,手抱黃金大印,腰繫紫色絲帶,在人主面前備受尊重,享受榮華富貴,四十三年該滿足。”便離開燕國來到趙國,但被趙國趕了出來。

5、馮唐

敢於當面批評漢文帝的馮唐,西漢代郡(今張家口蔚縣)人,西漢大臣,其祖父為戰國趙國中丘人,他的父親移居到了代地。其以孝行著稱於時,為中郎署長侍奉漢文帝。《史記》《漢書》有傳。

歷史上張家口籍的名人有多少?你知道嗎?小編我給你一一道來(一)

馮唐 像

一句“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慷慨,一句“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的期盼,簡單的勾勒出馮唐的豐功偉績。

其祖父為戰國趙國中丘人,他的父親移居到了代地。其以孝行著稱於時,為中郎署長侍奉漢文帝。

一次漢文帝乘車遇到馮唐,談到趙將李齊才能,並感慨自己沒有廉頗、李牧一樣的將領去抵禦匈奴的侵犯。馮唐直言道:“即使漢文帝有這樣的將領,也不會任用。”漢文帝大怒,並起身回宮。之後文帝召見並指責其當眾羞辱自己,馮唐道歉說:“我這個鄙陋的人不懂得忌諱迴避。”[1]彼時,匈奴大舉進犯、並殺死都尉孫卬。漢文帝向馮唐請教當初言語的原因,馮唐回答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從。如果要支持邊防將領,必須賞罰恰當。並主張應當寬恕當時因為瞞報殺敵人數的魏尚,繼續支持其守衛邊防。文帝贊同馮唐勸諫,並派遣其去赦免魏尚,使其復職雲中郡郡守,馮唐也被任命為車騎都尉,輔佐戰事。

6、範升

東漢易學家範升,範升,字辯卿,代郡(今河北省陽原縣)人也。少孤,依外家居。九歲通《論語》、《孝經》,及長,習《梁丘易》、《老子》,教授後生。《後漢書》有傳。

歷史上張家口籍的名人有多少?你知道嗎?小編我給你一一道來(一)

範升 像

範升幼年時喪失父母,生長於外祖父家中。他喜好讀書, 9歲時就能通曉《論語》、《孝經》。長大後,就專門研究《易經》和《老子》,並以教授生徒為業。範升所研究的《易經》,是西漢宣帝時由梁丘賀這個人傳下來的,所以稱為《梁丘易》。

範升畢竟是一位儒生,他大概明於辨事,而不熟悉實際。漢明帝永平年間,他曾出任聊城縣(今山東聊城縣)縣令,很快就被免職。不久,死在家中。但在中國儒學發展史和政治思想史上,他還有一定的地位。後升為出妻所告,坐系,得出,還鄉里。永平中,為聊城令,坐事免,卒於家。

7、王次仲

楷書之祖王次仲,王次仲,名王仲,字次仲,東漢書法家(一說秦代書法家)。上谷郡沮陽縣(今河北省懷來縣大古城附近)人。少有異志,年及弱冠,變倉頡舊文為今隸書。

歷史上張家口籍的名人有多少?你知道嗎?小編我給你一一道來(一)

王次仲 像

《太平廣記》就這樣記載:王次仲是古時的神仙。那時正是周朝末年戰國時代,各國互相紛爭征伐,策士們到處遊說“合縱連橫”策略,第三次仍然如此。這下可把秦始皇惹火了,派了一千精兵,趕上一輛囚車,殺氣騰騰來到上谷,一進門就把王次仲鎖了,打入囚車,然後翻箱倒櫃把他平日寫的書簡全部抄走了。臨走,對他老父親說:“到了咸陽,你兒子要給皇上效力還算罷了,如果不識抬舉,就連你抓去一塊殺了。

第二天,王次仲被押到居庸關,他想到秦始皇殘暴無道,一股怒氣,直達上蒼,想到老父親要因自己遭難,一陣哀思,直通地府。他恨不得蹬碎囚車,肋生雙翅,飛回家去。說來也怪,這王次仲想什麼來什麼,立時覺得渾身上下有了無窮的力量,一晃肩膀,囚車散了,瞬息間,變成了一隻大鵬,一展翅便衝上了天空,直向西北方向飛去。飛到家鄉,他想到秦兵還會再來抓老父親,便拔下兩根羽毛化作兩座山峰,把他家擋在深山背後了。這兩座山峰就是今天赤城的海陀山。

8、魯勝

為往聖繼絕學的墨學家魯勝,字叔時。西晉代郡(今張家口蔚縣)人。 在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墨家學說以其鮮明的政治態度和學術思想而獨樹一幟,《韓非子》曰:“世之顯學,儒、墨也。儒之所聖,孔丘也,墨之所聖,墨翟也。”墨家主張“兼愛”與“非攻”,受到了當時統治階級的歧視,也成為儒家最大的反對派,所以在《史記》中沒有給墨子立傳。《晉書》有傳。

歷史上張家口籍的名人有多少?你知道嗎?小編我給你一一道來(一)

魯勝 像

魯勝年輕時曾在京都洛陽做過佐著作郎,晉惠帝時調任建康(南京)令。後見世道多故,便稱疾去官,專事著述。著有《墨辯注》,《刑》、《名》二篇,《正天論》等,今僅存《墨辯注》序文,文中提出“名必有形”的唯物觀點。他精通天文曆法,在任時還上書請求修改曆法。

魯勝在中國哲學史上是一位興微繼絕的人物,所以幾千年來,人們依然紀念著這位傑出的學者,唐人修《晉書》,為其立傳,在他的家鄉蔚縣把他祭祀在鄉賢祠裡,歷代修州志、府志,也都有他的傳記。而在中國哲學史上,只要提到墨子、提到名家,也無不提到魯勝。

9、趙至

西晉名士趙至, (約249-289),字景真,後改名浚,字允元,西晉代郡(今張家口蔚縣)人,寓居在洛陽。約魏嘉平初,至晉武帝太康末之間在世,年三十七歲。論議精辯,有縱橫才氣。《晉書》有傳。

歷史上張家口籍的名人有多少?你知道嗎?小編我給你一一道來(一)

趙至 像

趙至14歲時離開家鄉,到當時的首都洛陽遊學求師。一天,在太學,趙至看到一個書生正在專心地寫石經,書法十分飄逸,趙至就一直跟著他不肯離去。過了一會,他就問這位書生的姓名,書生說:“你這麼小的年齡,問我的名字幹什麼?”趙至說:“我看你的書法風格非同一般,所以問問。”書生感到趙至非同常人,就說出了自己的名字,原來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正始名士、竹林七賢的領袖人物嵇康。

趙至在求學中總是懷有更大的志向和追求。嵇康去世後,趙至開始步入仕途,先後在魏興、江夏、遼西等地為官。由於他擅長議論、精於斷案,而成為國家有名的“良吏”,並在太康初年,被推薦到京城洛陽述職。這時,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的消息,由於極度悲痛,吐血而卒,年僅37歲。

10、衛操

北魏第一功臣衛操,(?—310年)年,字德元,西晉代郡(今張家口蔚縣)人。《魏書》有傳。

歷史上張家口籍的名人有多少?你知道嗎?小編我給你一一道來(一)

衛操 像

晉徵北將軍衛瓘以操為牙門將。當魏神元時,頗自結附。及神元崩後,與從子雄及其宗室鄉親姬淡等來歸,說桓、穆二帝招納晉人。桓帝以為輔相,任以國事。及劉、石之亂,桓帝匡助晉氏。操稍遷至右將軍,封定襄侯。

晉惠帝永興二年(305年),劉淵、石勒起兵反晉,衛操勸拓跋猗拖匡助晉室,拓跋猗拖率輕騎數千人救東瀛公司馬騰,斬殺反將綦毋豚。司馬騰大喜,以晉室的名義封拓跋詔猗拖為大單于,封衛操為右將軍。後又封衛操為定襄侯。晉惠帝光熙元年(306年),拓跋猗拖去世,衛操立碑於大邗城南,以頌其功德。這塊碑影響深遠,意義重大,因為它第一次公開宣稱:“魏,軒轅之苗裔。”這為後來拓撥氏入主中原奠定了輿論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