哔了狗了,耗时三十年写的书稿被小贼偷走了,他竟如此倒霉?

谈迁是明末清初人,编年体史书《国榷》的作者。说起《国榷》的创作过程,既是一个令人心酸的悲催故事,又是一个令人感佩的励志故事。

谈迁生于明朝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因为家境贫寒,他从未上过学堂,但却自学成才,博览群书,熟读诸子百家,精研历史,尤其熟悉明朝历史。

谈迁以给别人抄书、当幕僚为生。闲暇之余,读史自娱,这就是位宅男。

天启元年(1621年),谈迁的母亲亡故,他回家守丧。期间,读了不少明代史书,谈迁觉得书中有很多错漏,因此立志自己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于是,谈迁开始了“说写就写的撰稿之旅”。

谈迁背着行李,说走就走,四处游历,到处访书查阅资料。无论是名门大儒之第,还是市井乡民之所,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期间风餐露宿、饥一顿饱一顿,受尽别人冷眼也属常事。

如此耗时五年,谈迁完成了初稿。

哔了狗了,耗时三十年写的书稿被小贼偷走了,他竟如此倒霉?

以后陆续修订,六次推翻重写,又耗时二十六年,谈迁终于写成了一部四百万字的史书巨著,取名《国榷》。此时,谈迁已五十三岁了,而明朝也已灭亡,历史的车轮前进到了清顺治四年(1647年)。

《国榷》断断续续更新二十六年,一朝完本,作者谈迁立即联系当时的出版社,欲将此毕生心血写就的巨著刊印发行。

一家出版社看中了谈迁的著作,与谈迁签订了合约,答应帮他出书。

然而,就当谈迁以为马上就要功成名就、坐等签名售书、书友粉丝蜂拥而至、从此登上人生巅峰之时,老天爷却跟他开了一个大玩笑。

大概是老天爷这位书友嫌谈迁更新太慢,一怒之下派了一名小偷,将谈迁的四百万字书稿全部偷走了。

那一刻,谈迁的心情估计是哔了狗了,老子家里有那么多值钱的坛坛罐罐、古董破衣你不偷,偏偏偷走了我的书,想看书你可以等出版了来找我签名买一本嘛!

哔了狗了,耗时三十年写的书稿被小贼偷走了,他竟如此倒霉?

一般人遇上这种事,怕是要呕血三升,从此一病不起了。但谈迁不是一般人,人家已经经历了二十六年的艰辛笔耕,也不差再多写几年了。于是,谈迁愤而拾笔,从头重写《国榷》。

又花费了四年时间,终于完成新稿。

新稿完成后,他没有立即刊印,而是带着书稿远涉北京,走访明朝遗臣故旧、搜集明朝的遗闻、以及有关史实遗文,并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对新稿加以补充完善。如此又历时两年半,《国榷》一书终于令谈迁满意了。

书成后,谈迁为自己取笔名为“江左遗臣”,以寄托亡国之痛。

《国榷》以《明实录》为蓝本,参阅其它史书,考证补订、选材广博、内容严谨,为研究明史的重要著作。

哔了狗了,耗时三十年写的书稿被小贼偷走了,他竟如此倒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