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倒閉42家,涉案金額幾千億,千萬別再碰P2P了

又雙叒叕有 P2P 平臺爆雷了!

近日,杭州市公安局江干分局官方微博稱:對佐助金融涉嫌非法吸取公眾存款案立案偵查。

一週倒閉42家,涉案金額幾千億,千萬別再碰P2P了

這個佐助金融,旗下有個 P2P 平臺叫「牛板金」,於2015年11月上線運營。據官網介紹,牛板金累計交易規模約 390 億元,累計用戶約 82 萬人。

一週倒閉42家,涉案金額幾千億,千萬別再碰P2P了

爆雷的導火索,是牛板金在7月3號發的一則公告,稱有 9852 萬元的借款項目出現逾期,平臺暫停充值、贖回、投資等操作,只允許提現。

一週倒閉42家,涉案金額幾千億,千萬別再碰P2P了

能提現的,只有剛充值還未購買理財產品的錢

這成了壓倒投資人神經的最後一根稻草,之後多名投資人報案。目前,牛板金辦公室已被公安封鎖,創始人兼 CEO 王旭航被特警帶走立案。

比較嘲諷的是,王旭航曾在2017年8月舉行的、浙江金融創新高峰論壇上,榮獲「浙江金融創新人物」稱號。

- 1 -

一週爆雷 42 家

從早前的善林金融、錢寶網,到近期的雲聯惠、唐小僧、聯璧金融,再到這兩天的牛板金,最近 P2P 行業的雷,爆的不是一般的多。

據網貸之家數據,從6月19日到26日,短短一週時間,全國就有 42 家網貸平臺出現問題:

一週倒閉42家,涉案金額幾千億,千萬別再碰P2P了

一週倒閉42家,涉案金額幾千億,千萬別再碰P2P了

彷彿看到了一望無際的韭菜......根~

而且這波雷潮,估計還要爆好長一段時間。受幾大頭部 P2P 平臺,如唐小僧、聯璧金融等爆雷影響,現在很多投資人對 P2P 平臺失去了信心,紛紛將資金贖回。

牛板金爆雷也與此脫不了干係,其創始人王旭航表示:

正常情況下, 牛板金日均贖回量在 8000 萬左右,一週贖回在 4.5 億,而在唐小僧事件之後,牛板金的日均贖回量上升到 1.6 億,一度達到峰值 2.2 億,周贖回量是正常的 2-3 倍,用戶信心全面崩潰。

都把錢贖回了,這龐氏騙局還怎麼騙~

但能及時贖回的,畢竟是少數,更多的人,估計這輩子都見不到那些本金了。

有網友在貼吧哭訴,原本打算結婚買房子的 40 萬塊,被自己拿去投了唐小僧,現在被套牢後,女朋友也不敢想了。。。

一週倒閉42家,涉案金額幾千億,千萬別再碰P2P了

人都跑了,誓死也拿不回來啊

- 2 -

國家監管趨嚴

此外,國家的監管,也是近期 P2P 平臺接連爆雷的主要原因之一。

今年6月,北京地區發佈通知,強調「雙降」:在專項整改期間,網貸平臺必須規模降、業務降;這意味著,在合規備案之前,都不能有新的錢進來。

這下麻煩就大了,相當於把 P2P 平臺的命根子給掐了。。。

再加上,目前實體經濟過得並不舒服,很多借款人還不起債了,網貸平臺的壞賬也就多了。

這些大都成立不足十年,靠著前幾年國內經濟爬坡的東風,順勢發展起來的 P2P 平臺,哪經歷過這樣的考驗。

一週倒閉42家,涉案金額幾千億,千萬別再碰P2P了

成立超過150年的雷曼兄弟,

也在08年的金融危機中瞬間崩塌

各方因素加起來,這波雷就噼裡啪啦的,爆個不停。

據網貸之家數據,從2015年到2017年,P2P 平臺已從 3000 多家,銳減到 1800 家左右,2018年底可能只會剩餘不到 1000 家,行業洗牌在所難免。

- 3 -

貪婪遮蔽了雙眼

說到這,可能有人會想,P2P 平臺出了這麼多事,為什麼還會有人去投資,甚至是傾家蕩產的投資?

很簡單,因為收益高啊!

有多高呢?以唐小僧為例,號稱「高返平臺中的戰鬥雞」,很多產品年化收益都在 10% 以上,爆雷前甚至推送了一波高返利廣告,收益率達 40%~60%。

一週倒閉42家,涉案金額幾千億,千萬別再碰P2P了

這麼高的收益,用腿想也知道有問題了。

然而,在誘人的暴富神話之下,很多人已經被貪婪之火烤紅了眼睛,即使明知這是一個龐氏騙局,也抱著僥倖心理蜂擁而至。

據報道,唐小僧投資人中,最多投入金額將近 300 萬元,有人把買房子的錢投進去了,有人把家人的養老錢投進去了,甚至有人賣房子籌錢投進去。

大家都想著:只要不是接盤的最後一個,也能賺一筆,不也可以嗎?

然而,他們沒有等來接盤的人,而是等來了實控人鄔再平跑路的消息,等來了自己傾家蕩產、血本無歸的消息。

恰如電影《大空頭》所說的:金融市場就是一個暴露人性弱點的機制,從現代金融市場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沒有變過。投機必然死於貪婪!

- 4 -

寫在最後

回想下前幾年的 E租寶、中晉系、泛亞金融等,你會發現,雖然這麼多年過去了,但騙局總是類似的。

一週倒閉42家,涉案金額幾千億,千萬別再碰P2P了

現在,在去槓桿的大背景下, P2P 平臺拆東牆也補不上西牆了,出現逾期、提現困難、跑路、清盤、停業的只會越來越多。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說過:

理財產品收益率超過 6% 就要打問號,超過 8% 就很危險, 10% 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

而 P2P 平臺的產品收益,大都在 8-10% 這個區間,這就明擺著,你貪的可能是人家給的高息,但人家要的是你的本金。

建議大家,最好離 P2P 產品遠一點。

畢竟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