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鵰神鵰」時期不見少林的蹤跡:卻是他一手造成

因為這個過程是少林寺實力受到嚴重削弱的時期,當然,事情的導火線是少林寺火工頭陀。

在《倚天屠龍記》開篇,郭襄尋楊過不遇,恰好來到少林寺碰到覺遠大師,因為他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學習了少林的絕世神功“九陽神功”,又教張君寶武功,這受到少林寺的嚴懲,而郭襄又好打不平,引發少林一系列的風波。原來少林懲罰覺遠是有原因的:

在郭襄到少林寺七十多年前,在少林寺一年一度的考較大會上,一名火工頭陀突然出現出手極為狠辣,打傷眾多少林高手,而又打死少林高僧苦智禪師,隨後逃走西域,引發少林寺內部的紛爭。

少林寺僧人各自指責抱怨,導致內部不和,而苦慧禪師見到內部爭論不休,就離開少林,遠赴西域,開創“西域少林”。

也就是說七十年多前一戰,讓少林寺元氣大傷,苦智禪師離世,苦慧禪師遠走,少林寺內爭吵不休,這導致的後果就是少林數十年沒有培養出絕頂高手,也極少有少林高僧在江湖上走動。

再看一下時間線,覺遠圓寂之前七十多年,也就是楊過隱居前七十五六年左右,就按76年來算,也就是在楊過出生前40年發生的事情,也就是在郭靖出生前20年左右,也就是說在第一次華山論劍前15年發生的事情。

也就是說,在第一次華山論劍時期,就是少林寺最為低谷的時期,基本上沒有什麼高手,老一輩離世,新一輩還未培養起來,處於青黃不接的狀態。

“射鵰神鵰”時期不見少林的蹤跡:卻是他一手造成



正是少林寺的低谷期,才給了江湖上出類拔萃的年輕小輩亮相的機會,這才有了第一次華山論劍,天下“五絕”進入視野。

而實際上,第一次華山論劍的水平並不是太高,除了一個王重陽實力相對出色一些,其餘四絕也就是中上等的水平,當然,這也是源於人才的凋零,特別是少林寺的凋零。

如果說少林苦智禪師和苦慧禪師都在,達摩堂羅漢堂高手依舊,那麼江湖上高手可能還是在少林寺,五絕之中至少有一席之地是屬於少林,然而,少林寺發生的“火工頭陀事件”讓少林寺過於羞愧自責,而少林寺高僧大多閉門不出,專門在寺內鑽研,所以在江湖上走動的少,影響力小。

而且黃裳和獨孤求敗兩大絕頂高手也在這一時期相繼離世,這就在“第一次華山論劍”前期形成一個絕頂高手的真空期,所以,這就給道家王重陽和其他雜家高手一個極好的時機,最終“華山論劍”名揚天下,而隨後幾十年,這五大高手發揮出自己的影響力,著實在“第一次華山論劍”到“第三次華山論劍”將近60年的時間裡影響深遠。

而這段時間,恰好就是少林寺處於低谷還未恢復元氣的時期。

“射鵰神鵰”時期不見少林的蹤跡:卻是他一手造成


“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寺可以低谷一時,不會沉淪一世。畢竟少林寺的武學典籍是最為豐富和完善的,每隔幾十年,總會有一些高手出現。相反,像丐幫,全真教等曾經的大門派,就是沒有武學底子的傳承,一旦遇到挫折,就永世難以翻身。

可以說,“五絕”時代是一個偶然,如果是少林寺不出事,獨孤求敗和黃裳多活十來年,那麼第一次華山論劍的“五絕”就會被虐。畢竟差距太大,短時間難以逾越。

當然,少林在這段時間的低谷也不見得是壞事,從武學層面來說,他們又無意中培養了一個內力精湛的覺遠大和尚,而覺遠又是舉足輕重的人物,他無意中學會的“九陽神功”直接讓少林的武學重新改革翻新,成就了無色大師,同時又無意中締造了兩個門派:武當派和峨嵋派。

當然,這也是告訴世人:天下武功出少林。

而這又是少林崛起的標誌。少林無論是衰落還是鼎盛,始終都是不能忽視,雖然這六十年內基本上沒有少林寺的高手出現,但是這六十年內也沒有哪個高手敢去少林挑戰,若去挑戰,可能少林高手也不一定輸給當世高手。

當然,少林寺畢竟是千年古剎,這種底蘊就是一般門派能比得了,所以少林可能會有過低谷,但絕對不會衰亡。

“射鵰神鵰”時期不見少林的蹤跡:卻是他一手造成

*忠肝義膽嶽老三聊武俠第28期*

堅持原創,我是忠肝義膽嶽老三,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