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员工:这可能是我第5次失业

如今,行业虽然分得越来越细,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每个人的能力也要随之变得越来越窄。眼界要宽、技能要多、业务要精,这才是当今职场的生存之道。

来源:栩先生(ID: superMr_xu)

最近,中兴危机引发一片网络热议,大家都在讨论中美贸易、企业兴衰、核心技术这些问题,却很少有人关注这场风波中的个体,本文作者的朋友,一个 41 岁的中兴老员工,可能要第 5 次失业了,作者跟他聊了聊工作和未来,分享了关于国家、企业和个人发展的几点思考,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中兴员工:这可能是我第5次失业

过去五天的时间里,丰哥经历了过去五年都不曾经历过的悲虑交加。

五年前,已经36岁的丰哥下定决心进入中兴时,曾信誓旦旦地对我说,他找到了一份再也不会失业的工作。

毕竟,在此之前,丰哥已经先后失业过四次。

丰哥毕业于著名学府北航,第一份工作就进入了万人羡慕的著名外企、行业黄埔军校“北电(Nortel Networks)”。

2009年初,北电正式宣布破产。

那是丰哥第一次失业。

他后来告诉我说:失业有点像失身,第一次痛不欲生,后来也就麻木不仁了。

这之后,丰哥相继去了百年老字号摩托罗拉、曾如日中天的诺基亚,以及低调而内秀的Orange。

然后,这些公司要么破产倒闭、要么被收购,每一次丰哥都像是过期商品一样被清仓甩卖。

被失业魔咒困扰的他,决定去一家国企。之所以选择中兴,是因为觉得像中兴这样的公司,肯定不会倒闭。

于是,在过了五年风平浪静、波澜不惊的生活后,他再一次看到了生活对他露出的谜之微笑,见证了命运之手的鬼斧神工。

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禁售期长达七年。

就在同一天深夜里,丰哥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给我发了一条留言:这回真的要失业了。

今天,整个北京城都笼罩在雨雾中。

我和丰哥又聊了很久。

我们聊了之前的工作,聊了中兴遇到的问题,聊了未来的打算。

透过手机屏幕,我都能感到丰哥心里那无尽的悲凉和焦虑。

晚上,我对着窗外的凄风苦雨,想了很久,思考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想要和大家一起讨论分享。

1

国家大事,也可能与你息息相关

小的时候,我特别不能理解,为什么父母那一辈那么喜欢看报纸、听收音机、看《新闻联播》?

我现在理解了。因为一切的大环境,都无可避免地要受到国家的影响,而他们几乎是受影响最大的一代人了。

从他们出生成长到读书就业,一纸政策就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

所以,当年同样41岁的柳传志,因为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一篇关于如何养牛的文章,就知道时代马上就要变了。

而现在的我们,因为从小没有经历过什么“运动”,对国家的影响变得不那么敏感了。

作为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当个好码农”的传统IT男,在很长时间里,丰哥都是一个不太喜欢关心国家大事的人,直到这次中兴被制裁。

事实上,我们所处的这个全球化时代,个人的命运一定是和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

就像这次制裁事件,美国为何偏偏选在这个时间点,为何一下手就要置于死地,而且“毫无协商空间”?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制裁中兴不过是这次“贸易战”里一记绝无花假的直拳,接下来很可能还有一连串的组合拳。

在商言商,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更何况是中兴这种全球顶尖的通信巨头。

但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庆幸的是,美国直到现在还只是在一点点地试探我们的底线和反应。

这些,其实都应该感谢我们的父辈、祖父辈,是他们在满目疮痍中,用血与肉筑成了新中国的长城;是他们在一穷二白中,用汗与泪建成了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正是他们从无到有给我们积攒下来的家底,才让我们现在还有牌可以打,美国还能耐着性子陪着我们在牌桌子上你一张我一张地出牌,而不至于直接把牌桌子给掀了。

毕竟,美国往叙利亚扔导弹的时候,是从来没有考虑过叙利亚人民的感受的。

中兴员工:这可能是我第5次失业

现在,再去看当年龙应台那句“我不在乎大国的崛起,我更在乎小民的尊严”,会显得尤为讽刺。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国家一旦衰败,每个人都将成为那颗被历史碾过的小石子。

所以,不要再摆出一副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的样子。

你不会因为无知而变得无畏;恰恰相反,无知只会让你对突如其来的危机无所适从。

人生最可怕的,大概就是盲人骑瞎马,乱闯乱碰了吧。

只有当我们更清晰全面地知道自己正处在一个怎样的世界、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正在经历什么样的变革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把握自己的定位,清醒地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走。

2

随时准备离开,没有什么公司能待一辈子

中兴出事,其实早有端倪。

早在2016年3月,美国商务部就正式宣布要对中兴违反美国出口管制相关法律法规展开调查。

从这个角度看,就算没有“贸易战”,中兴终有一天也会“掉坑里”。

中兴员工:这可能是我第5次失业

丰哥只是想不通,为什么偏偏就是他这么倒霉,待了五家公司,每次都不是主动辞职,结果人到中年还是要面临失业。

毕竟,他这辈子就想图个安稳,从来不出格,平平淡淡,该油腻油腻,该佛系佛系。

聊天的时候,丰哥不无遗憾地说了一句:早知道连国企都靠不住,当年还不如去考个公务员。

但丰哥没去深入思考的是,就算中兴没有遭遇此次重大危机,他也很难在这里干到退休。

不是企业不行,养不起你了;就是企业还行,但已经不需要你了,更不用说像通信这种竞争激烈、快速迭代的行业了。

1955年《财富》杂志评出的500强,今天只剩下了三分之一了,也就是说有300多家破产倒闭或被别的企业所兼并。

更讽刺的是,我当年看一本书《基业长青》,里面有很多被拿来研究为什么能够“基业长青”的榜样公司,在这本书出版几年后就垮了,其中包括摩托罗拉。

《财富》还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平均寿命做过统计,结果如下:

全球“500强”——40-50岁

跨国公司——11-12岁

中国集团公司——7-8岁

中国中小企业——3-4岁

中兴1985年成立,已经算活得久的了。

所以,丰哥遇到的这一连串“失业”,看似不可思议,但从概率学上讲,非常客观。

多数人的工作年限都将超过30年,这意味着你很难在一家公司干一辈子,毕竟连500强也有破产的可能。

人生没有什么绝对的安稳,任何一份工作都不是永恒的。重要的不是你做了多少工作,干了多少活,而是能不能给你带来积累(包括但不限于积累财富、人脉、专业经验、背景履历等),否则换一份工作还是得原地起步。

所以,千万不要心存侥幸,年纪轻轻就放弃继续学习,永远要拥有随时离开的能力和勇气,更要做好随时离开的准备。

好像是乔布斯说的吧:不要等到一艘船从舱顶开始漏水的时候,你才知道船已经沉了。

3

做不到顶尖,就别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几周前,看到一个创业的人在朋友圈吐槽,他们要招一个财务人员,后来来了一个号称“擅长干且只会干财务”的人,结果一深入沟通了解,发现真的只会贴发票,算账,其他什么都不会。

他觉得自己在财务行业已经做到很专业了,但是一家创业公司对员工的要求远不止这些。

更何况,如今财务行业已经被一个叫AI的机器人逐渐代替:

  • 2017年5月,德勤宣传的财务机器人亮相,刷爆会计人的的朋友圈。

中兴员工:这可能是我第5次失业

  • 2017年8月,财务机器人惊现湖南长沙,记账、报税样样精通。

在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没有任何会计基础的湖南默默云物联技术有限公司经理王晓辉,经过20分钟操作流程培训后,将公司上月的发票、工资发放等流水录入会计机器人系统,15分钟后录入完毕,王晓辉惊讶地发现,会计机器人已把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利润表、国地税申报表等全自动生成。

经过逐一核对,会计机器人所生成的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报税报表准确率达到100%。

  • 2017年9月,德勤财务机器人正式上岗,工作视频首次曝光!效率相当惊人。

从上面可以清晰的看到,“小勤人”几分钟就能完成财务几十分钟才能完成的基础工作,且可以7*24不间断工作!财务人的工作地位岌岌可危!

在你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被别人替代了。

现代社会的各行各业虽然分得越来越细,但并不意味着一个人的能力也要变得如此狭隘。

因为能力是可以锻炼出来的。

几年前有搬砖小伙、烤串师傅,努力学习健身、街舞,努力让自己成为“斜杠青年”的故事;现在有外卖大哥努力学习诗词,让自己的路越走越宽的故事。

中兴员工:这可能是我第5次失业

古往今来,大概只有两类人永远不会担心失业:

一类是做到顶尖的人。顶尖的意思不只是出众,而是要无可替代;

一类是路子宽的人。路子宽意味着除了拥有多种能力,更意味着认识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

其实许多时候,所谓的“技术带头人”也并不一定就是技术最强的人,但一定是懂得最多、思维眼界最宽、最能带队伍的人。

而后者需要的,恰恰是跳出原有的限制,去学习更多东西、思考更多问题、搭建更多人脉的能力。

中兴员工:这可能是我第5次失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