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二十九:吕布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坏的

大锤为大家推出全新系列《三国演义细节解密》,希望各位读者老爷多多支持!

本期第二十九回!

上一期的三国演义细节解密,大锤向列位读者听友讲述了,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故事“连环计”在历史上的真实背景。到目前为止,围绕连环计的前前后后,大锤已经先后讲述了连环计的受害人董卓、策划人王允以及真正的幕后黑手凉州并州矛盾。那么本期,我们就讲述“连环计”的执行人吕布的故事。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二十九:吕布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坏的

我们这一期关于吕布的题目,叫做“吕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坏的”,如果只是看这个题目,肯定有读者听友要说了:吕布是《三国演义》里出名的三姓家奴、虎狼之徒,出场就收董卓重礼、就杀掉了自己的上司兼干爹丁原,这表现一看就是见利忘义的坏人啊,大锤你怎么会讨论他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坏的”呢。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二十九:吕布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坏的

大锤要说的,是历史上的吕布,也曾经留下过一些我们固有印象之外的行为,而且就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也保留了历史中真实吕布的某些行为的记录。通过吕布的这些行为,大锤得以有这么个机会,为列位读者听友仔细捋一捋,吕布变坏的人生轨迹。

比如,小说《三国演义》中,描述了李傕郭汜军攻陷长安、司徒王允遇难的最后时刻。书中是这样描写的:

数日之后,董卓余党李蒙、王方在城中为贼内应,偷开城门,四路贼军一齐拥入。吕布左冲右突,拦挡不住,引数百骑往青琐门外,呼王允曰:“势急矣!请司徒上马,同出关去,别图良策。”允曰:“若蒙社稷之灵,得安国家,吾之愿也;若不获已,则允奉身以死。临难苟免,吾不为也。为我谢关东诸公,努力以国家为念!”吕布再三相劝,王允只是不肯去。不一时,各门火焰竟天,吕布只得弃却家小,引百余骑飞奔出关,投袁术去了。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二十九:吕布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坏的

在这一段描写中,我们看到了吕布对王允的态度,那就是即便到了城池陷落的最后一刻,吕布仍旧在争取带着王允一起突围逃生,而在这个过程中,吕布甚至为了规劝王允突围而牺牲了营救自己家小的时间。

罗贯中笔下的这段情节,恰恰是根据正史《后汉书》的内容而做了适度的艺术夸张。历史上的吕布,在西凉叛军李傕郭汜军攻陷长安之际,吕布在杀出城外之际,还不忘记在乱军之中驻马青琐门外,招呼王允说“公可以去乎!”。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二十九:吕布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坏的

大锤在此前的政治刚猛强人王允的章回中说过,吕布和王允是并州同乡,两人无论是执行“连环计”还是最后时刻的突围救援,都足以看出,即便是虎狼之徒的吕布,也是非常重视同乡情谊的。

请注意,大锤这一章节,并没有认为吕布就是三国黎明时代的一朵纯洁的白莲花,只是在分析吕布最后成为千夫所指的恶徒的人生轨迹,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抛弃这些最后的人性的。

吕布是非常重视同乡之情的,这也是汉末武人集团的一个通常的做法。但是根据目前保留的资料来看,吕布很重视跟王允的同乡情节,但是王允那边,却不是这样。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二十九:吕布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坏的

根据正史《后汉书》记载,王允素来轻视吕布,视他为一个“剑客”。请注意,在汉代,“剑客”这个词可不是夸奖的词汇,绝不是后世“剑侠”那种风格的词汇,在汉代,“剑客”是指那些武艺出众、勇猛过人、但是没什么文化和道德观念的人。也就是说,吕布虽然很重视王允,但是王允却不是很看得上吕布,他只是认为吕布的武勇有利用价值,正如《三国志》记载的那样,王允认为吕布是同乡勇将,所以才厚遇拉拢。

关于这一点,大锤在这里顺带讲一下吕布获赠“温侯”爵位的故事,作为佐证。吕布获封温侯,是在杀死董卓之后,王允控制的东汉朝廷为了表彰吕布而颁发的。问题是,这个“温侯”本来是董卓把持朝政的时候颁发给王允的,王允自己甚至因为这个称号是董卓赏赐的而一度想拒绝。也就是说,王允是认为“温侯”的爵位代表着跟董卓的同流合污,属于自己的人生污点。现在王允却把这个象征“董卓同党”的温侯之位,转手送给了杀死董卓的吕布,这其中隐藏的政治套路,无论如何不能说是完全出于善意。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二十九:吕布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坏的

王允对吕布的这种态度,并不是王允个人的人品德操有问题,而是吕布这类出身不高、以武勇出名的“剑侠”,本来就是王允这一类名门子弟所鄙视的对象。

这里大锤特别强调一下,王允对吕布的鄙视,还不是后世北宋韩琦对名将狄青的那种文人对武将的鄙视,历史上的吕布绝对是文武兼修的(他当过丁原的主簿,是要处理很多文件事务的),这实际是汉末名门士大夫对那些出身不高的寒门子弟的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和排斥。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二十九:吕布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坏的

吕布恰恰属于这一类能力出众但是出身不好的人。因为这个出身,吕布多次遭遇了类似王允的这类鄙视。比如吕布逃离长安之后一度想投奔袁术,原因是董卓曾经杀掉了袁术的叔叔袁槐等家小,而后来是吕布诛杀了董卓,因此吕布觉得自己也算替袁术报仇了,可以攀个交情。但是结果是人家袁术根本不CARE你吕布那点事儿,根本就不接受吕布的投奔。

于是吕布只好投奔了袁绍。比起兄弟袁术坐享其成,袁绍正在苦心崛起招兵买马。按理说吕布也算是有用武之地了,但是袁绍也不是好相与的,吕布充当袁绍的爪牙,进攻黑山军得手,换来的就是袁绍暗自布置刀斧手准备乱刀砍死吕布想吞并其众。吕布甚至要施诡计来脱身。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二十九:吕布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坏的

当然,吕布与二袁的交恶,有很多原因,吕布也不是什么无辜的小白兔。比如吕布及其部下在二袁面前多次不守军纪到处抢劫,也加深了二袁对吕布的鄙视。这种鄙视甚至一直延续到了吕布的灭亡阶段,徐州的名门陈登等人就多次表示对吕布的抑制不住的鄙视。

吕布对名门的投奔至此为止,随后他又投奔了他的并州同乡张杨。作为并州集团的骨干力量,按理说,张杨应该能够满足吕布对同乡的认知的。可惜的是,在张杨这里,吕布也活得风声鹤唳。——吕布的仇敌、李傕郭汜等人联络张杨和其手下,要求购吕布的人头,张杨等人竟然动心了。逼的吕布跑去跟张杨分析局势,好说歹说才放过吕布一马。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二十九:吕布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坏的

可以说,到了这个地步,吕布连最后的同乡情谊也彻底放弃了。本来吕布就是一个极度自我的人,同时又有一定的能力,在这样的乱世中,他的出身到处被人鄙视,他的同乡情谊最后也导致了别人的出卖。

在挫折不断之后,吕布这样一个极端自我的人,为了生存,为了更大的利益,他放弃了对人性的全部依靠,只依靠自己的力量,终于彻底走上了一条完全凭借武力去争取利益的道路,也就坐实了他自己的虎狼之徒的名声。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二十九:吕布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坏的

为了利益,吕布可以翻脸无情,可以左右逢源,可以屈居人下,也可以反水杀人,总之,没有朋友,只有利益。而吕布最终被杀,也宣告了他这种选择的最终失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