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田说资本退却,下半年“热钱”还会回来吗?

王长田说资本退却,下半年“热钱”还会回来吗?

资本正在撤离影视行业,很多影视公司的项目融资出现困难,几千家影视公司将会倒闭。

——王长田

文:千斤公子

2018,又是一个多事之年。

365天已经过完一半,本着报喜不报忧优良传统的电影行业,纷纷递出过去半年的成绩单,数据红红火火:

截至2018年6月30日,上半年中国电影票房320.31亿元,同比增长17.82%;总人次9.01亿,同比增长15.34%;35+部票房破1亿元影片;春节档票房新高;年度票房最快超100亿元、300亿元······2018年上半年,电影市场好一派繁荣景象。

在这漂亮的数据背后,其实还有数不清的现象隐藏。比如,影视行业豪门之间的竞争,“阴阳合同”的行业乱象、没有人敢轻易触碰的档期奶酪等。

优势档期,专属于头部影视企业的奶酪

《前任3:再见前任》上映14天,狂揽16亿元票房,华谊兄弟市值增长33.8亿元。此片一举打开2018年元旦档大门,并成为目前为止,2018年最为卖座电影第五名,着实开了个好头。

王长田说资本退却,下半年“热钱”还会回来吗?

如果说,元旦档是一个前奏,那么,春节档无疑是兵家必争之地,是电影行业一年的重头戏。

在这场兵不血刃的擂台赛上,入场券就是影片背后的势力,“贫民百姓”是没有资格进入的,这里是专属于豪门的战场。

很多“屌丝”级别的影片,或许在元旦档还能伪装一下,凑个热闹。但在春节档,影片没个二品以上品阶,都没机会入场。拥有无比强大内心,势要成为中国托米·韦素的毕志飞,拿不到爱的号码牌,灰溜溜地带着挚爱《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临时跳档。

由冯小刚开辟的春节档,没人、没钱,想在这个档期有个排片,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今年春节档,《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捉妖记2》、《西游记女儿国》、《熊出没·变形记》五大影片背后,没有一个是吃素的。豪门爸爸,是儿子强大的后盾。

王长田说资本退却,下半年“热钱”还会回来吗?

王长田说资本退却,下半年“热钱”还会回来吗?

王长田说资本退却,下半年“热钱”还会回来吗?

王长田说资本退却,下半年“热钱”还会回来吗?

王长田说资本退却,下半年“热钱”还会回来吗?

《红海行动》背后是拥有强大院线支持的博纳影业;《唐人街探案2》的爸爸是万达影视;《捉妖记2》力挺者是安乐影业;就连《西游记女儿国》背后的支持者,都是个品级不低的星皓影业;接棒乐视,《熊出没·变形记》宣发方,成为了拥有强大地推团队的光线传媒。

正是因为这些头部企业的资金投入,好的作品获得了更大的市场回报,而那些让观众拂袖而去的影片,票房成绩仍然让“贫民百姓”望尘莫及。比如许诚毅的《捉妖记2》,与第一部相比,屎一般的剧情,最终票房还是揽收20多亿元。狗血剧情《西游记女儿国》,凭借良好出身,也骗了观众7个多亿。

2018年春节档如此,暑期档能否例外?

徐峥的《我不是药神》、姜文的《邪不压正》、徐克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等纷纷定档暑期档,郭敬明的《爵迹2》临时跳档,张艺谋的《影》还在观望。

王长田说资本退却,下半年“热钱”还会回来吗?

王长田说资本退却,下半年“热钱”还会回来吗?

王长田说资本退却,下半年“热钱”还会回来吗?

看似简单的影片较量,其实就是一场资本的竞争。万达影视、北京文化、阿里影业、光线影业、华谊兄弟、乐创文娱等头部影视公司,虎视眈眈地盯着暑期档,宣发毫不懈怠,时刻准备为2018年下半年业绩冲锋陷阵,再添一笔。

这些豪门爸爸们,上半年没闲着,下半年依然精力充沛。

热钱”退却,“冷钱”长留

6月份,上海电影节上,阿里影业举办了“电影与资本,相爱不相杀”论坛。论坛现场,众多影视大佬纷纷讨论:电影行业,应该如何面对资本热钱搅局?

华谊兄弟CEO叶宁、阿里影业CEO张强、万达院线总裁曾茂军、博纳影业CEO于冬等,都肯定了资本对电影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其实,不用放眼整个产业,单说资本对于这些公司的助力,就足以说明问题。

头部影视公司是最早尝到资本甜头的企业,华谊兄弟是先行者。从资本引入到私募股权,金融资本正大光明入场,影视行业和金融行业产生了化学反应,炒热了整个电影市场,做大了电影产业这块蛋糕。

本身就具有攒局能力的豪门,是不会担心“热钱”退却的。只有被割韭菜的“屌丝”影视企业,才会沦为流窜的“热钱”受害者。

豪门之所以称之为豪门,自然是有其专属于头部企业的资本:数量充沛的影视优质资源,专业的内容制作团队,完备的宣发渠道,科学、理智的资本运作。

行业某知名投资人说:“现在的电影市场越来越公平,资本也越来越理性。以几十万的投资撬动几千万甚至是几个亿的票房收益,这种以小博大的事儿再难发生。”

真正好的影片,在创作阶段,就已经被贴上豪门的标志。

像星爷的《美人鱼》、吴京的《战狼2》以及即将上映的《胖子行动队》等影片,资本进入,喜闻乐见。

王长田说资本退却,下半年“热钱”还会回来吗?

王长田说资本退却,下半年“热钱”还会回来吗?

王长田说资本退却,下半年“热钱”还会回来吗?

早在《美人鱼》上映之前,和和影业、光线传媒和龙腾艺都(北京)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为《美人鱼》承担保底发行。看似小成本的《中邪》,宣发费用就达2000多万元。

市场是公平的,有多大的投入,才会有多大的回报可能。像《叶问3》这种非法对赌操作的赌徒心态,已经越来越少。“这些年,资本已经交够了学费,不是什么IP都能骗钱了。”某知名投资人如是说。

光线传媒董事长、总裁王长田认为“中国电影的第一次危机正在到来”,“资本在撤离影视行业”,其实更多的是对那些中小型影视企业生存环境的思考。

有人说,这不公平!凭什么这些“富二代”“官二代”就能平步青云,随随便便获得成功?而我们普通百姓就不能鲤鱼跃龙门?并仍拿出当年宁浩的《疯狂的石头》,作为对标案例。

王长田说资本退却,下半年“热钱”还会回来吗?

孩子,你要知道,寒门再难出贵子!

这已经不是当年《疯狂的石头》的莽荒年代。那时的中国电影行业,还处于抢山头、开荒种田的阶段。现在的中国电影行业,已经发展成规模,有了阶级的划分,隐隐绰绰中,还有了固化的趋势。

青年电影人如何突围

电影作品需要背后有人,有时一个人不行,还要有一群。

姜文御用编剧李非,在宣传处女作《命运速递》时,姜文为其站台,但最终还是“绩”不如人。

王长田说资本退却,下半年“热钱”还会回来吗?

其实,《命运速递》从一开始就已经输了,小成本制作不说,宣发费用也少得可怜,导致首映日排片占比仅为3%,一周之后便下档。想要有个好成绩?起跑线决定成败。

那么,出身寒门的影片,是否还有逆袭的可能?

答案是:有!但前提是:打铁还需自身硬!

FIRST影展、“青葱计划”"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等都是给青年电影人的机会,让年轻导演和演员,有机会被行业认识,并扶持。

对,扶持。作为青年电影人来说,小成本电影是一块证明自己的敲门砖,作品被认可,被选进门,成为秀才,才有可能出人头地,下一部作品才有成为爆款的可能,金榜题名,一朝升天。

像今年有作品上映的青年导演任鹏远(《幕后玩家》)、苏伦(《超时空同居》)、韩延(《动物世界》)、文牧野(《我不是药神》)以及毕赣(《地球最后的夜晚》)等,都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但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表达。

这些青年导演的作品,正是从技术到内容等多方向的探索,是中国电影尝试的不同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